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加澳經濟已寒意來襲...(上)
【看中國2015年01月24日訊】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經濟正在崩潰中。加澳經濟內部存在根本結構缺陷,外部嚴重依賴中國。隨著中國經濟開始全面崩潰,加澳經濟也開始加速崩潰(本文是筆者對2014年9月24日簡短博文《加澳經濟悄悄崩潰中》的相對系統分析。當時,國際原油價格在每桶90美元以上)。
加澳經濟崩潰主要分為三級,在時間上也形成三步。加澳經濟主要通過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方式,逐級發生崩潰,並且影響到相應的領域。根據時間進展和深入程度,三級崩潰主要包括:1、貨幣大幅貶值是經濟崩潰的先導,反映外貿收入能力持續降低,隨著經濟崩潰的深入而繼續貶值;2、房地產價格開始暴跌,反映吸引外來資金的能力下降,意味著崩潰深入;3、政府和個人被沈重的債務壓垮,原有的經濟模式難以為繼,經濟崩潰全面深入展開。根據時間,三級崩潰以三步的方式展開,進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和作用,將加澳經濟崩潰推向深入。最終的結果是,加澳經濟模式完全瓦解,大量人口失業,大多數人陷入窮困中。經濟崩潰後的大蕭條將極為漫長,直到新的經濟模式建立,逐漸取代舊經濟模式,社會以更健康的方式運轉。
經濟崩潰第一步:大宗產品價格暴跌,推動加澳貨幣大幅貶值
加澳貨幣大幅貶值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1、表面因素是,大宗能源原材料價格下跌,導致加澳外貿出口能力減弱,通過貨幣貶值降低支出能力,以取得外貿收支平衡;2、深層次原因在於,加澳經濟的基礎結構痼疾,導致對於大宗能源原材料的過度依賴。
加澳經濟屬於典型的殖民地經濟,屬於依附依賴型經濟。依附依賴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過度依賴農業和礦業等初級產品,二是過度依賴國際市場,缺乏自身的內生經濟基礎和自身應變能力。當國際農業和礦業產品價格高時,加澳經濟顯得發展和興旺;隨著農業和礦業產品價格下跌,加澳經濟開始低迷,進而陷入蕭條。而且,加澳經濟主要依靠國際市場需求,是國際市場的被動跟隨者,自身缺乏主動調節能力,或者說缺乏足夠的市場應對能力。
國際經濟的重大變化,讓加澳的殖民地經濟呈現大起大落的特點。在20世紀後期,隨著新技術革命的深入展開,機電一體化和軟硬體集成化的工業產品日益發展,在工業中佔據的份額越來越大、售價越來越高。這種工業產品的資源能耗低、產品價格高,也就是智力利潤高,因此可以被看作是高附加值工業。日本作為上述工業產品的主要生產者之一,在經濟上獲得長足發展。與之相對比,初級大宗產品和半成品價格相對下降,佔工業品的財富份額也明顯降低,相關生產者的經濟實際狀況持續下降。尤其進入1990年代,能源和礦產的價格暴跌,基本處於谷底價格,讓礦產和能源為主的國家處於困境之中。其中,最為直接的反應是,表面是超級大國的蘇聯經濟崩潰,進而在一夜之間轟然解體。與蘇聯相比,加澳經濟雖然相對健康,但是也經受貨幣貶值和經濟下滑的嚴重影響。不過,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世界上最大的血汗工廠-開始發揮強大的作用,資源國家的境況開始發生逆轉。加澳經濟作為資源生產國,也開始享受空前的利益。
中國的血汗工廠極大地改變世界了經濟格局,讓加澳經濟看上去極為繁榮。中國通過數億的血汗奴工進行生產,直接改變世界工業生產格局。血汗奴工大量替代高成本的工業技術,讓工業技術的作用顯著降低。同時,血汗工廠降低產品售價,直接刺激更多的消費。由於中國血汗工廠的模式具有低效、粗放和浪費嚴重等特點,以及刺激整個世界消費增加,導致世界對於初級資源和能源的需求持續增加。同時,中國開始大規模工程建設,對於各種初級產品的需求急劇增加。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美國經濟處於火熱狀態、美國的兩場戰爭消耗巨大、中國需求急劇增加、世界其它經濟體也表現得火熱,推動糧食和石油等價格暴漲。在次貸危機之後,世界經濟陷入蕭條,中國啟動4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從此,中國進入瘋狂的建築階段,以鋼筋水泥的固化支持所謂的經濟增長。同時,美聯儲開始啟動3輪QE大規模印鈔,推動美元大幅貶值。隨著中國國內的礦產資源、能源和耕地的快速減少,以及經濟刺激導致的初級產品急劇增加,對於礦產資源、能源和糧食的進口需求急劇增加。當美元貶值和中國進口需求迅猛增加的雙重效應疊加,結果是初級產品價格重回高位。其中,加拿大經濟主要依賴的國際原油價格較長時間維持在100美元,一段時間達到120美元以上;而澳大利亞主要依賴的鐵礦石價格,也越來越高,甚至在一段時間超過100美元以上。初級產品價格高昂和產銷量急劇增加的結果是加澳經濟顯得極為繁榮,最為明顯的指標是加元和澳元與美元相比顯著升值,比價比美元還高。
