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支付新規,會毀掉「網際網路 」的前程嗎?(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08月08日訊】7月31日,央行發布了一個徵求意見稿:《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要嚴格限制支付,其中對於單個支付賬戶做了5000元限額的規定,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筆者也寫了文章,基本判斷就是:這是屬於拉偏架,保護銀行利益的行為,與支付安全無關。如果這樣的徵求意見稿得到通過,網際網路金融裡面的支付行業,將面臨滅頂之災。產品創新的空間基本被封殺了,剩下的只是通道業務。你這個通道跟人家的通道還沒法比,所以將名存實亡,市場上如果還有倖存者,應該也只限於產業鏈條上的支付,比如支付寶和財付通、百度錢包這樣的,賠錢就賠錢吧!反正也不缺錢。
支付被搞掉之後,銀行們的利益得到保護,但由於鯰魚效應喪失,銀行的創新也大多止步於此,想彌補支付產品體驗上的空白,一般銀行不會這麼幹!所以,消費者、投資者恐怕不得不面臨熟悉各種銀行網銀操作不方便的煩惱。
一行三會分別管了網際網路金融的幾大分支,既然央行出手這麼重,想必銀監會和證監會出手也未必會輕,換句話說,網際網路金融可能已經到了收網的階段。而由於股權眾籌一直沒搞起來,即使被扼殺,也損失不大,不過網貸也就是P2P行業,恐怕馬上就面臨著一腳急剎車的風險。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現在P2P的規模已經達到了5000億之多,而這部分錢如今面臨著跟股市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流動性。有流動性就能千秋萬代、一統江湖的一直玩下去,如果沒有流動性了,可能分分鐘完蛋。股市就是這樣,在證監會突然查資金之後,發生了暴跌,進而引發了槓桿爆倉,從而突然之間流動性枯竭,引發了連鎖反應。大量資金出逃,卻堵在了門口誰也出不去。一輪多殺多的恐慌,最後逼迫管理層不得不靠證金公司生生的把大門撐開,然後逐漸掩護主力部隊撤退。P2P也一樣,現在幾個問題已經到了非常緊迫的關頭。
第一、資金池問題氾濫,本質P2P就應該是個中介平臺,不參與交易,只是信息介紹。但由於這麼干撈不到太多油水,而且影響擴張的速度,所以大部分平臺都開始了資金池操作,就是項目還是那些項目,只是你們先把錢打給我,我再去投項目而已。如果有個別楊白勞不講信用,也沒太大關係,池子裡的錢多,先拿來轉一轉也能矇混過關。久而久之,楊白勞越來越多,資金窟窿越來越大,資金池不轉就根本停不下來了。一旦哪天後面募集不到錢了,前面的雷就會統統爆掉。
第二、擠兌風險巨大,很多平臺為了加大自己的業務量,大量的發放虛假標的,什麼秒標天標月標,這些玩意由於週期極短所以吸引了薅羊毛一族,不過也因為短期積累了太多的還款需求,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擠兌風險。平臺需要有強大的資金池支持,一旦池子見底,馬上就會暴雷。
第三、政策風險巨大,央行監管支付機構的指導意見,基本上快把行業勒死了。那麼銀監會呢?從之前的幾大表態和十大監管原則來看,銀監會只需要堅持幾點,行業立馬死掉9成。首先,嚴查資金池,這個無可厚非,因為資金池會讓整個P2P陷入龐氏騙局,不出事則已,一出就是大事。而且最重要的一點,資金池跟非法集資很難說清楚界限,這個歷來都是中國國內經濟犯罪的重案要案,貪污上億不見得怎麼樣,但非法集資上億基本上拉出去就槍斃。其次,要求資金必須託管,那些找不到銀行託管的平臺馬上爆掉,因為沒人相信你了。至於能不能找銀行託管,反正銀行是不太樂意,託管跟存管不一樣,託管意味著兜底,銀行不把你查個底掉才怪。反過來說,真讓銀行託管了,那麼資金池、自融這種把戲您也就都別玩了。
所以,P2P這個行業的邏輯是這樣的,由於資金池氾濫,所以很怕監管,而只要稍微一監管,第一個先查資金池,一旦資金池爆炸,行業引爆幾個大雷之後,必然引發恐慌。幹的好的平臺,恐怕也很難再募集資金了。最後就是恐慌性拋售,流動性枯竭。越是想把錢拿出來,越拿不出來。那些看起來資金充裕的平臺,也會遇到瞬間的短路。股市國家會救,因為銀行的錢在裡面,而P2P國家未必會救,因為裡面沒有政府的任何利益。反而是P2P兩年多的發展,為銀行消化了大量的壞賬,P2P衝進去把銀行換出來了,替銀行信託這樣的金融機構,把最次級的債權接走了。所以,管理層明知道你瞎搞,也還留你到今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