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我大膽行走(圖)

【看中國2015年07月19日訊】讚嘆臺灣人情味濃郁的文章看了不少,但不親自體會一番,你不知道這種人情味到底有多濃也不知道它濃在哪裡。讓我訝異的是,在我一直眺望著的彼岸,其實有很多若不是親自探訪不然是怎麼也體會不到的社會文化。

在臺灣,我常常出走,對臺灣的各種大眾運輸有自己的體會。如總感覺臺灣的出租車司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時從車上下來感覺見識都增長了不少;公車司機會從你一上車就和善地提醒你「車子要轉彎哦,請注意握好扶手」「謝謝你,歡迎下次再來乘坐某某路公車」。另外臺灣的火車更是我出行的最愛,臺鐵相較大陸,短而精緻,且坐火車不用過安檢,大大方便了出行。在臺交換的一學期,利用週末時間我和臺灣的一位好朋友完成了分段火車環島的夢想,至今仍覺得這美得像個夢。

屏東大學離火車站走路只需要半小時,當臺灣同學聽到我常常走路去火車站都用一種我是不是瘋了的眼神看著我,不知道是同情還是佩服。很享受在臺灣狹窄的街道上眼顧四周悠閑前行的心情,這種慢悠悠的生活步調,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旅行。

我是個較無方向感的人,向路人問路是常有的事。但在臺灣,我絲毫不擔心一個人的旅行會找不到回來的路。因為這些被問到路的可愛陌生人會極其有耐性地為你講解半天,有的甚至直接改變自己的路線帶你去,有的行人看出你的迷茫狀也會主動詢問你是否需要幫助……臺灣人的友善和熱情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常態,在這座城市行走就會自然而然地適應這種文化氛圍,甚而也感染了這種熱情和友善,從而發自內心地認同: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2014年的最後一天,我隻身前往義大看跨年演唱會。一個人幾經輾轉,跌跌撞撞地問路,最後總算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到了現場。上萬的觀眾在大草地上席地而坐,自行坐出一排排的座位和通道,沒有工作人員在維持秩序,但整整齊齊。雖然之前有在一些文章看到別人描述過這些場景,但親眼目睹,還是不禁為臺灣民眾的自覺與素養感到震撼。

更讓我驚奇的是,在高雄市市長陳菊出場時,坐我旁邊一位年過花甲的阿嬤立刻很有節奏地振臂高呼:「陳媽媽!陳媽媽!陳媽媽……」,一直只期待Hebe和Jolin出場的我立馬驚呆,這種對領導人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歡呼是以前從來沒接觸到的,而在臺灣,人們表達個人的觀點、不避諱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大談國民素質與公德心都不過是件很平常的事。

跨年晚會結束,人群井然有序地疏散,不擁不擠。按事先查好的路線轉公車和捷運到了火車站時,才得知加開的最後一班火車已經開走。一個人在凌晨四點空無幾人的候車室,我一臉淡定、優哉游哉地從背包裡掏出一本日記本,記下幾個小時前每個感動著我的小細節……2015年的第一道曙光照進車站時,我終於可以踏上歸程,一個人佔據整節車廂,趴在車窗口望著窗外風景,那一刻,感動著自己在一座陌生的城市能有這麼一場難能可貴的旅行,更感動著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已經慢慢改掉原本有些急躁的性子,多了幾分耐心和平和。

蔣勛老師在《人需要出走》中寫道:「旅遊是最大的反省,是用異文化,去檢查自身文化很多應該反省的東西,比較裡面,才瞭解文化的不同,沒有優劣。」

而要看到一座城市的裡面,在一座城市旅行跟在這座城市生活,感受到的城市面貌是不一樣的。如果只是赴臺旅行幾天或十幾天,看到的估計只是這座城市的主流文化和最外顯的社會形態。如多數人赴臺旅行後,會對臺灣人的熱情好客津津樂道,而少有提及臺灣不好的方面;相反,可能有些臺灣人去大陸旅行幾天歸來,會對大陸的擁擠和不守秩序皺眉搖頭。

但任何一座城市,必定都有其可愛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臺灣逗留時間一長,你會發現它同樣有很多不足;在大陸生活時間一久,你也必能找到其可愛的地方,有些大陸人的熱情和高素質並不輸給以友善熱情著稱的臺灣人。沒有在一座城市生活過,不應百分百確定地給它下定義。如在臺灣,歧視也是有的。記得有一次一位臺灣阿姨和我一起用餐時,點菜期間不斷惡意諷刺一位男性原住民服務員的扮相過於女性化,這種居高臨下的評論讓我對這位原先覺得很熱情的阿姨大大改觀……

我喜歡臺灣,喜歡它的人性化,喜歡它的包容,喜歡它的有涵養,但不意味著就去忽略它較不人性化和較不包容的那一面。它充分給了殘疾人士生活的尊嚴,在這裡,這些特殊人士不會受到異樣的、尖銳的眼光;但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社會地位不高的人受到一種惡意的歧視。善與惡並存的臺灣,並不影響我在這裡行走的勇氣,畢竟,有好有不好,才是一個正常的社會。

我喜歡在這座城市行走,感受臺灣人對生活的熱愛,知道惟有知足常樂才能把繁瑣的柴米油鹽過得如此精緻。我也敢於在這裡行走,因為臺灣人用他們的熱情與包容讓多數異鄉人在這裡找到一種親切的歸屬感。在這裡,異鄉人是客人,似乎也是自己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黃小玲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