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貧困」之危(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4年10月09日訊】2010年已提前進入深度老齡社會 中國面臨「銀髮貧困」之危。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活著,錢沒了!而這句笑話,恰恰就是中國養老即將面臨的問題。
前不久,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社會保障中心教授楊燕綏發布了一份《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報告2013》(以下簡稱《報告》),這份報告明確指出,由於老齡人口存在養老資產不足、消費和購買能力不足等問題,未來可能陷入「銀髮貧困狀態」。
數據分析:按照實際贍養比,受1963年生育高峰和女性50歲退休政策影響,中國在2010年已提前進入深度老齡社會,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在2013年後,難以維持3︰1的贍養比,可能提前20年進入超級老齡社會。而在此之前的傳統統計口徑是,中國2000年之前進入老齡社會,2025年進入深度老齡社會,2035年進入超級老齡社會。
未富先老
如今隨著老齡化的加速,「銀髮貧困」問題開始日益凸顯。
「這樣的狀態在我國一直存在。比如,老年人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階段只好去養老機構,但這類養老機構的費用基本都在每月3000元以上,而企業職工每月的平均退休金不過2000元左右。」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唐鈞表示。
對此,清華大學的《報告》明確指出,我國即老即富準備不足。這首先體現在未富先老,人均GDP水平未達到1萬美元即進入老齡社會;其次,未備先老,養老服務體系和老齡產業發展滯後,養老難困擾著2至3代人;再次,未老先懶情緒滋生,勞動人口(15至64歲)就業參與不足,加之養老金增長快於低收入人群的工資增長的「倒掛」政策,再鼓勵人們提前退休和早退休,更加劇了養老資產準備不足。當這個人群進入高齡失能階段,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銀髮貧困狀態」。
據大陸媒體報導,2014年中國國民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歲(城鎮78歲),減去15年養老金平均支付期數,應當從61歲開始計算老齡人口,但為了便於比較,清華大學的《報告》則是按照65歲計算老齡人口,也就是說,實際情況將比本報告更加悲觀。
「事實上,1萬美元是一個國際標準,從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變化來看,大部分國家都是在物質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後,才開始進入到人口老齡化進程階段,這些國家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而中國在遠未達到這個經濟水平之前就已早早地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唐鈞表示,中國進入「銀髮貧困的狀態」至少已有十年,我國正處於中度老齡社會階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老齡化正在奔跑前行,甚至有專家表示,中國或是世界上「變老」速度最快的國家。以全球為參照,目前全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達6億,其中中國佔近30%;2010年發展中國家65歲以上的人口平均比重是5%,中國高出該數值的3.87個百分點;法國老年人口比例從7%翻倍到14%經歷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而中國將僅需27年。
養老金政策欠公平、欠效率
不患寡而患不均,對於未富先老的快速老齡化,我們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養老金政策在政策公平性、制度效率性和基金持續性等方面。
《報告》所提出的首要問題就是養老金政策欠公平,身份制和多軌制等問題導致養老金貢獻和待遇差距在不斷加大;其次,養老金制度欠效率,企業和職工養老金費率偏高,但養老金替代率偏低,為社會平均工資的40%左右,缺乏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最後,養老基金的可持續性也面臨相當大的壓力。一方面,政府負債率高。在中國人口相對年輕的階段,挪用職工繳費形成的空賬記錄、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轉制中形成的視同繳費工齡、大量非正規用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儲蓄低收益、徵用農地的農戶補償等,均屬於養老金全覆蓋政策下的政府負債;另一方面,養老金基金化率很低。
也就是說,在目前的養老金政策下,養老金無論是體外輸血還是自身造血功能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銀髮貧困」問題。
相比之下,在英、美等發達國家,對個人養老保險實行稅收優惠是比較普遍的做法,其意在於鼓勵公民主動購買養老險,以增強公民自我養老的經濟能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紫玥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