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美國買房前必須瞭解的四大「迷思」(圖)

過去十年來,美國房市歷經了繁榮的泡沫、次貸危機後的「法拍潮」和近幾年的緩慢復甦,行情震盪之巨有如雲霄飛車,讓市場參與者不知如何下手。

以下四個迷思,提供正考慮來美國購屋的國內投資者參考。

迷思一:買房是最好的投資

投資房地產幷非一本萬利,它就像股市一樣存在著風險。許多地方的房價震幅超過50%(日本東京房價曾大跌90%),至今美國仍有許多地方的房價較泡沫前低了1/3。

此外,投資房市不一定獲得更高的報酬。過去10年間,標普500指數平均每年上漲8.26%,但美國房價幾乎不動,扣除通脹因素之後,實際甚至是下跌的!而且,買房還要負擔修繕費等一些額外昂貴的費用。

迷思二:買房永遠勝過租房

美國房市復甦至今,究竟該買房還是租房?

一般而言,如果房價超過12年租金(在中國,由於還沒全面徵收房產稅,可以提高到16年),租房更划算。例如,曼哈頓房價超過24年租金,租房顯然太划算了(事實上,90%曼哈頓人租房而住)!

此外,購屋者仍需考慮其他因素。例如,付出的20%首付款若投資股市、債市能否有更高的報酬?以及除了維修費用外,購屋是否還有其他額外的成本?

另外,如果您希望久住(至少超過5年),才可考慮購屋。而在房價昂貴地區,至少居住超過10年,才可考慮購房!

迷思三:買房最重要素還是位置

俗話說:「千金買房,萬金買鄰。」好的社區條件是犯罪率低、學區好、遠離機場或喧囂的大馬路。但在美國,這些好區位的房價最近都漲到天花板了。此時不妨退而求其次,選擇未來具有增值潛力而且價格合適的地區。

迷思四:在最好的社區買最爛的房子

購屋俗諺稱:「你可以修好壞房子,但沒辦法修好隔壁鄰居。」但是,爛房子可能會帶給房主「意想不到的」巨大缺失。

很少有美國民眾有能力自行或僱人修繕房子,最後,屋主在未受惠於好社區之前,就得先付上一筆昂貴的修繕費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