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色彩的文化與禮儀(組圖)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色彩信仰和審美習慣,但是作為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文化觀念,仍然是影響各民族色彩審美的最主要因素,以「五行說」為核心的色彩體系影響深遠而又廣泛,在一些少數民族的服飾與建築裝飾上也不斷出現。

網路配圖

一、以「五色」為中心的色彩體系

「五色」發源於五行。「五行」是中國古老哲學觀念的一個重要內容,涵蓋了時辰、氣候、方位、神靈、人文社會等物質與精神的各個方面。「五行說」將天地宇宙、萬物萬象按照東、西、南、北、中5個方位對應起來,進而解釋萬物萬象相輔相成、相互對應的關係。五色則對應五方,帶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即所謂東方者太昊,其色屬青,故稱青帝,以掌春時;南方者炎帝,屬火,赤色,故稱赤帝,以司夏日;居天下之中者黃帝,其色屬黃,支配四方;西方者少昊,其色屬白,故稱白帝,掌管金秋;北方者顓頊,其色屬黑,故稱黑帝,以治冬日。從而給五色賦予了特殊的文化內涵。

《中國服飾文化》一書中寫到:「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中華民族有著從一到二再到四,再到五的歷史性色彩圖騰崇拜式的演進。簡單的說,一是紅色;二是黑白二色;四是青紅黑白;五是青紅白黑黃。」及「洪荒期尚紅;夏商期二元對立,尚黑尚白;西週期四方模式,青赤黑白;春秋始五行橫式,四色並坐,黃在居中」。從一色到二色直至五色,揭示了中華民族對色彩從發現到感悟的審美歷程。

中國傳統色彩體系以「五色」為主體,創造了以不同主色調為中心的配色形式。而五彩並用在我國禮儀、婚嫁的裝飾、服裝刺繡裝飾、戲劇臉譜裝飾及宗教繪畫中運用最多,體現了一種對昌盛、輝煌世界的嚮往。楚漢時期漆器裝飾上所創造的「雜五色」是在正五色的基礎上配以其他間色,其裝飾效果更加絢麗多彩。

二、「二色」與色彩陰陽觀

著名學者靳之林先生在其專著中提出了在中國民間美術的色彩體系中,稱之為「陰陽觀」的色彩觀。色彩陰陽觀發源於太極陰陽,即「二氣相交,產生萬物」。中國民間習俗,男女婚嫁和生命繁衍時多用紅色,而喪葬禮儀時則多挂白色,二者並稱為紅白喜事。在舊式婚俗中,男披紅,女挂綠,民間叫做「紅官,綠娘子」,是太陽的紅色與大地草木的綠色的結合。按這種陰陽合一的色彩觀,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色彩組合選擇,如虎圖騰崇拜的民族「以黑虎為天、為父,以白虎為地、為母,以黑白象征天地、陰陽、雌雄」。

在中華色彩應用系統中以二色為基調的色彩配置,也是一個重要的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有青花瓷中的藍與白、蠟染中的靛青與白、漢代瓷器中的紅與黑及中國畫的黑與白。二色配色表達意境明確,給人鮮明的感染力。二色看似簡單,卻可以創造出變化萬千的裝飾效果。

三、色彩的象徵性

象徵性是中國傳統色彩的重要特徵。傳統色彩往往超脫了色彩本身的物理性質,被各種觀念和審美意識賦予了特定的文化內涵。

《周禮.冬宮.考工記》載:「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

從上面的文字看,五色對應於五方。封建帝王則利用五行的方位觀念,確立君、臣、將、相等的至高地位與權力,五色便成為代表地位與權力的象徵色彩。這些都具體地體現在建築、服飾的等級劃分上,用於皇室貴族的建築裝飾、服飾、器物等的色彩,普通百姓是不得使用的。下面以赤、青兩色為例闡述如下:

(一)赤──太陽生命的象徵

太陽與火都是萬物生存之源。原始人類崇拜太陽,崇尚紅色,完全出於生存的本能。血也是紅色的,代表著生命的活力。據專家考證,原始人類在人的屍骨上塗上紅色,代表了對人死後復生的期盼。

秦漢時期,楚人的遠祖信奉於拜日、崇火、尊風等原始宗教。楚漢漆器及棺木上大量紅、黑兩種漆料繪製的裝飾紋樣(也有以紅、黑為主,雜以其他色的)。除了起源於地方原材料方面的原因外,原始意識崇拜的遺存是很重要的因素。

千百年以來,紅色在中國被賦予了各種象徵因素,既有祭天、婚慶,也有戰爭。紅色代表著熱烈、繁盛、鼓舞等各種寓意,並與民族符號同構起來,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性色彩。

(二)青──生命與生機勃勃的象徵

青,介於綠藍之間。《荀子.勸學》中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青是植物、樹木的顏色,初春季節,萬物返青吐綠,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在古代,樹木被看成生命的象徵而受到尊崇。因此,在漢語詞典中就產生了「青年」、「青春」、「青絲」這些表示年輕一代的詞彙,而這正是普通百姓所期盼的吉祥、興旺的景象。

中國傳統色彩的象徵性這一特點,被直接運用於戲劇服飾、臉譜繪製和佈景設計中。在京劇臉譜中,紅為忠、白為姦、黑剛強、青忠勇、黃猛烈、草莽藍、綠俠野、粉老年,金銀兩色澤亮,專畫妖魔鬼神判。色彩成為「辯善惡、別忠姦」的符號。

事實上,傳統色彩象徵性和符號性與現代設計色彩學的理論有許多共同之處,所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色彩帶有強烈的民族文化意識和人文藝術觀念。

四、色彩的抽象性

傳統觀念對色彩的同一個詞性不同使用場所其定義不同,如「青」字,分別可以表示綠色、藍色、黑色(「青絲」即黑髮),表現出色彩在中國人傳統思想觀念中的抽象性和模糊性。日本學者清水曾認為中國古人的「青」字常與黑(蒼)、綠、藍混用,可以表示綠色、藍色、黑色。

色彩的這種抽象模糊性,恰恰說明中國人觀察事物所具有的意象性的特徵。與形態相比,色彩本質上是抽象的,色彩附著於物體,沒有物體也就沒有色彩。但是,色彩是形態的表現基因,沒有色彩也就沒有光彩,缺乏精神品質,形與色互為作用、相輔相成。

色彩的抽象性特徵更加能夠體現思想情感。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色彩即思想,色彩的總體性表明一種意義,沒有這種意義,便一無美處。」

中國色彩尤其是「五色觀」色彩理論的形成並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不僅支配了我們藝術風格的形成,同時也廣泛地影響著當時社會人們的日常生活、宗教、禮儀等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東方色彩文化體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