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12月04日訊】據海外媒體報導,在中國,面對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和緩慢的經濟增長,成千上萬象熊泰勒這樣的年輕人發現他們無力承擔大城市的物價,他們拒絕現代生活方式的消費陷阱,而是擁抱一種「共享經濟」,比如共享住房和工作室。
彭博社報導說,全中國有5,000人搬入一種叫You+的共同居住空間。這種生活方式不僅價廉,而且激勵年輕人無限擴展他們的視野。科技企業家熊泰勒就是嘗試者之一。
這名28歲的創業者跟500人住在北京矽谷附近的一個共享社區。他沒有私家車,出門打的士。他的哲學是:如果你可以租,為甚麼要買?
熊泰勒說,小時候他被迫住在國營人民公社。但是現在不同的是,他選擇住在共享社區並且感到快樂。
他的共享社區位於一所倒閉的學校,這裡舉行商業講座,幫助註冊公司,現在正試圖建立一個資料庫給企業和人才牽線搭橋。大約有六十家初創公司把這裡稱為他們的「家」。創業者們在這裡開發手機遊戲,提供改善睡眠服務等等。
中國人青睞「共同居住」
彭博社報導說,西方也有類似You+的運動,比如美國的通用(Common)、丹麥的哥本哈根巢和西班牙的森德等一些公司向年輕都市人出售這種共同居住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最近的調查中,尼爾森發現中國人更青睞這種生活方式。調查顯示94%的中國人願意共享,相比之下北美只有43%。
受到小米創始人雷軍的支持,截至今年年底,You+項目將在全中國建立20個這樣的社區,大多數位於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
只需每個月支付500美元,You+居民可以獲得一間帶浴室的私人房間、像一間辦公室一樣的共同工作空間以及娛樂設施包括酒吧、迪斯科和遊戲室。
嘗試創業的低成本方式
36歲的You+共同創始人蘇迪告訴彭博社:「與其在一家公司打工多年以獲得一些資本,這樣一個地方允許年輕人可以以很低的成本來嘗試他們的創業理念。」他和妻子跟熊泰勒住在同一個社區。「他們可以結識新朋友,不斷獲得新的思路,這是為甚麼越來越多的人在擁抱這個事物。」
熊泰迪認為,中國的歷史加上這一代人擁抱社會和經濟變革,正驅動「共享經濟」的快速增長。普華永道對「共享經濟」的定義是,通過出租一些未充分利用的資產來掙錢,比如臨時閑置的公寓。
北京官員認為「共享經濟」是幫助中國從出口型經濟轉型為消費型經濟的一個方式。普華永道估計,截至2025年,共享經濟將從現在的150億美元規模增加到3,350億美元。
責任編輯: 牛蘭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