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的大忍之心 文王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圖)

經典解讀系列之《易•王》第七期

文王獄中生病

西元前1143年(商紂王12年),也就是文王被囚禁的第三年,姬昌86歲高齡,因年老體衰,再加上惡劣的生活環境和心靈上的巨大創傷,而臥病不起,西周得此消息,上到官員下到百姓,無不為此擔憂,也因此更加憤恨暴虐的紂王如此殘暴的對待一位商朝的老臣。

文王的兒子們聽說了此事,更是憂心如焚,他們與眾臣一起商議,最後決定,由次子周武王(姬發29歲)和四子周公旦(姬旦25歲)到羑裡城(監獄)探視,長子伯邑考留守西周執掌國政。

父子三人在獄中相聚,二子看到年邁的父親身體瘦弱的躺在床上,心中無比悲痛,頓時跪在地上失聲痛哭,責怪自己無能,不能將父親搭救出去。而文王卻寬慰兩位兒子說:「莫悲傷,莫悲傷,人生自古誰無死,況且我這只是憂鬱成疾,思鄉心切,故而引來這場病厄,不打緊,不打緊,見到我的兒,我這病就好了一半了,不知你母親可好?你兄長、弟弟們可好?」

姬發含淚回答:「父親,他們都好,母親天天念叨您,不知您何日才能回家?」

文王悄悄的對二子說:「七年之災,災厄即滿,方可回家。只可將此事告訴你的母親,其他人等切勿亂說。」

文王又將自己寫在布帛上的前24卦的卦名、卦畫、卦辭和爻辭交給武王姬發和周公姬旦,讓他們回去後,一定要細心揣摩,謙虛、謹慎,處處小心,切不可魯莽行事,高瞻遠矚,關心民生,處理好各種政務,將西岐的事業發揚光大。

臨行前,文王反覆囑咐二子,自己七年災厄未滿,千萬不要來朝歌冒險營救,照顧好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們,治理好西岐,勿使百姓們無辜受苦。

伯邑考被害

姬昌在羑裡城監獄裡每日用蓍草推演八卦之事,很快被紂王知道了,但開始幾年,紂王並不以為然,心想:「姬昌那麼大年紀,還能有何作為,再怎麼研究也比不上我朝中的太卜。」再說姬昌接受了父親季歷慘死的教訓,用算卦來掩人耳目,平時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別人絲毫看不出他對商紂王的怨恨,慢慢地麻痺了商紂王,使他放鬆了警惕。

轉眼六年過去了,周文王的大兒子伯邑考為父親的身體擔憂,日夜難眠,每當想起父親還在獄中受苦,而自己卻無力搭救,就心如刀絞,寢食難安,於是決定到朝歌去替父頂罪。

西元前1139年(商紂王16年),伯邑考在群臣的極力勸阻下,依然一意孤行,備齊了禮品、財物,到朝歌找紂王為父求情,代父贖罪。當伯夷考見了自己年邁的父親,立即跪地痛哭,文王姬昌第一句話就是:「我的兒啊,你不該來,不該來啊!趕緊回去,照顧好你的母親和弟妹們。」而伯夷考卻救父心切,不聽勸阻,他設法拜見紂王,獻上寶物,請求赦免父親之罪,紂王的王妃蘇妲己(26歲)被伯夷考(34歲)的相貌和才華所傾倒,找機會百般引誘,但伯夷考不為所動,結果惹怒了蘇妲己,蘇妲己設計陷害伯夷考,紂王將伯夷考殺死,並做成肉脯,送給獄中的文王姬昌,試一試天天演練八卦的文王姬昌是否能測算出來,文王明知是自己兒子的肉,卻裝作不知,強忍著悲痛,表面裝出一副高興的樣子,感謝紂王的賞賜,一口一口吃了下去。由此可見文王具有了不起的大忍之心,才能躲過此劫,留得青山,成就偉業。紂王和蘇妲己聽說了此事,哈哈大笑,嘲笑姬昌的無能和可笑,更加放鬆了對姬昌的警惕。

文王出獄

轉眼間,文王在牢中度過了七年,周文王的近臣閎夭、散宜生等到有莘找來美貌女子,又到驪戎、有熊買了一些好馬和許多珍奇物品,然後他們通過收買紂王的心腹大臣費仲,將美女、良馬、奇物獻給了紂王。

商紂王看到這些極珍貴的饋贈,褲腰帶變得稀鬆,嘴裡也把不住風,說:「有美女這一樣,就足以釋放西伯姬昌了,何況還有這麼多好東西!」他立馬下令將西伯姬昌釋放,還賜給他弓矢斧鉞等眾多兵器,授權姬昌征伐各地諸侯。紂王還告訴文王:「說你壞話的是崇侯虎。」

被釋放的姬昌沒有表現出一點怨恨紂王的意思,相反,他把洛西之地獻給紂王,以答謝紂王對他的赦免,並請求廢除炮烙之刑,紂王都答應了他。他的堅忍使得紂王對他完全放鬆了警惕,他的「忠心」使得紂王對他無所顧忌,請求廢棄炮烙之刑,使得文王在諸侯中的聲望倍增。

