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最年輕院士李寧涉億元貪污案被帶走(圖)

 2014-08-17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看中國2014年08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據港媒報導,現年52歲,全國最年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李寧,疑因涉嫌挪用和貪污巨額科研經費,7月中旬被帶走協助調查。報導指,李寧曾主持過30多項重要科研,涉及科研經費以億元計。據知情人士說,當今學術腐敗問題嚴重,學術已經淪為部分教授導師致富的工具。巨額科研經費沒有轉化成科研成果,很多都裝進了教授的私囊。而李寧案只能算是學術界腐敗的冰山一角。

李寧涉嫌轉移巨額科研經費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先進模範人物,全國先進工作者這些稱號,都被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轉基因院士李寧得到了,當然科研經費就會多。報導指,李寧曾主持過30多項重要科研項目,涉及科研經費以億元計。

中國大陸科研專案立項後,課題負責人掌握課題經費的使用大權,經費支出通常採取現金交易方式,課題負責人簽字確認後,交給由課題受托單位科技處審核、財務處報銷。消息人士稱,為了將相關科研成果盡快推向市場,李寧與他人成立公司,以期技術成果變作經濟效益。李寧被調查,懷疑涉嫌將巨額科研經費巧立名目,轉移到自己操縱的公司帳戶。

李寧因有院士頭銜,調查一度被壓下來

有分析指,學術腐敗已經從學者的個體行為發展成集體、集團行為,並且有制度化、合理化的趨勢。學術界頭面人物公開地、明目張膽地欺騙政府、輿論和社會,學術機構對學術腐敗現象不僅熟視無睹,任其氾濫,甚至包庇縱容。

據悉,從去年開始李寧已經接受調查,疑因向自家公司轉移科研經費,數額巨大。但後來被」壓」了下來,原因是李寧有院士頭銜。據中國青年報有位調查被抓李寧院士的記者在微信上抱怨道:中國大陸科研學術界一般出現問題時從個人到單位常常不僅不配合調查,而且千方百計逃避責任,甚至打壓調查者。不久前中國工程院在其院士被記者調查時,發函給報社壓制調查,而不是說讓事實說話,以公證的調查結果,或真正澄清學者的名聲、或對確實舞弊之徒給予適當處罰。

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科學網就不允許談院士腐敗, 只要一見相關評論,一律刪除,甚至封IP。截至週五,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官方網站上,李寧的數據並沒有變動。

有知情人透露,今年6月,吉林檢察院來農大調查20多天,查生物學院的時候,李寧經常被叫去詢問,核實。7月中旬,李寧正在與學生們照畢業照,穿著博士服。突然有電話讓他去看一個文件,李寧給學生說,我去去就來。結果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據該院一博士生說,李寧的學生已經全部轉換了導師,吉林省檢察院正在偵辦此案,後果比較嚴重,有判刑的可能。

中國學術腐敗令人怵目驚心

中國學術腐敗漸趨普遍,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它是繼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之後的另一個大規模、深層次的社會腐敗。學術腐敗的具體表現就是,學術界人士,抄襲剽竊成風,弄虛做假為常,欺世盜名為榮。

今年年初,浙江杭州市中級法院以浙江大學教授陳英旭貪污945萬元人民幣,判處陳英旭入獄10年,並沒收財產20萬元。 2013年,中國科學院地球深部重點實驗室前主任、中科院候選院士段振豪案,被妻子舉報貪污科研經費,並用來包養多名情婦。同年10月, 北京高院終審以貪污罪判處段振豪監禁13年。 除了變換名目、虛報發票等手段貪污或挪用科研經費外,大陸媒體更曝出為了評選院士而行賄的醜聞。2013年9月10日,鐵道部前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在北京二中院開庭時說,自己向他人索賄2千300萬元,是因參評院士「需要花錢」。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