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白紅會未奏效 郭美美涉嫌開設賭場被批捕(圖)
(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08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從2011年6月郭美美的炫富抹黑紅會,這場關於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炫富女之間的羅生門案件終於有了終結,而這場鬧劇的主角郭美美因為涉嫌開設賭場,於8月20日被北京市東城檢察院正式批捕,根據法律規定,郭美美或將面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郭美美重創紅會公信力
現年23歲的郭美美於2011年網路爆紅,當時其在新浪微博認證「中國紅十字商業總經理」,不時在微博上炫富,晒出瑪莎拉蒂跑車和名牌包包。中紅博愛公司進入公眾視野, 郭美美和「中國紅十字會」被推進了輿論漩渦。引發公眾對紅十字會公信力的強烈質疑。
2012年中國紅十字會收到的社會捐贈比2011年少了1億5000萬元人民幣,此後逐年遞減。尤其是來自海外的善款,更是逐年減少。在香港,08年汶川大地震時,港人捐款熱情極高,但因中國紅十字會爆出很多醜聞,善款或被官員獨吞、或不知所終,港人捐款熱情大跌。2013年的雅安地震為例,災後數天捐款,與汶川大地震同期相比大跌86%。中國紅十字會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7月9日晚,郭美美因涉嫌在巴西世界盃期間賭球,被北京警方逮捕。8月3日,雲南強震造成上千人傷亡,在這緊要關頭,中共3大黨媒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突然一起發表有關郭美美的洗版式報導,引發極大討論,許多網民不滿以此蓋過災情消息。有分析指,在地震期間揭開郭美美的底,是想重新挽回紅會的聲譽,因此紅會也適時喊出「忘記郭美美」,把精力和資源轉向災區的話語。郭女在鏡頭前聲淚俱下,強調她並非紅十字會人員,對她造成紅會的傷害感到抱歉。但是,中國網民不相信郭美美的眼淚,更不相信中國紅十字會的清白。
官方對郭美美案處理的手法,遭大陸網民質疑。法治的意思是,在沒有審判之前,至多就是犯罪嫌疑人,由於全案尚未進入正式法律程序,就透過官媒鋪天蓋地報導,未審先判,司法豈有公信可言?
消息指,官媒對郭美美案大起底,目的重塑紅十字會公信,恢復紅十字會社會捐輸功能。
濫用救災資源牟利 紅會醜聞再度曝光
在雲南魯甸地震救災報導背景下,對炫富女郭美美的密集抹黑似乎並未能起到為紅會洗白的預期作用,陸媒騰訊財經在8月19日刊發文章,對中國紅十字總會濫用救災資源牟利醜聞的調查報導。
2010年10月,中央財政撥款1.17億元,無償提供100多畝土地,在北京順義區的牛欄山鎮建成了國家級備災救災物資倉庫,隸屬於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備災救災中心。而這裡工作的工人透露,倉庫堆放的多為電腦、印表機等電器產品,沒看到過棉被、帳篷等應急救災物資。 經過追蹤調查,騰訊財經發現,中國紅十字總會通過兩份「陰陽合同」,利用「以捐代租」的擦邊球方式,以遠低於市場價格每年90萬元的價格,將此倉庫出租給疑似「皮包公司」,名為北京中迅譽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後者再以市場價格轉租給DHL等物流公司,從中牟利每年可能達到數百萬元。
據調查,中迅譽華的兩個曾經的註冊地址均為虛假地址,而該企業投資人名單中趙玉良丶魏中華丶闞茜三人均與黨媒宣傳機構下轄的「紅色文化基金」相關。
曾有多家媒體都派記者採訪紅十字會的這一醜聞,但均在最後聯繫紅十字會採訪核實階段,被紅會總會副會長趙白鴿「滅稿」。 一個北京記者就說,趙白鴿「不僅滅稿」,還滅你報社。
中國紅十字會的眾多劣跡
紅十字會不是因為郭美美才遭遇信任危機,它幾年前早已信用破產,現在不過是一個破產者在乞討信用而已。紅會的眾多劣跡怎是一個郭美美能洗刷的了呢?
2009年前知名畫家方力鈞以及100多名內地藝術家為襄助汶川地震災民義賣作品募得8472萬元,統統給了中國紅十字會,但他一直不知道這些善款用在哪裡。紅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回應:8470多萬善款改投到「博愛」家園項目,而項目的董事長,就是郭美美的前男友。當中8470萬元已被挪用在別處。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中國紅基會副理事長郭長江,佩戴80萬元的百達翡麗豪表。他兒子郭子豪開的是瑪莎拉蒂總裁款。車牌:京X88888,光這車牌的錢在帝都就能買幾套房子。
2010年總計1180萬人無償獻血,無償獻血量3935噸,但人們想用這些血就不是無償的。紅十字一袋血200毫升賣給醫院200元,醫院賣500元,紅十字會收入39.35億。這說法要是真的,那麼,紅十字會是愛心大使還是吸血鬼?血站員工年薪25萬,無償血源變財源?
中華骨髓庫,中國紅十字會主辦,以慈善之名號召捐獻骨髓,取樣建庫,如果有匹配的患者,再聯繫志願者捐獻骨髓。多麼美好!但是,患者查詢中華骨髓庫每次收費500元,查到了,要得到骨髓還要再交至少5萬元!北大學生激於義憤,成立了民間骨髓庫,從查詢到移植都是真正免費,起名「陽光骨髓庫」。
希望工程假信騙款:他們通過希望工程渠道一對一捐助的17名兒童,只3名收到捐款。曾讓他們感動流淚的學生來信,8封是假的。媒體曾報導:在唐純旭發出7封假信時,7個孩子全部沒有收到希望工程救助,他們多已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