修建靈臺

文王出獄後,為自己的大兒子伯夷考舉行了葬禮,又為西周的百姓修筑靈臺,祈求上蒼的保佑,保佑西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詩經•大雅•靈臺》記載了此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大意是說周文王要筑靈臺,替百姓祈福,百姓們聽說了這件好事,就像兒子替父親做事那樣踴躍參加,很快就筑成了。殷王朝和其它一些邑國的庶民和失意貴族聽說了此事,紛紛攜帶妻子兒女逃到周國,使得周國的力量迅速壯大。

文王修筑靈臺為百姓祈福與紂王建造鹿臺供自己享樂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一個是為公,一個是為私,文王建靈臺得天下人心,紂王建鹿臺卻失去天下人心。正可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王完成《周易》巨著

文王出獄後,發現武王姬發和周公旦及其他的兒子們將西岐治理的非常之好,自己心裏甚是寬慰。通過與姬發和姬旦的交談,文王發現二子已經深刻領悟了他在監獄裡所作的《周易》前24卦的內涵。姬發與姬旦分別拿出自己手寫的對父親所作卦辭的理解,姬發作了《彖辭》,姬旦作了《像辭》,文王看後,喜上眉梢,他仰望窗外的天空,心情激動地說道:「感謝上蒼,賜給我一雙如此聰慧、賢德的兒子,岐周的大業後繼有人了。」

為了掩人耳目,使得伐紂建周的機密不至被人泄漏,文王姬昌繼續採用在監獄裡創製的書寫格式,繼續完成了《周易》後40卦的創作,將自己的戰略思想、治國方略都隱藏在卦象、卦辭和爻辭裡,並以特殊的形式記錄了伐紂建周這段歷史,姬發和姬旦繼續為父親的卦辭作《彖辭》和《像辭》的註解,父子三人心有靈犀,一點就通。以至於這種用卦象和卦辭交流的方式,後來成為周王室秘而不宣的暗語,後人為了不泄漏軍事機密而用於軍事上,精通《易經》的元帥和將軍們之間也時常用這種格式傳遞軍事情報。

父子三人前仆後繼,共同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大周王朝,成為歷代帝王的楷模,也正因為他們父子三人的成功垂範、運籌帷幄,而使得《周易》這部著作成為群經之首,治世寶典、軍事寶典、預測經典。

文王晚年 壯志不移

文王出獄後,已是91歲高齡,這對一般人來講,早已是風燭殘年,無心再做任何大事,然而歷史賦予了耄耋之年的文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壯志,他下決心滅商。據《尚書•大傳》記載文王在世的最後幾年中干了六件大事。

第一年,調解虞芮兩國糾紛。虞(山西平陸縣)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屬國;可是他們不找商王裁決,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審斷。有虞國和芮國的人因為劃分田地的訴訟得不到解決,就進入周國,想讓西伯為他們斷一個公道。

據《詩經•大雅•綿》篇注說:虞芮兩國看到周國是「耕者讓其畔,行者讓路」,「男女異路,斑白不提攜」,「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一派君子之風。

他們進入周國境內,發現農夫都互相讓田界,人們都禮讓年長的人。來到城鎮,看到男女分開走路,頭髮斑白的老人不負重上路(因為年輕人會協助他們)。來到朝廷,看到士人禮讓大夫,大夫禮讓卿相。所以還沒見西伯,就都慚愧不已,商量說:「我們所爭執的,都是周人引以為恥的。還去訴什麼,去了只是自取其辱而已。」於是都回去了,且不再爭執,而是互相謙讓。諸侯們聽說這件事後,都說:「西伯是受上天之命的君主啊!」這也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王者修身治國、道德教化非常成功的時代,法律的的作用就不那麼凸顯了。這也正是五百年後孔子所追求的社會典範,孔子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意思是說:「審理訴訟案件,我和別人水平差不多。要說我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的,那就是,我想使世間沒有訴訟的事情發生!」

第二年,文王出兵伐犬戎,戰敗西戎諸夷,滅了幾個小國。文王時西岐與西戎毗鄰,犬戎是其中強大的一支。武丁時犬方是商之屬國,常參與攻打叛商方國的戰爭。犬侯曾受命協同商人的多子族武裝攻掠周方。文王為解除東攻商的後顧之憂,派周國軍隊進攻犬戎,終於取得勝利。

第三年,文王攻打密須(在今甘肅靈臺縣),解除了北邊和西邊後顧之憂。西方先後歸服姬昌者達40餘國。

第四年,「文王伐耆、戡黎(在今山西黎城縣)」。

第五年,文王伐邗(在今河南沁陽縣)。戡黎、伐邗實際上是構成了對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脅。

第六年,西伯滅崇國(在今陝西戶縣境),殺死了陷害文王的奸臣崇侯虎。將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東遷至渭水平原,建立灃京(在今陝西長安縣灃河西岸)。《詩經•大雅》:「既伐於崇、作邑於灃。」接著又向南擴展勢力到長江、漢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勢。《論語•泰伯》講的這句話,即說明岐周實際已控制了大半個天下,而殷商已處於極端孤立的境地。

商朝大臣祖伊感到形勢嚴峻,憂心忡忡地向紂王報告,請他高度重視日漸強大的西岐對商朝構成的威脅。紂王滿不在乎的說:「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誰能把我怎麼樣呢?」

本文留言

作者易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