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老統戰揭秘中共統戰內幕(圖)
魔鬼要扮作光明的天使


(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0月04日訊】近讀中國著名法學家、中國行政法學會前副會長程干遠教授新著《中共統戰部揭秘--統戰幹部回憶錄》(以下簡稱《統》)感慨萬端:該書是為數不多揭秘統戰部的力作,彌足珍貴;該書也是程教授在中共統戰部門--南京市委統戰部工作長達10年之久的回憶,所以非常真實。該書通過事實提出的很多觀點,讓人對中共極權統治有更加深刻和清晰地瞭解,如統戰部實際是間諜特務部門;全國人大、政協會議代表完全是黨的統戰部和組織部指定的;中共不追究統戰人物的醜聞和犯罪的原因是更好地控制他們;中共最高層的路線之爭深刻影響統戰部戰略等等。該書還為解讀當下眾多政治現象提供了思路。

不僅海外,就是國內民眾,都很少把統戰部與間諜特務部門聯繫起來。大多人認為統戰部只是中共的一個拉關係、搞團結的聯誼部門,海外包括臺灣、美國對中共統戰部(the United Front Working Department)的認識也非常膚淺,從來沒有把統戰部及其下屬單位定義為間諜部門。雖然統戰部下屬的孔子學院開始遭到西方各國的抵制,但更多統戰部下屬單位如中國基督教協會(CCC)、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黃埔軍校同學會、歐美同學會、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等在臺灣、北美乃至全世界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大肆進行滲透破壞之能事。而如果西方國家政府及民間社會都明確定義中共統戰部及其下屬單位是間諜部門,那麼就會有效阻止海外華人與中共統戰部門的來往(如海外華人教會與三自會的聯繫)、切斷中共統戰部對西方國家的滲透與破壞。歐美國家立法定義中共統戰部為特務部門,已經是公義所需、大勢所趨。

而程教授的《統》一書就為統戰部是特務部門提供了大量佐證。該書指出中共統戰部源於1930年代中共紅軍內部的對敵工作部(又名政治破壞部),主要從事對敵軍的軍事情報收集和策反工作。1941年成立中共中央情報部,與中央社會部合署辦公。1944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城市工作委員會,1948年成立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負責管理國統區工作、政權統戰工作等,並具體負責籌備召開新政協的工作。從統戰部的起源就可看出它原本就是一個情報、策反組織。

程教授工作十年的南京市委統戰部,其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原來從事情報工作的人員。有位副部長是前南京下關碼頭糧行老闆,其實是中共南京聯絡站負責人,黑白通吃、廣結善緣。在南京"解放"前夕全家派到臺灣繼續潛伏,後來形勢所迫又回到南京。程教授一位女同事貌美迷人,原來是當年西南聯大時在國民黨軍政要員間游刃有餘的情報人員,很多國民黨官員被其美色引誘而泄露了大量軍政情報。程教授還問她是否為了工作而上過床,她說:"只要組織上同意,為工作目的,做一下也沒有什麼了不起"(見《統》38頁)。這些情報人員出身的統戰幹部時刻掌握著當時南京民主黨派、工商界人士、宗教界和少數民族界等人士動態和情報,併進行"團結、教育、改造"的工作。作者自己,在接待李宗仁、戰犯訪問團、其他統戰人物後,都要在第一時間把對方談話寫成報告遞給上司。

而今天,統戰部下屬的孔子學院、佛協、基督教兩會、和平統一促進會等組織,大肆在港澳臺、在西方民主國家承擔起蒐集情報、思想滲透、收買拉攏重點人等工作,在臺灣,他們扶植政治界代理人如連戰、郁慕明等、宗教界星雲大師、歐陽家立等、學者界如蘇起、王曉波等等,在北美,諸如著名佈道家葛培理也成為統戰部在美國基督教界的代理人。正如程先生在《統》書中寫到的:"實際上,統一戰線和統戰部的成立是中共在奪取國民黨政權過程中採取的一項'情報戰'和'策反戰',是一個所謂'第五縱隊'式的特工組織。在整個國共內戰過程中,特別是在抗日戰爭和以後的三年內戰中,其作用可謂發揮到了極致。無怪乎毛澤東把它列為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寶'之一。在這場'策反戰'中,從張學良、傅作義,到張治中、程潛、衛立煌,無一不中其計謀。這可以說是毛的政治謀略成功之筆。按毛的思想,在臺灣沒有統一前,對國民黨軍政人員之統戰都必須繼續下去,直到最後消滅國民黨"(見《統》260-261頁)可見,統戰部是不折不扣的間諜組織,臺灣、西方各國和國際社會應該立法,確認統戰部及其下屬機構都屬於間諜組織。

該書也揭露了中共所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民主制度--中國全國人大、政協會議的虛假。世人雖知道人大政協僅僅是花瓶、擺設一樣,其代表(委員)根本不是民主選舉產生的,但並不明白開會時那些代表是如何產生的?所謂全國"兩會"是如何運作的?本書揭示所有人大、政協的全國代表、各省市代表都是由共產黨中央及地方組織部、統戰部決定人選的。參加人大、政協會議的共產黨員代表,由中共組織部人事部門篩選和決定,而非黨員代表(黨外人士),皆由全國和各地統戰部篩選和決定的。《統》書中寫到:

