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觀色巧破案舉手投足可辨人

觀察嫌疑人的行為舉止是偵查破案的重要一環。罪犯總是要千方百計地掩蓋行跡,但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經歷背景和職業習慣不同,因而在日常起居、言談舉止的形態上也會有所差別。偵查人員應當善於辨言觀色,能察人所不察,從尋常形跡中看出不同尋常之處,從而憑藉蛛絲馬跡偵破案件。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克里斯蒂筆下的波洛都是箇中高手,他們之所以能進行令人嘆服的推理,其前提都建立在對生活常識的瞭如指掌和對嫌疑人行跡進行細緻入微觀察的基礎之上的。現實生活中的破案同樣如此,很多案件就是偵查人員在並無其他線索的情況下,只是看出嫌疑人形跡可疑從而進行追查,最終得以破獲。

清朝有個捕快叫曹福善,他和他的師父都很善於觀察人的行止舉動,從而破獲了不少案件。

有一天,曹福善看見一個人穿著很闊,卻很不自然,闊氣的衣服穿在身上似乎成了束縛。曹福善起了疑心,便悄悄尾隨。天黑時,那人住進客棧,曹福善從窗縫裡觀察,只見他上衣也不脫倒頭便睡,這下曹福善心裏更是懷疑。第二天,那人衣服穿著很整齊地出來,可是襪子也沒穿就去吃飯。在此人正吃飯時,曹福善冷不丁從後邊喊他:「餵!過來!」只見那人拿著筷子捧著飯碗就站了起來。這些舉動與他的穿著顯然不符,曹福善立刻將他帶回審問,果然這是一個慣竊。同行們對曹福善通過觀察人的行為舉止巧破案都很佩服。

曹福善的師父也很善於觀察。有一天他和同伴出去偵查案件,看見一個長著絡腮鬍子的人,身穿布袍、頭戴草帽,獨自一人在街上走。同伴們懷疑他有問題,認為有可能是盜賊。曹的師父說,我們先看看動靜再說,於是跟著這人進了一家飯館。只見此人目不斜視,吃飯不發出聲音,杯筷也放得井然有序,坐在那裡還幾次下意識地把腳抬起來似乎要踩住什麼東西,結果卻都踏空。吃完飯,這人給了跑堂的不少小費,然後又進了一家茶館,坐在茶樓裡,依樓遠望,神態自若。曹的師父這時湊過去遞上茶,說:「您請!」這人說了聲謝謝,頭也沒回就把茶接了過去。

於是曹的師父下樓告訴同伴:「這是一個有身份的人便裝微行,不是盜賊。」同伴們問怎麼知道的?曹的師傅說:「這人坐如泰山,行如流水,他坐著時腳常踩空,說明他在家坐著時有腳凳。接茶連頭也不回,說明他家裡由僕人侍候慣了。而且這些看上去都是無意中流露出來的神態,不會是假裝。」

後來大家一瞭解,果然這是一位當過縣令的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