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院銅臭味,一寺輕浮聲

【看中國2015年04月1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4月6日援引香港《文匯報》的報導稱,作為大陸首批5A級景區,坐落於河南登封市嵩山的少林寺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然而近年來,這座千年古剎少林寺因「商業化」發展備受批評。而清明節期間,少林寺推出祈福消災法會活動,藉機要求信徒捐錢。原本記者拿出20元人民幣欲捐,正在旁邊的一位僧人看到後卻走過來告誡道:「施主都是捐100元,請捐100元。」

事實上少林寺因為一些年來過度商業化的運作,脫離了公眾心目中的佛門清靜之地的形象而飽受詬病,物慾橫流的社會,作為宗教場所,少林寺也被公認為最世俗化也最商業化的寺廟,其現任方丈釋永信甚至被網友調侃為釋董事長,最近更因為欲上市被國家緊急叫停,以及少林寺老大釋方丈親自攜巨款去澳大利亞修建包括賓館洗浴休閑場所的所謂「少林寺分寺」而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林寺在公眾腦海裡似乎已淪落為打著宗教幌子騙取信眾錢財的典型;這次境外媒體曝光的僧人嫌捐20元錢少而逼捐100的醜聞,只不過是整個商業化運作中唯利是圖的一個縮影罷了,其實並不奇怪,奇怪的是臺灣人少見多怪,也難怪在臺灣人眼裡,大陸的茶葉蛋是如此奢侈。

佛還是那個佛,僧已不是那個僧,這似乎是對少林寺的真實寫照;據說少林寺的和尚喝酒吃肉是公開的傳統,這與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佛教寺廟似乎也截然不同,但這或許並不是少林寺追求物慾的典型,吃不吃肉或喝不喝酒都還有佛門派別的區別,真正的問題是少林寺已經完全被社會上扭曲的拜金物慾所淹沒,地方政府以旅遊經濟為目標追求經濟利益無可厚非,但將宗教寺廟捆綁融入進去,則從長遠上絕對損害了少林寺的聲譽。以至於臺灣記者捐20元被和尚告誡「應該捐100元」,少林寺似乎完全已經成了徹頭徹尾的追逐利益機構,成了唯利是圖的奸商。

難怪有遊客在看到這一幕後氣憤地說,「捐多少錢也有要求,這不成一個掙錢的機構了麼,完全是在打擾這清靜之地」。不少遊客也紛紛表示,少林寺跟之前的深山古寺的形象大相逕庭,到處充滿商業味道。不僅如此,平日裡只在周邊固定位置擺攤出售的紀念品和開光佛珠飾品等物品,也被一些僧人搬到遊客必進的大雄寶殿、藏經閣等殿中叫賣。寺內每隔不遠處就有賣少林雜糧、小吃和書籍的。這樣的環境,僧人們還有多少心思唸經佛法呢?說寺廟是清靜之地,這樣的少林寺算清靜之地嗎?

有寺廟乾脆提示「本寺燒香,外香莫入」──和尚們只顧數錢,結果燒香唸經佈道都成了騙錢的擺設和道具,完全脫離了宗教信仰的本來意義,這又豈止是信仰的悲哀,關鍵的問題是所有人明知如此,少林寺卻喝酒吃肉要錢,我行我素,生意興隆。

說起三個月前一名媒體人在鄭州參加中一智庫會議期間受邀參訪了著名的少林寺,說它著名,似乎更多的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播出以來,傳說中的少林武術更成為了中華武術的圖騰;這次也是第一次去少林寺,對寺廟周遭林立的武術學校確實嘆為觀止,小至幾歲的娃娃,大至青年學子,甚至還看到不少洋人少年,趨之若鶩的因崇尚著少林武功而拜倒在山門之前;有意思的是絕大多數武術學校與少林寺其實沒有一毛錢關係,不過是趁《少林寺》電影熱播後引起的武術熱應運而生的騙錢機構,與寺廟唯一相同的是武術學校的學生都模仿少林寺和尚剃度了大頭,以向遊客展示與少林寺的淵源一脈相承。

但當地導遊卻明確告訴我們,現在興盛的少林寺,其實在《少林寺》電影播出前一貧如洗,僅有一些殘存破落的寺廟和數十個靠養豬種地打小工為生的貧苦僧人,不要說少林寺,附近鄉村也幾乎沒有習武的習俗,更不用說傳說中的武林高手了。

今天的少林寺,真得感謝李連杰的電影,從此之後少林寺一發不可收拾,再次真正成了中華武術的象徵和聖地,也一夜之間在少林寺周圍冒出了無數武術學校尉為壯觀。但目光所過之處,到處充滿了商業化氣息,武術表演之後,身穿僧服的方丈和尚們帶著幼小和尚(真假難辨的僧人)奔跑著就位推銷商品或收費合影。

進入少林寺內外,與市場買賣場景沒有太多區別,唯一區別的是僧人和尚們穿著特製的僧服,煞有介事的扮演和表演著各自生意的角色,時不時埋頭看著手機,享受著相同的物慾與浮躁。

少林寺逼捐令宗教信仰難堪,但其實各地政府基於旅遊經濟的需要,基本上都在拚命挖掘本地包括古寺廟在內的歷史人文資源,以至於什麼西門慶故居、孫悟空故居、觀音故居也應運而生,搶奪名人故居的大戲也紛紛上演,一時間曾經被破四舊的廟宇舊居紛紛成了打造旅遊經濟的香餑餑,和尚僧人也紛紛成了求財營生的演員和道具,香火繚繞之間,卻充斥著無法迴避的銅臭。

「狗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這句電影台詞讓人過目不忘,但因此受益騰達的少林寺卻很讓人失望。滿院銅臭味,一寺輕浮聲,卻成了少林寺真實的寫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