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畫老年人來美國後的生活,學起來(圖)


來源:大紀元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老年人口比重越來越大,骨子裡喜愛熱鬧的中國人老了之後一般喜歡參加廣場舞、老年大學等等這些比較熱鬧的活動。

但是美國老人的生活似乎不太一樣,由於相對完善的保險和福利制度,美國老人的晚年是安寧閑適、無憂無慮的。他們即使老了依然保持著獨立自由的生活方式,他們可以一個人帶著背包環遊全世界,他們可以騎著大哈雷或者開著車到處兜風,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中國「老漂」們能適應美國的生活嗎?或者說要怎樣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美國的生活呢?

首先,接父母到美國當「老漂」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作為兒女對父母的脾氣性格肯定是相當瞭解的,父母的適應能力怎麼樣、交際能力怎麼樣、身體狀況怎麼樣等等,必須全方面做好權衡。

之前也有很多中國老人到美國之後發生諸如「老人屢被親女兒趕出家門」、「老人中心資源匱乏且無亞裔護工」、「奶奶常被孫子打」等等問題的新聞。文化差異,語言不通,兒女工作忙碌、感到孤獨,人生地不熟、宅在家沒朋友,與孫輩有代溝、相處不佳,長期心理壓抑等等這些都是「老漂」在美國水土不服的表現,要解決這些問題,兒女和老人都需要做出努力和調整,做好了充足的現實和心理的準備才能做到既來之則安之。

為了能讓父母更好地享受到美國的各項福利,如果可以的話要盡快給父母申請綠卡,根據美國的規定,21歲以上的美國公民可以為自己的父母申請綠卡,而持有綠卡的永久居民則不能夠為自己的父母申請綠卡。如果夫婦之中有一方是美國公民,那麼他(她)可以為自己的父母申請綠卡,而不能為配偶的父母申請綠卡。有了綠卡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在美國常住養老,需要回國看看的話也隨時可以買張機票動身。

在美國養老符合條件的話,根據《美國老人法》的規定,福利條件還是相當不錯的,《美國老人法》主要有下面的六項內容:

1.支持性服務:資助社區為老年人看病丶購物丶參加老年活動中心的活動提供交通;為老年人提供整理丶打掃房間服務,支持入戶服務和建立託老所。

2.營養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營養午餐,可以集體就餐,也可送餐到家。

3.預防性健康服務:通過為住在社區的老年人提供教育和信息服務,使老年人參加活動、鍛練、改善膳食和營養結構,定期檢查身體,採用科學的生活方式。

4.全國支持家庭照料者項目:幫助為配偶、老年親戚和朋友提供照料的人。具體內容有:幫助照料者獲得有關政策信息;提供諮詢,培訓;提供服務人員臨時替代照料者;提供其它補充性服務;幫助須照料19歲以下孫子女的老年人。

5.保護老年人權益:主要是防止老年人受到虐待。

6.為土著民族的老年人提供服務。

當然這些福利條件只有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才能享有,也有很多老人到了美國之後過得並不盡如人意。有的子女思想已經西華了,把父母安排在老年公寓或者找套小房子就算是盡了孝道,工作忙的話甚至對老人不聞不問,雖然美國多數老年公寓服務還是比較完善的,但是由於語言障礙,老人們不得不忍受著孤獨寂寞,而且在飲食方面中國老人也不能完全適應西餐,長此以往有的老人甚至抑鬱自殺。所以,中國老人移居美國的話最好還是安排他們跟子女在一起,畢竟中西方生存背景差異很大,西華的親情關係並不適用於中國父母。

初到美國的「老漂」也要自己去努力適應美國的生活,要自己去發現生活的樂趣。首先,要積極與人交流,雖然語言上有障礙,可以「手腳並用」,多利用肢體語言。只有多多走進人群,才能充分感受到一個地區的生活,從而更快地融入其中。

其次,要善於交朋友,可以多到華人多的地方,比如說圖書館或者華人教會之類的地方,通過參加一些華人的活動結交華人朋友,這樣朋友圈就慢慢擴大了,可以幾個人相約出去旅遊,也可以互相串門做客,甚至坐在一起大一圈麻將,朋友多了,也就不會感覺到孤獨和寂寞了。

還有就是對於不太喜歡社交的老人們,可以到附近的大學學習語言或者到相關的志願機構參加一些活動,久而久之語言能力也就提升上來,交流沒有障礙了,生活也就有了樂趣。實在喜歡宅在家的老人可以學習上網,現在的通訊設備這麼發達,沒事上網瀏覽瀏覽國內新聞,看看國內的電視節目都是不錯的選擇,在較大城市生活的話還可以訂閱中文報紙。在院子裡收拾收拾花草,晒晒太陽,也不失為一種愜意的生活方式。總而言之,老人們要規劃好自己的生活,讓生活充實有趣起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