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土傷:尋找鎘村(圖)
【看中國2014年04月28日訊】中國有大面積土地被鎘所污染、部分地區大量出產鎘米已不是秘密。廣東省2013年上半年的鎘米抽檢充分證實了這一點,此次兩部委發布土壤污染公報也證實此點。
然而,中國有多少「鎘地」?多少鎘米?哪些村莊的農民正在被鎘傷害?謎底還遠遠沒有被揭開。在政府不透明的現狀下,公眾和專家要想發現污染重災區往往面臨沒有數據支撐的煩惱。
在中國土壤污染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湖南,最常見的鎘污染重災區的發現,往往依賴鎘危害公共事件的發生。株洲新馬村和瀏陽鎮頭鎮雙橋村的鎘污染,就是此類。
此外,中國各地的土壤學者依據一些零星的研究,也發現了不少鎘污染集中區或鎘村。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的思的村即是此類。
或許,最近大半年間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努力,增添了一種民間發現鎘村的類型。在2013年上半年廣東曝光湖南鎘米流入市場後,該組織通過排查、走訪湖南鎘米產區,最終認定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大埔鎮的大埔工業園區周圍五個村莊的土壤、稻米受到嚴重鎘污染,而工業園區是主要污染源。
該組織的實踐證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更有組織能力的政府如果有尋找意願,盡快發現並劃定土壤污染重災區是較容易實施的。
民間組織傾注人力、物力,最終搜尋五個典型鎘村事件背後,橫亙的一個巨大的問號:在備受重金屬污染侵擾的湖南省,或者說更大範圍的中國,還存在多少這樣未被標識的鎘村?又有多少未被認知的潛在環境健康風險?
在綠色和平進行新聞發布之前的2014年3月,財新記者重走這些村莊,實地探訪上述鎘村鮮為人知的境遇。
3月中旬,位於湖南省中部的衡陽市衡東縣大浦鎮石橋村村民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春耕做準備,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百米開外,四根高聳的煙囪清晰可見。
在相鄰的爐鋪村,則是另外一番景象,田地仍有耕種,但大片耕地被廢棄。這些耕地曾是噸產良田,系湖南省基礎農田保護區。如今,土地乾涸,焦黑的表層土上零星生長著些野草。
在這裡,以有色金屬冶煉、機械加工和化工業為主的工業區與村莊、耕地零距離,多年排污已導致耕地拋荒,周邊村莊兒童普遍血鉛超標,少量兒童、成人還檢出血鎘含量高。
村民維權舉步維艱,工業區卻仍在擴張。救贖遠未來臨。
搜尋鎘村
對鎘村的搜尋,始於2013年春季的「湖廣鎘米紛爭」。
「我們根據廣東省公布的鎘米產地名單,溯源回到湖南。我們排除了化肥、農藥等可能的鎘污染源,才最終將污染源鎖定這個仍在生產的省級工業園區。」綠色和平傳播與行動部門經理瀋曉寧介紹說。
2013年7月至9月,綠色和平污染防治項目組調查員五次來到位於湖南衡陽市衡東縣大浦鎮的大埔工業園。調查人員在距離工業園2.5公里範圍內的5 個村採集稻穀、稻田土壤及地表水樣本。作為參照樣本,調查人員還在位於工業園東南面10多公里以外,及工業園西北面約11公里外,遠離工業園影響的兩個村採集對照樣本。
取樣工作在嚴格的科學建議下操作。調查人員以大埔工業園為中心,分別在東、西、南和西北四個方向,以200米、500米、1000米和2500米為半徑(因實際地況距離,少數選點有所微調),確定了16個採樣點。為比較短距離內樣本是否具有差異性,調查人員在每個點位處分別採集了間隔不大於100米的兩個土壤樣本,共採集32個樣本。