"每當兩會換屆選舉前,事先都由省、市委分管人事的書記會同兩部(組織、統戰)的部長先作研究、確定代表分配比例原則……確定分配原則後,由兩部的人事主管部門具體操作物色人頭對象,提出預選名單,交由部務會議討論通過,再報市委書記處由分管市委書記圈定,最後市委常委辦公會上通過,就正式提交兩會去履行所謂舉手程式"。可見,人大、政協的代表都是由中共統戰部、組織部物色人選,各級黨委最後拍板決定的,人大政協制度根本不是民主制度,而是為共產黨執政幫襯烘托的虛假政治安排。

《統》書中指出,統戰部是"兩會"這局大戲的幕後導演之一,是根據黨委編好的劇本具體指導前臺表演的執行官。統戰部參與"兩會"工作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參與政府工作報告的起草工作和其他兩會工作報告的審稿工作;二是對"兩會"各自的工作報告審查把關,對"兩會"代表發言的審查和控制;三是在"兩會"開會期間掌握思想動向、及時匯報動態給黨委;四是保證兩會換屆選舉黨指定的人選高票當選。以上四階段工作統戰部都做得滴水不漏,很多黨指定的人有的連政協、人大的代表委員都不是,但通過他們的黑箱操作、多次票選,都能各就各位。

為了讓粉飾民主、欺騙世界的"兩會"順利召開,中共及其統戰部讓這些委員、代表們在開會期間吃好、喝好、玩好。正如作者寫到的:"在我到統戰部後的近十次兩會,代表委員們的伙食標準都是一天20元左右,按當時的人民幣值相當於一個工人半個多月的工資。當時一個三級工的月工資才38元。兩會代表加上住宿、交通費,每人每天約50元,全部費用約600多元。整個會議的開支約200萬左右,按現在的比值約4000萬到6000萬元"(見《統》113頁)。按照當時1950-1960年代的社會狀況,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共虛假民主的"兩會"制度是何等得勞民傷財、欺世盜名,的確應該立即廢除。

中共對統戰人物是利用與控制的關係,只要統戰人物聽黨的話,在其勢力範圍內為黨做事,中共一般不追究統戰人物的醜聞,但會以此來要挾他們繼續為黨做事。《統》書中指出南京一統戰人物著名畫家,趁妻不在與鄉下保姆私通,並使保姆懷孕,其丈夫上告卻無門,最後告到統戰部。統戰部決定私了,由統戰部出面說服藝術家給保姆一次性賠償4萬元,這在當時是天文數字、可以蓋18間大瓦房。保姆丈夫同意此方案後就息事寧人了。而這位著名畫家要對統戰部寫檢討並存於檔案,自此該畫家對統戰部言聽計從、馬首是瞻。另有一位工商界名人,被公安查出嫖娼20多婦女,這些婦女都被判3年到14年徒刑,但工商界名人由於統戰部出面,給統戰部寫了份深刻的認罪檢查,就作了了結,自此該名人對黨也表現出異常罕見的忠心。"捉放曹"--利用隱私控制統戰人物一直是中共手段,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當局遲遲不處理明顯陷入權、錢、色泥潭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原因。

《統》書中也指出中共統戰政策也與最高層政策的變動緊密關聯,如果最高層政策變動,那麼中共統戰部對統戰人物、宗教等的政策也就發生巨大變化。該書指出:1949年中共建政前後統戰工作一直由李維漢及其上司周恩來來主管,在李維漢領導下,統戰部團結了大批工商界、宗教界等黨外人士,李維漢還提出了"兩個階級聯盟"的理論,即工人與農民是第一聯盟,資產階級及其知識份子是第二聯盟。但是到1963年、1964年,毛澤東重提階級鬥爭,說:"統戰部是同國內資產階級打交道的,但是裡面卻有人不講階級鬥爭","要把資產階級政黨變成無產階級政黨,還制定了五年計畫,軟軟綿綿地軟下來了,就是要向資產階級投降"。毛認為李維漢等人是向敵人投降,於是李被撤職,統戰工作改以階級鬥爭為綱,幾乎所有統戰對象都被批鬥甚至抓捕;"文革"爆發後,統戰部更被取消。

掩卷《統》一書,真是百感交集,感謝程干遠教授給海內外華人提供了如此珍貴的中國政治透視珍品。由於一直缺乏揭露中共統戰部真相的書籍,也由於海內外民主人士大都是體制外知識份子出身,缺乏對中共政治運作、尤其是統戰工作運作的認識,所以,這本書就顯得非常及時和寶貴。正像程教授寫的:"我寫此書的目的無非是將真相展示給人們看"(見該書262頁)。海內外華人有必要通過此書戳穿中共的矇蔽和偽裝、看清魔鬼撒旦的詭計和手段,來思考和實施應對之策,粉碎黑暗勢力的破壞和攻擊。一切正如該書最後所寫到的:"當中國的知識份子都真正從政治沉淪中覺醒,認清社會進步的世界潮流,拋棄扼殺民主政治制度的鬼魅伎倆的統戰陷阱,拒絕統戰,絕不做'二等工具'之時,當全民都以反統戰為榮、以接受統戰為恥之日,也就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時日"。

註:程干遠著《中共統戰部揭秘--統戰幹部回憶錄》河山出版社2015年出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郭寶勝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