從內在結構上,加澳兩國的殖民地經濟模式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強化。首先,加澳具有發達工業國家的基礎。加澳不僅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地廣人稀,經濟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更重要的是,加澳社會在傳統上屬於基督教社會,文明程度高,綜合教育資源力量雄厚,民眾教育水平高,社會互助意識強等等。由於擁有高素質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群體,加澳的生產組織能力強,可以快速建立完整的生產鏈條。同時,加澳在金融領域也具有較強的能力,銀行系統完善、保險市場競爭力較強,也在積極發展股票和債券市場。當文明程度高和自然條件優越相結合,形成加澳經濟的發達工業國基礎。而且,加澳兩個也被視作發達工業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收入都居於世界前列。但實際上,作為英國前殖民地,加澳經濟具有典型的殖民地經濟特徵。殖民地核心的特徵是,經濟依附形態明顯,缺乏長期發展意識。而如果礦產資源價格長期低迷,會刺激加澳的社會資源運用,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發展能力,推動高附加值的工業創新。但是,當國家可以依靠初級產品輕鬆賺錢,而且在加澳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高附加值工業創新被嚴重遏制。加澳經濟在表面繁榮之下,實際在強化初級殖民地經濟。更明確地說,加澳經濟已經被綁在中國經濟的戰車上,成為中國經濟的附屬。
隨著中國經濟開始不可逆轉的崩潰,期貨產品價格開始崩潰,加澳經濟開始承受第一波衝擊。在中國政府經濟刺激的背後,是社會債務的急劇增加。從2011年底開始,中國經濟的資金鏈已經開始斷裂,也就是大量債務難以償還。不過,由於中國政府控制幾乎所有的金融資源和宣傳機器,有能力對既有債務欠債不還,並且將剩餘資金進一步用於各種鋼筋水泥建築。同時,美國開始第三輪QE,強有力地推動美元流入中國,支持中國的資金運轉,延長中國資金鏈斷裂的過程。從2013年底開始,中國的債務已經開始全面違約,社會資金鏈已經無法維持。同時,美國如果繼續進行QE,將加速自身的崩潰,也開始逐漸減少和停止QE。從2014年四季度,隨著美元加速升值,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不可遏制的加速崩潰。表面上,石油價格下跌是因為美加等國的石油供給增加,加劇世界石油供應過剩的結果。但同時,中國的需求乏力,導致世界需求不振,開始起到更加顯著的作用。雖然各種分析機構都在指望中國繼續進行經濟刺激,幻想中國持續拯救世界。但是,中國實體經濟已經崩潰,並且開始引發中國整體經濟的崩潰。而期貨市場作為先導性指標,已經開始預見到這樣的崩潰,傳導到石油和鐵礦石價格,推動加澳貨幣貶值,加澳經濟開始承受重大衝擊。
期貨和現貨價格暴跌只是開始。在初期,中國的國企投機商會利用價格暴跌的機會,大量增加進口,在短時間內增加對於大宗產品的需求。雖然加澳生產商在價格上遭受損失,但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從銷量上彌補。但是,隨著中國從經濟全面崩潰走向社會崩潰,對於各種大宗產品的需求將從短期增加,迅速變為銳減,直到完全消失。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13年,中國石油進口量達到2.82億噸。而美國能源署(IEA)在2013年10月就發表報告,認為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在鋼鐵方面,中國2014年的粗鋼產量達到8.23億噸,接近世界其它地區的總和。而在2014年全年,中國鐵礦石進口總量達9.325億噸。隨著中國經濟開始全面崩潰,各類建築工地停工的狀況在全國範圍快速蔓延。隨著需求快速消失,同時由於債務壓垮社會,再也貸不到款的鋼材貿易商、鋼鐵廠、鐵礦石進口商、石油壟斷企業,都將開始大幅停轉。在各港口碼頭和倉庫堆積的鐵礦石和鋼鐵將無人問津,中國鐵礦石進口將快速全面消失。石油進口消失的時間雖然會晚於鐵礦石,但是狀況將類似。同樣道理,中國對於其它礦產資源和大宗產品的需求,與石油和鐵礦石進口的狀況類似,結果也將類似。當中國的2.82億噸原油和9.325億噸鐵礦石的進口需求消失,結果將意味著什麼? 只要稍微有點經濟常識的人,都會有較為明確的判斷。
加澳貨幣貶值也只是最初的經濟自動調節手段,隨之而來的是加澳經濟的滯漲局面。加澳貨幣面對大宗價格下跌,即時進行貶值,增加進口品的價格,引發和加劇通脹,造成民眾支出增加。 另外,由於經濟的傳導因素,在大宗產品價格暴跌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逐漸傳導到經濟中。在最初,礦產企業面對大宗產品價格暴跌,會發生利潤減少,甚至虧損的情況。 雖然貨幣貶值,也難以彌補利潤減少的數額。礦產企業會開始減少招工,減少員工的獎金,壓縮各種管理費用,減少各種投資支出。而反應靈敏的股票和債券等金融市場,也會發生相應的價格向下波動,減少股票和債券持有人的紙上財富數額。經過一段時間後,直接行業的收入開始明顯下降,而相關支持行業的收入下降則更加顯著。通過逐漸傳導,加澳經濟外部收入減少的影響,逐漸蔓延到社會不同領域。這樣的結果是,加澳經濟開始陷入滯漲,也就是通脹上升、收入下降和財富減值的多重困境中。 (待續)
(供稿單位: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