2013年8月,調查人員又在工業區周圍水庫和引水道採集12個水樣本,其中包括一個直接排放入爐鋪村水庫的排污口的水樣。此外,調查人員還在這五個村莊及兩個對照村莊採集共20個稻米樣本。
所有稻穀樣本送往具有資質的第三方實驗室進行重金屬檢測,土壤及地表水樣本則送到位於英國艾克賽特大學的綠色和平科學實驗室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觸目驚心。綠色和平組織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距離工業園2.5公里範圍內抽取的13個稻米樣本中,12個樣品的鎘含量超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2762-2012 》的規定的稻穀中鎘含量限量0.2 mg/kg 的標準,稻米樣本鎘含量最高超過國標近21倍。
耕地土壤樣本結果則顯示,工業園附近的5個村的全部稻田土壤樣本的鎘含量都超出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且過半數超標準三倍以上。
綠色和平組織在調查報告中分析稱,調查人員此次所採集的工業園附近2.5公里內的大部分稻田土壤樣品均發現重金屬污染,而所採集的其所出產的絕大部分稻穀樣本亦檢出較高含量的重金屬鎘和鉛。
其中,處於工業園下風向距離工業園不足500米的爐鋪村採集的3個稻穀樣本鎘含量為所採集的所有稻穀樣本中最高,超出國家標準13倍-21倍,其對應的土壤樣本亦測出較其他大部分稻田樣本為高的鎘含量。
綠色和平組織認為,大埔工業園附近的土壤及出產的稻穀有普遍的重金屬污染,工業園周圍土壤的重金屬分布模式大致符合大氣金屬排放並隨主風向沉降模式,工業園的污染排放很可能是造成上述污染的一個重要污染源。
「水稻空心了」
自從衡東中南冶化有限公司落戶大埔工業園,64歲的爐鋪村村民李來銀就再也沒睡過安心覺。
爐鋪村位處大埔工業園西測,幾乎被工業園環繞。站在李來銀家後院,即可看到三四家工業園區的大廠房,高聳的60米高的煙囪則有五六個之多。
凡是起風的日子,工業園區大煙囪排出的廢棄都會順著盛行風向向李來銀家吹來。廢氣的味道自然是不好聞的,有時像是農藥味,有時像是鐵鏽味。這些氣味難以形容,但共性顯著,那就是臭。若遇上廢氣排放的時候待在家裡,那不得不用手摀住鼻子。
李來銀家距離工業園區最遠的距離,不過百米。這之間,間隔七八十畝地勢低窪的耕地。在棄耕四五年後,昔日豐腴的水田已看不出耕種的痕跡。土壤乾燥、結實,土層板結,不再鬆軟。田地邊近人高的松木也已枯死,枝葉枯黃,毫無生機。
在李來銀的指認下,財新記者找到了沿中南冶化廠房牆壁而建的兩個排水井。其中,一個半米見方的方形水泥排水口直接通向廠區院子,高約1米,排水井出口另高出地面二三十厘米。排水口的出口處,堆積著一層厚厚的銀黑色的淤泥。
從地勢上看,排污口高出耕地1米有餘,工廠與農田之間毫無遮擋,廢水大可順流而下。「那個水(指從工廠流出的廢水)很燙,下不得腳,顏色黃黃的,還冒著小泡。」李來銀回憶說。
李來銀最後一次在此耕種,是2009年。收成很差。收穫季節,稻穀不垂頭,都是空殼子。稻稈只是直挺挺地立在田裡,伸出地面的秸稈也是黑色的。
「過去是畝產千斤的良田,那年只收了兩三百斤。(水稻)外表看起來一樣,但都是空殼子,連化肥錢都掙不回來。」他說。
李來銀的遭遇並非孤例。在大埔工業園內,76歲的永寧村3組村民黃知財夫婦的房屋被湖南創大冶金集團有限公司和衡陽市金虎鋁業有限責任公司包圍。門前上百畝耕地拋荒,唯有野草生長。
站在黃知財夫婦拋荒的耕地裡,如同陷入一片被方形廠房圍繞的凹地。目之所及,是湖南創大冶金集團有限公司釩鐵分廠空洞的大門和六棟正在進行最後施工的廉租房。在南方春日濃霧中,一大片裸露著的紅土地望不到邊際。在這裡,還將興建大埔工業園的新廠房。
