五姨太訴說真實的劉文彩(組圖)


劉文彩莊園佔地7萬餘平方米房屋三百五十餘間。

1958年一個北風呼嘯的早上,一隊青年工人肩扛鐵錘鋼釺,從四川省大邑縣安仁公社鋼鐵廠開出,直奔金井村一片叫作「三埂四梁」的開闊地,向坐落在這裡的一座豪華巨大的墳塋發起「總攻」。到了第三天,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和歡呼聲中,「建昌花板」特製的館材終於從橢圓形墓穴裡露出了「真容」。只見它寬大堅固,雖已入土十年,仍光亮如新。掀開棺蓋,但見死者仰天而臥,壽衣非常結實,用刀子戳都很難戳開,棺材中塞了許多蠶絲絨,這時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熊熊火焰使激動的人群更加無法自持,他們一擁而上,把棺材主人從墓穴中拋出來,拋到雜草叢生的河灘上。守墓人劉清山出身貧農,但他無法理解毀墓掘屍這一革命行動,跑前跑後地勸說阻止激動的人群,四天後,又氣又急的劉清山老人便死在了墓旁。

被從墓穴拋出來的是四川大邑縣大地主劉文彩。屍首被拋出後,在風雨中一天天腐爛,只剩得幾根白骨。據說白骨被人用衣服包了,悄悄掩埋在至今未披露的一個神秘的地方。騰出來的上好棺材,被用來安葬守墓人劉清山;繡花鞋和鞋尖上的寶珠不翼而飛,一直蹤影皆無。

劉文彩被塑造成為那個時代的政治恐龍。劉文彩地主莊園陳列館門牌由時任外交部部長的陳毅元帥題寫,1959年春節開門迎客,設十九個展室,展出內容分為三大板塊,一是奢侈生活,二是官僚、惡霸、軍閥、土匪、封建會門五位一體的社會關係,最後是殘酷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工具、刑具,陳列了大斗小斗、佃戶名冊、賬本、鐵鏈、鐵枷、腳鐐手銬、手槍、手棍刀加快槍、鋼絲鞭、青槓扁擔、血衣等。據館方稱,這次展出效果很好,一般觀眾懷著憤恨沉痛的心情,在參觀時罵不絕口,「有些老大娘看過劉文彩的刑具、水牢後,在出口處泣不成聲地哭訴、痛罵」。


「文采中學」現改名「孔裔國際公學」。

面對塵封許久的真實,我們是否要懷疑歷史學家們的良心和責任了?這麼久了,歷史學家們為什麼選擇了沉默?我們這些60年代上學的人對劉文彩的「黑暗」印象幾乎根深蒂固,那麼劉文彩到底是怎樣的「地主」呢?

「劉文彩的家中從來就沒有設什麼‘水牢’、‘地牢’、‘行刑室’,那些都是極左年代基於當時某種政治需要,被刻意誇張和虛構出來的。當年經常憶苦思甜的冷媽媽說了太多不應該說的話。」「水牢」原本是存放鴉片的倉庫,而「刑具室」、「行刑室」只不過是劉家擺放瓷器和年貨的儲存間。我們原來關於劉文彩的許多恐怖性的記憶和聯想,都是基於當時某種政治需要而被刻意誇張和虛構出來的。

「四川大邑縣(劉文彩家鄉)的不少農民回憶說,劉待人厚道,常對鄰里鄉親扶危濟困,特別是到晚年,他個人出資2.5億元(折合當時200多萬美元)興辦了當時全四川師資設備最好的文采中學,並刻碑明示:「學校成立之日,劉家不再對校產擁有所有權和使用權。」我的確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劉文彩,劉文彩的鄉親沒有必要也不會編些瞎話吧。

2003年10月26日,成都大邑安仁鎮豬市壩的低矮民居裡,四川大地主劉文彩的第五房姨太太,92歲的王玉清撒手人寰。在王玉清去世的前半年,記者對她的一次跟蹤採訪中,她的張姓保姆這樣告訴記者;「她每天早晚都要燒兩柱香。」記者至今清晰記得,當時王玉清接話說;「我想‘老頭子’!我是在給‘老頭子’燒香。」一個古稀女性說到此時,眼中流露出的竟是絲絲柔情和些許羞澀!


