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由日報》報導,法國的食物浪費情形十分嚴重,政府希望在餐館推行打包文化,卻遭受層層阻力。餐館認為「打包是在侮辱我們的菜」消費者則介意他人的眼光,稱「不敢打包」。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在很多法國人看來,餐後打包剩菜與以美國速食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餐館」緊緊聯繫在一起,是「重視份量而輕視口味」的表現。法國人的傳統做法是「或者吃掉,或者剩著」。
法國政府最近公布的報告稱,每年法國因為浪費食品損失200億歐元。起草這份報告的社會黨國會議員加洛特認為,這意味著「生產和消費食品的體系出現了危機」。
法國圖爾大學社會學家讓-皮埃爾·卡伯稱,上層社會和貧苦人群都沒有打包的概念。對於工薪階層來說,他們難得吃外食,餐盤上通常不會剩下食物。有錢人則富有到了不屑於打包的地步。
加洛特承認,在法國推廣打包面臨著文化障礙。客人不敢要求,餐館會將這樣的要求視為冒犯。歐洲非政府組織「可持續餐飲聯盟」稱,浪費食物在法國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象徵。根據政府數據,法國有350萬人依靠慈善機構的免費食物過活。
法國the local網站稱,法國人排斥將剩菜打包帶回家的觀念從小就形成了,成年之後則因為對法律的誤解而強化。
據統計,90%的法國人在理論上支持餐後打包。實踐中,只有23.6%的受訪者這樣做過。那些拒絕打包的人給出的理由是,打包剩菜顯得小氣、不禮貌,甚至是不衛生的。
法國《世界報》發現,人們對於打包的顧慮多種多樣。59歲的埃里克直言「我不敢這麼做。上週我和太太還有幾個朋友一起出去吃飯,誰都沒有吃完自己面前的食物。當時我冒出打包的念頭,並且和朋友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後一桌子人誰都不敢開口要打包袋。打包不符合法國文化,我們甚至心照不宣地忽略了這個話題。」
47歲的塞西爾告訴《世界報》,她嘗試過打包,卻不敢經常這樣做。她的打包頻率差不多是一年一次。當她打包時,周圍人都驚訝地看著她,好像她做了什麼嚴重的事情。塞西爾說,她這樣做是因為自己被食物浪費的數字震驚了。她很想更加經常地打包,但她在環境高雅的餐廳用餐時,不敢開口索取打包盒。
法國一家環保包裝公司的創始人洛朗支持餐後打包,但他也指出,自己從小受到的家教是,要吃光碟子裡所有的食物。「和很多法國人一樣,小時候大人總是告訴我不許剩飯,所以現在出去吃飯,無論菜量有多大,我都會全部吃完。」
他認為,這種習慣讓法國人根本用不著打包袋。「如果你無法吃完自己的食物,還將它們裝到袋子裡招搖過市,一定會遭遇周圍譴責的目光。這和不知道說謝謝,以及不為女士開門一樣粗魯,證明一個人家教不好。」也有人表示,法餐的菜量並不大,因此多數情況下,確實用不著餐後打包。而法國的餐館老闆則擔心,讓客人把食物帶出餐廳,會讓他們攤上食品衛生問題的官司。
責任編輯: 安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