血鉛超標警報
李來銀心裏其實早就知道,這一天遲早是要到來的。
2003年以來,大埔工業區周圍的石橋村、永寧村、爐鋪村等幾個村的村民已經慢慢習慣工業園的大煙囪的突擊式排煙,但對廢水卻是一直不滿意的。從工業園區的工廠牆壁的排水洞裡流出的各色廢水,往往還帶著溫熱,順著牆腳 流向農田,一些進入農業灌溉渠,繼而向更廣闊的農田蔓延。
在這片幾乎沒有圍牆的大型工業園區裡,安置著十餘家以機械製造、有色金屬冶煉和化工為支柱產業的規模企業。2010年,衡東縣大埔工業園並入衡東經濟開發區,同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並是湖南省十個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基地之一。
2008年前後,這些村莊的水稻、油菜明顯表現出病害,不結籽或不灌漿,村民生計明顯受損。2012年,在經歷了幾場衝突激烈的群體性事件後,一些村民得到農賠小組的年度補貼,補貼金額不等。
2012年11月,李來銀帶著9歲的孫子和5歲的孫女到衡陽市南華醫院進行血鉛檢查,兩人均查出血鉛超標。孫女超標最嚴重,血鉛指標達到501微克/每升,超過國家兒童血鉛標準100微克/升整4倍。58歲的老伴譚忠秀隨後住院,血鉛指標也達到252微克/升。
李家孩子血鉛超標的消息很快傳遍了爐鋪村,並向大埔工業園周圍的石橋村、永寧村、新民村、堰橋村等村莊擴散。很快,許多家長都帶著自家孩子去做血鉛檢查,一些孩子還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了血鎘檢查。
到底有多少孩子血鉛超標,因為無人統計,誰也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答案。財新記者在村中走訪,收集了七八十張兒童血鉛檢驗報告單,超過兒童血鉛標準三四倍者,大有人在。如,新民村5歲兒童李秋香就在2012年12月查出血鉛指標321.7微克/升。
工業區也給成人健康造成侵擾。48歲的永寧村黃姓村民皮膚黝黑,乾瘦。在創大從事鍋爐工近四年後,他身體明顯虛弱,體重從55公斤降至45公斤。鍋爐房和廢料車間的嗆鼻氣味,疼痛的嗓子和腫脹的眼睛,他至今記憶猶新。
在家裡的水田和魚塘相繼被廢水污染後,黃開始牧羊。2011年,一頭羊喝水死了,他至今後怕。他告訴財新記者,田間水塘、溝渠的水是不能讓羊喝的。過去好幾年,從工廠流出的廢水從兩個直徑近半米的排水口流向農田,惡臭扑鼻。排污口地勢高出農田近一米,水量大時,污水幾乎傾瀉而出。
先污後治老路
衡東經濟開發區對耕地、水源的影響,並未影響其迅猛發展。2006年,國家發改委審核通過衡東經濟開發區為省級工業園。2010年,大埔工業園並入該開發區。同年,衡東經濟開發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成為湖南省第三家循環經濟試點園。
衡東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下稱管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該經濟開發區是衡東縣招商引資和發展工業經濟的重要平臺,也是縣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2013年,園區預計完成工業生產總值96.8億元,上繳稅收3.98億元。
雖然管委會在採訪中拒絕承認工業園區對周圍村莊已造成環境影響,污染事實卻不容置疑。
