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住什麼,這輩子就有什麼(圖)

朋友中有這樣一對姐妹:她們很小的時候隨母親再嫁,進入一個新家庭,有了繼父。繼父忠厚老實,倒是個本分人,只是他有些重男輕女思想。不過因為很愛妻子,儘管對妻子帶來的兩個女兒不是很上心,他仍盡心去做父親的角色。比如他從不會主動問女兒有沒有吃飽穿暖,但如果妻子不在家,他也會給孩子們做頓飯;他從不會主動關心女兒學習成績如何、作業做完沒有,但如果遇上下雨天,妻子打電話來,他也會騎著單車去學校接兩個女兒回家……

很多年以後,兩個女兒已長大、嫁人,這位父親已經去世。有一天,兩個女兒回娘家,在母親跟前回憶起繼父。小女兒很感恩地提到當年繼父如何照顧她們兩姐妹,還記得繼父有一次炒的蛋炒飯如何美味;大女兒卻不以為然地說:「父親眼裡哪有我們這兩個女兒,他只恨母親沒能為他再生個兒子。我記得如果我不跟他要飯吃,他從不會問我們餓不餓。」那位母親本來一直沒做聲,這時卻突然冒出一句:「你記得什麼,你這輩子就有什麼。」

那位小女兒跟我說起這事時,不勝感慨地說「從沒想到母親這麼睿智」。我想或許這與「睿智」無關,而是我們常說的「過來人的閱歷」吧。

現在習慣翻看微信的「朋友圈」,我覺得每個人在「發現」什麼、「記錄」什麼,那便是我們的「閱歷」,便是在標記著我們的人生裡一直在乎著什麼。比如有人是地道的「吃貨」,每天吃過什麼都會如頭等大事般地去記錄、公布,在這種積累下,這人便成了朋友圈中的「美食家」,朋友們想吃什麼自然而然地都會去問一問她;有人是標準的「旅行家」,微信中,他發的每一張照片、每段文字都來源於他的旅行,當然他並沒有天天在旅途中,但他似乎一直在全世界各地遊走,他的愛情、成長,每一段領悟都來自於某天行程中的「偶遇」;有人就是個哲學家,生活中肯定有困苦、磨難,但他一直如黑格爾一般在自我辯論,似乎在用「心靈雞湯」鼓勵自己更「向陽」;但也有人很「腹黑」地每天訴說著別人的刻薄、社會的不公……看一個人的微信,絕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

我當然不是說他們的人生中就沒有其他,但顯然他們在面對人生時,都在努力地做出選擇:將自認為重要的記住,其他的,能忘就忘掉吧。

我還是欣賞那位「小女兒」,她記住了善良,也享用了善良。或者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天晴還是下雨,卻可以選擇陰天出門要不要帶傘。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