劉文彩五姨太王玉清當年的房間。

劉文彩病死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他的五姨太王玉清仍如此刻骨銘心地思念祈福著他,仍唸唸不忘和他一起走過的日子,這於王玉清這樣一個普通中國女性而言是喜,亦或是悲?怪不得有研究者在王玉清死後這樣評價她,「她生前是中國大陸僅存的最後一個五姨太了。」「蓋棺定論,她已經成為永遠的五姨太,悲劇式的女人。」

1911年,王玉清出生在大邑蔡場萬延村一戶農民家庭。王玉清父親製作的谷花糖香脆、甘甜、化渣。王家人勤於勞作,省吃減用,日子也算富足。王玉清自幼聰慧,讀過兩年私塾,還學得一手閨中「紅線」,頗討大人喜歡。長期以來,盛傳一種說法是,王玉清是在砍材時被路經的劉文彩看中,並「霸佔」到手的。當時的她雙目圓睜道:「我是明媒正娶的!」

1937年農曆4月24日,52歲的劉文彩的接親隊伍一路吹吹打打,直奔蔡場萬延村,用一乘青紗小轎抬走了芳齡25,如花似玉的王玉清。婚後劉文彩對王玉清十分寵愛,每當劉出遠門或到鎮上「公益協進社」「辦公」時,總要叫王玉清一同前往。逢文采中學開學或畢業典禮,「校董」劉文彩身後站著腳蹬高跟皮鞋披金挂銀的王玉清。

1949年3月,「‘老頭子’病重後,好多次躺在床上,流著淚跟我說,‘我死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了!’每次他說完這話,我們都抱在一起,眼淚跟到流。」劉曾到成都文廟後街診治、調養。當年9月的一天,63歲的劉文彩病死成都。六十年代,「四清」開始後,王玉清作被安置在一簡陋的「知青房」裡,「文革」中遭批鬥。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村社便把她當作「五保戶」來看待,她享受到了「每年6斤菜油、400斤口糧、400元錢」的待遇。後來,王又向政府提出要求,希望遷居安仁鎮,以方便就醫。縣里根據她的特殊情況,特批了她的請求。落戶安仁鎮後,王先後住過原鄉政府辦公院和後來的豬市壩原布鞋社舊址。生活費主要來自蔡場鄉政府、安仁鎮政府及劉氏莊園博物館的補助。


1958年建的四川大邑地主莊園陳列館泥塑《收租院》。

1999年3月一天,一個正坐在街邊晒著太陽的耄耋婦人,在另一年老婦人的攙扶下,起身向我們蹣跚走來,手裡握著一根權作枴杖的木棒。王玉清的家陰暗潮濕,廚房內一個由紅磚和石板搭起的灶台上,放著幾隻土碗和一隻藥罐。臥房裡擺放著兩張老舊的單人床。床上的被褥單薄且已很舊,但收拾乾淨整齊。

王玉清生性開朗樂觀。1987年,應一日本訪華團體的請求,她出現在劉氏公館,回答了日本客人的許多提問。據說,她的回話都十分得體。當時她走近那張漂亮的「龍鳳床」前,躬身掀開床上的褥墊,仔細端詳,久久摩挲著。今年初,92歲的王玉在在清閑逛時,摔了一跤。王死後,安仁鎮政府給她辦理了全部後事,並把她的骨灰運回了蔡場娘家安葬。


劉文彩,大地主,軍閥劉文輝之兄。

劉文彩(1887-1949),字星廷,四川大邑縣安仁鎮人,大地主,軍閥劉文輝之兄。劉文輝之孫劉世定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文淵之子劉世垓河南大學教師。劉文遠之孫劉世傑西安交大教授。劉文昭之子劉元樹西南民族學院教授。劉元樹之子劉石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