2011年7月,衡東縣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布的一份公示文件透露,衡東縣大浦鎮歷史上長期從事有色金屬冶煉生產,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較為嚴重的重金屬污染,部分企業周邊已存在土壤、地表水重金屬富集的現象,長期下去將嚴重威脅動植物、人類的生存健康。
根據上述公示,衡東縣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將衡東工業園周邊及原712礦1-5工區範圍內對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實施生物修復,改造面積約3841畝,其中848.9畝為林坡地修復,剩餘面積為水稻田修復。此前公示的第一此公眾參與公告則更加確切地指出,修復區域包括衡東縣大浦鎮工業園石橋村、新民村、永寧村等,項目總投資約為6034.96萬元。
712礦區及工業區污染,到底向大浦鎮排放了多少重金屬,上述公示也做瞭解讀。公示透露,該修復項目「預計可轉移土壤中的重金屬近300噸,可顯著改善區域內的土壤環境質量,並間接改善周邊的大氣環境質量和水環境質量」。
不過,財新記者多方瞭解獲悉,這項「預計2012年初起實施,至2014年底結束」的改造項目,至今未動工。
財新記者獲得的另一份文件《湖南省2013年1-9月涉重金屬礦採選、冶煉企業檢查整治表》顯示,在衡東經濟開發區大埔工業園內十家相關企業中,所有企業均未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在仍在生產的五家企業中,三家沒有廢水排放口,兩家沒有雨水排放口,所有企業未監測到超標排放的廢氣或廢水。
「發展工業肯定會有污染,但污染只要是達到環境容量,在可控範圍內,就可以進來(指工業園區)。」汪華鋒說。
一個確信的事實是,自大埔工業園於2003年建立以來,一直沒有建設集中式的污水處理廠。在其隸屬的衡東經濟開發區內,污水處理廠也還只是規劃中的一個待建項目。
救贖未至
「我們的訴求很簡單:賠償農作物損害,解決喝水問題,工業園區要辦污水處理廠、完善尾氣處理。」新民村村民趙和平告訴財新記者。2012年至2013年間,新民村、石橋村等受工業區影響的村莊,多次向市縣級單位反映污染問題,並幾次在與管委會的交涉過程中引發衝突。
財新記者獲得的一份由衡東縣農業局於2012年10月26日出具的《關於大浦鎮新民村2012年農作物受工業「三廢」污染的鑑定意見》對農作物受污染情況描述稱:受害早稻秧田爛秧,直播發芽齊苗受影響;中晚稻禾苗瘋長、劍葉比正常禾苗寬大肥厚、貪青晚熟、秸稈脆嫩、易倒伏、稻穀呈褐色、品質差、千粒重降低、產量下降。
一些嚴重的中晚稻劍葉出現點、條、塊狀黃色或褐色斑點,葉尖葉緣枯死,稻穀呈現黑褐色,空殼率高,結實率低。
衡東縣農業局調查組認為,這些受到影響的農作物使用的灌溉水水源的水庫,因接納工業園生產企業含氨氮的污水,不符合農田灌溉標準,導致水土富營養化;此外,工業園內企業生產排放的廢氣對稻田也產生了危害。
財新記者在走訪中獲悉,大埔工業園周圍農田所產大米大多最終流向市場。「這些(本地)米我們自己是不吃的。」石橋村村民湯冬華說,「外地米每斤要貴五毛錢,只有沒錢的人才會買本地米吃。」
村民的生活飲水同樣受到影響。大部分村民已放棄飲用從水井打上來的地下水。除少數使用上自來水的村子外,但凡有能力的居民,都轉而從三四公里外的鎮上購買桶裝飲用水。
大埔工業園周圍村莊所遭受的重金屬污染,只是困擾著有著「有色金屬之鄉」美譽的湖南省的土壤重金屬污染癥結的翎毛一角。
在採訪間隙,湯冬華的妻子牽著3歲的小兒子問:「污染這麼厲害,小孩怎麼辦,要不搬到別的地方去住吧?」
轉瞬,她又自言自語道:「要是有條件,我就不在這裡生活了。但我們沒有選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