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支撐!中南海智囊泄露中國經濟實情(圖)
多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實質情況更糟糕。(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1月29日訊】日前,被認為是中南海智囊團成員之一的新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知名經濟學家劉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針對關於外界質疑中國GDP的真實性的問題,泄露出中國經濟的實質情況。
據《華夏時報》11月25日報導,劉偉在回答關於中國GDP數據一直遭到業界質疑,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速只有4.5%左右時,劉偉回答:「真實的數據確有可能如此。」
劉偉說:「因為當經濟增長6.9%,而製造業增長才6%多一點,第三產業增長8%多一點,農業增長3%多一點,再綜合其它數據,得出的結論似乎難以解釋或支撐6.9%。」
10月1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第3季度GDP數據,數據顯示大陸經濟在三季度同比上漲6.9%,創下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經濟增速,而6.9%的經濟增速依然高於此前分析師們的預期,數據遭到了經濟學家們的廣泛質疑,認為總體增速和分項數據之間明顯不符。
北京研究公司NSBO的政策研究人員對路透社表示:「在9月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產出數據雙雙大幅放緩的背景下,GDP超預期令人意外。」
澳新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這次GDP較預期為高,也高過澳新銀行早前的預期6.4%。
李克強的導師、中國經濟學家厲以寧日前也對中國經濟中存在的問題發表了看法,他認為中國經濟目前存在幾大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要按照經濟規律辦事,不要熱衷於高速增長,因為那樣做違背了經濟規律,帶來了很多弊端。
厲以寧表示中國經濟面臨的幾大尖銳問題分別是:
第一,高速增長會帶來資源過渡消耗、生態被破壞、產能過剩、低效率、錯過結構調整及科技創新的大好時機等五個重要的弊端。2008年世界發生金融危機以後,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都在抓緊技術創新,而中國這個時候仍大力追求GDP的增長,錯過了機會。
第二,第三產業產值突破GDP51%是中國轉向後工業化時期的開始。在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一般要佔到60%到70%,所以中國在這個階段關鍵還是要結構調整,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不要再追求數量性的擴張,結構調整比總量要重要。
第三,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需要改革和轉型,都要走職業經理人這條路。
第四,當前農村有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因地制宜發展脫貧;二是紅包越送越多致使很多人不敢回家。
中國的GDP數據從發電量、粗鋼、水泥等增速全部都是零增長,真實的GDP數據只能靠自己用心體會了。
官方近日正式公布了大陸31個省份2015年前三季度GDP數據。數據顯示,31個省份GDP總量之和超出全國約1.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GDP再次出現了各省份數據之和與全國總量不符的情況。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大陸生產總值487,774億元,而31個省份前三季度GDP總和為507,256.2億元,超出全國總量多達19,482.2億元。中共從1985年中央和地方分別核算GDP以來,地方GDP總和一直高於中央公布的GDP總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