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林忌:香港年輕人的絕路(圖)

 2015-02-04 08: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5年02月04日訊】香港政制大崩壞,由前政務司司長貪污被定罪,到共產黨否認《中英聯合聲明》種種,這些新聞大家或許耳熟能詳;上樑不正下樑歪,特區政府有如「無人駕駛」,因此各項最基本民生問題,令香港人竟在自己的城市,淪為被欺被騙的次等公民,這些現象的真相,隨著年輕人的覺醒,開始逐一浮現被批判。

因為79日的佔領運動,政府打算做一些「懷柔」的工作,針對佔領運動主力的年青人──消息傳出政府打算,把目前大學每年收生的非本地學生配額,把五分之一即總收生的4%合共600個學位,歸還本地學生;值得注意的,這些學位是特區政府全費補貼的資助學額,約十年前開始從本地學生的配額之中掠奪過來,一直以來不少本地學生抗議,卻得不到任何人包括民主派的重視。

香港年輕人的大學入讀比率只有18%,是所有已發展地區之中最低;每年合符大學入讀資格的聯招考生有26000個,而聯招學位卻只餘下12000個左右,即使計入非聯招考生(已包括很多海外移民的回流生),實際上本地學生的資助大學學位,竟比起97之前更少;這些學位竟撥歸非本地生,而這些人絕大多數都竟來自「一國」之下的中國大陸,造成學位的中港矛盾。

欺騙公眾市民的做法不合情理

對政府這個建議,蘋果日報報導港大的代表,竟說會對其他未受政府資助的非本地生,於學費造成加價壓力,揭露出另一個問題──其他所謂「自費」的學位,也在掠奪本地學生的資源:為何學位數不變,學生變了身份,卻會對理論上是「自負盈虧」的非本地生學費,造成加價壓力呢?真相是香港各大專院校,一直玩弄財技,平日把各開支算入香港學生的成本,得到更多的政府的資助,然後隱瞞壓低非本地生的成本,以此賺取非本地生的學費;因此竟出現了讀同一科,使用同一個教室,上一樣的堂,各大學聲稱本地學生的成本為每人每年24萬多,而非本地生只需要一半,甚至低至三分之一;這是欺騙公眾市民的做法,絕對不合情理。

各大學透過「自費」學生大賺特賺,而開支則借本地學生從政府補貼,賺了大錢之後,就不斷大搞其他「教育產業」,例如去深圳開分校,或去深圳開醫院云云。這些不務正業本地教育的做法,只是肥了不斷開位擴權的管理高層,對香港社會本身一點好處也沒有;香港百物騰貴,人工卻遲遲追不上通脹,大學卻不斷引入外來學生,以低價搶本地學生的飯碗,還贈送居留權及福利,令年輕人越來越絕望。

另一方面,香港根本沒有工業,而且產業單一,政府每年投放大量資源於教育,所培訓出來的人材,不是無法學以置用,就是反過來大量人才流失;如這些資源用於改善本地房屋,或增加本地學生的學位,或改善就業福利,都遠比起為他人作嫁衣裳好。年輕人沒有前景,連結婚生子也無力應付,那些已上岸的社會賢達卻反過來鬧年輕人不會努力,卻忘記了當年英治年代的人工,即使不計通脹也甚至高過今日,更遑論當年機會處處了!年輕人的憤怒與無助,說明瞭沒有民主政制,這一切想解決是千難萬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動向》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