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史上二十二場艱苦卓絕的大會戰(下)(圖)

「七七事變」後,國軍同日本侵略軍八年之間進行了22次正面戰場的大會戰。抗日戰爭上的22次大會戰,是中華民族用鮮血書寫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用生命譜寫的壯歌。


抗戰中的國軍(網路圖片)

12.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羅卓英、王耀武、張靈甫、韓璇

為保證南昌及其附近佔領地的安全,日軍發動企圖消滅贛北中國軍隊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進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中國軍隊包圍的日軍倉皇撤退,予日軍以重創,日軍傷亡高達1.5萬人。

13.晉南會戰(中條山之戰)1941年5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衛立煌、杜聿明、傅作義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中央軍」。由於中國軍隊疏於防守,臨戰又缺乏物質和精神準備,因此遭到慘敗,傷亡慘重,退出中條山。此戰日軍傷亡9900人。

14.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岳、楊森、賴傳湘(殉國)、歐震、王耀武、王甲本、劉振三

日軍為打擊中國第9戰區主力,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第11軍在湘北嶽陽以南地區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4個旅團,總兵力達12萬餘人。

此次會戰歷時月餘,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3萬餘人,擊落飛機6架,擊沉汽艇9艘,使其日軍妄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計畫遭到失敗。

15.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岳、楊森、李玉堂、方先覺、夏首勛、陳沛、孫明瑾、余程萬

這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中國正面戰場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作戰,薛岳將軍負責的第9戰區一線兵團依托各陣地逐次抵抗,給日軍相當的損耗和遲滯。待敵深入長沙預定決戰地區,中國長沙守軍頑強堅守核心陣地,連續挫敗日軍進攻。

同時,第二線反擊兵團周密協同,對日軍進行合圍。日軍屢攻長沙不下,周圍中國軍隊又不斷壓縮包圍圈。日軍彈藥將盡而補給線已被切斷,只能空投補給。日軍見勢不妙立即展開退卻。我軍合圍部隊立即轉為向敵阻擊、截擊、尾擊作戰,窮追不舍,在多處予敵重大打擊,擴大戰果,敵狼狽逃竄,至1942年1月15日,日軍退過新牆河,恢復戰前態勢。

由於第9戰區部署得當、協同密切,作戰得力,從而取得了此次會戰的勝利。此役共斃傷俘日軍5萬餘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唯一決定性之勝利。

16.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顧祝同、上官雲相、劉建緒、黃紹竑、汪之斌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中國軍隊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佔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15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萬人。

17.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陳誠、胡璉、王瓚緒、王敬久、馮治安、王甲本

鄂西會戰歷時月餘,第六戰區以10個軍的兵力抗擊了日軍約5個師團兵力的進攻。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18.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孫連仲、王耀武、余程萬、施中誠、胡璉、池峰城、張靈甫

在此次會戰中,中國空軍以及美國駐中國基地空軍也參戰並取得重大戰績。集結轟炸機和驅逐機約200架,對日軍飛機、艦船、地面部隊展開作戰,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戰。

中國軍隊依托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斃日軍1萬餘人。

19.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湯恩伯、蔣鼎文、胡宗南、李家鈺、何國柱、呂公良(殉國)

豫中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就要看到勝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軍國主義妄圖挽救因太平洋戰爭慘敗而導致即將覆滅的命運,根據「一號作戰計畫」,發動了以打通平漢鐵路南段,消滅中國軍隊湯恩伯部主力為目的的「河南會戰」,史稱「豫中會戰」。其中「許昌保衛戰」成了當時這場戰役最為慘烈的戰鬥之一。

這次會戰是侵華日軍發動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日軍勢在必得打通大陸橫貫南北的交通線。

20.衡陽會戰(1944年5月∼8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岳、方先覺、周慶祥、容有略、葛先才

長衡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二部分,豫中會戰的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黨第10軍隊在衡陽進行了不可思議的長達48天的抵抗。最後因寡不敵眾,衡陽失守。在這裡要強調的是中日雙方公布的日軍在長衡會戰中傷亡人數均是6萬人,驚人的一致,這是八年抗戰唯一的一次。

21.桂柳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白崇禧、張發奎、韋雲淞、闞維雍(殉國)、孫元良

桂柳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三部分,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美軍空軍基地和打通大陸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交通線,發動桂柳會戰。由於蔣和桂系之間的矛盾,這次會戰國民黨兵力嚴重不足,導致桂林柳州相繼失守,在整個會戰中日軍也付出了傷亡3萬餘的代價。

22.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王耀武、施中誠、胡璉、李天霞、廖耀湘、韓璇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會戰,是國軍給日軍最嚴厲的打擊之一,也是中日戰爭的一次攤牌作戰。此戰役直接給日本政府敲響了喪鐘,湘西也由此成了日軍侵華戰爭的終結地。日軍最終在湖南湘西芷江投降。

有那樣的意志誓死抵抗,是因為對勝利的信念,對未來的信念。對於「吾民吾土」的認同,相信自己的血是為「自己人」而流,所捍衛的是「自己人」的將來。那樣毫無疑惑的相信著「吾土即吾民,吾民即吾土」的心,使得他們願意去死,願意去犧牲。

在抗日衛國戰爭中,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本侵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小型戰鬥38931次。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約為6500億美金。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令人深思的是,在這些重要的戰役時,共軍在哪裡?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