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的四大判官(組圖)
古代傳說中的陰間官名。長的凶神惡煞、陰險狡詐,但絕大部分都心底善良、正直。決大部分是判處人的輪迴生死,對壞人進行懲罰,對好人進行獎勵。
判官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冥府判官
判官位於酆都天子殿中,負責審判來到冥府的幽魂。閻羅王殿裡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現在有人把陰律司視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來在陰陽界的崔畔搬到這裡來了,最著名的四大判官為:賞善司、罰惡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為職位名,不可考。但最後一位崔判官,卻是十分的出名。在《西遊記》及各地的傳說中,均有出現。
判官是我國唐代的官名,不知道什麼時候用來形容陰間的掌管生死的神氏。傳說陰間中的第五殿,羅天王屬下有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不過民間還有一說,判官就是陰律司催命判官崔畔,原型是唐朝太宗時代的大臣崔鈺,豐都人,生前曾任判官一職。不過關於這個判官,民間的傳說中,說他因重情而徇私的故事很多,因為徇私舞弊,被包公給鍘了。故事見《鍘判官》,或者是平劇《探陰山》。到了清代,判官的職權又多了一層,科考的舉子如果作了有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判官有權取消他的名次,也成了掌管科舉的神了。(參見《聊齋誌異》《陸判》……。)不多說了。一般的判官是人們認為公正的象徵,所以享四時供奉,城隍廟供的城隍爺就是判官。
判官-崔判官傳說
相傳崔判官名玨,乃隋唐間人。唐貞觀七年(633)入仕,為潞州長子縣令。據說能「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發摘人鬼,勝似神明。」民間有許多崔玨斷案的傳說,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故事說: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名叫雕黃嶺,舊時常有猛獸出沒。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玨即刻發牌,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憲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後供在神案,隨即有一虎從廟後竄出,銜符至憲前,任其用鐵鏈綁縛。惡虎被拘至縣衙,玨立刻升堂訊。堂上,玨歷數惡虎傷人之罪,惡虎連連點頭。最後判決:「啖食人命,罪當不赦。」虎便觸階而死。崔玨死後,百姓在多處立廟祭祀。
閻羅王殿裡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現在有人把陰律司視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來在陰陽界的崔畔搬到這裡來了。這四大判官,最有名的也就是崔判官。這崔判官是誰呢?豐都有人傳為崔畔,在《西遊記》第十、十一回裡,他的名字叫崔玨。在《西遊記》第十、十一回裡敘述了涇河龍王與袁守誠打賭,錯行雨布,被唐王李世民的老臣魏徵夢斬,涇河龍王要唐王還命,整得唐王日夜不得安寧,最後重病而亡。再他死前,魏徵奏道:「陛下寬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長生。」太宗道:「病勢以入膏肓,命將危矣,如何保得?」征雲道:「臣有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付豐都判官崔玨。」太宗道:「崔玨是誰?」征雲道:「崔玨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再日與臣八拜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豐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來。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
李世民死後來到酆都陰司,崔玨跪拜路旁相迎。小說對他的描寫是:頭頂烏紗,腰圍犀角。手擎牙笏,身著絡袍。腳踏一雙粉底靴,登雲促霧,懷揣一本生死簿,注定存亡,鬢髮蓬鬆飄耳上,鬍鬚飛舞繞腮旁。昔日曾為唐國相,如今掌案侍閻王。
民間有關崔判官的傳說中,說他因重情而徇私的故事很多,《西遊記》裡描寫得淋漓盡致。崔玨看了魏徵的信,滿心歡喜道:「魏人曹前日夢斬老龍一事,臣已早知,甚是誇獎不盡。又蒙他早晚看顧臣的子孫,今日既有書來,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
進了「幽冥地府鬼門關」接受十殿閻王審查時,十王要看生死簿,審查李世民陽壽是否已終。崔判急轉司房,將天下王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州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添了兩畫,才將簿子呈上。十王看後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
就這樣,崔判官親自把李世民送還了陽間,讓他又枉登了二十年皇位。
傳說陰間判官最正直無私,如此看來並非如此,看來也是趨炎附勢之徒。
民間傳說故事中也有把崔判官說得最正直無私的,既是判官,與己無關的,那他還是可以下得手的吧。
究竟是有了崔判官的民間傳說,吳承恩才寫進《西遊記》?還是有了《西遊記》中崔判的故事,酆都才有了
鬼城中的崔判?一句兩句是難以說清的。但有一點可以說明,在明代,酆都被傳為「鬼城」已很有聲勢了,吳承恩能這麼完整地寫唐王游地府的故事,靠他一個人的想像力是不可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