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污染渤海海水淡化後將供北京飲用(圖)
中國國家海洋局2005年對渤海污染狀況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渤海的海洋生態系統幾乎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漸成「死海」。(2006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人造衛星拍攝下來的中國渤海灣的污染情景。)(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4年04月28日訊】由於中國華北地區地下水嚴重污染,水位逐年下降,北京已經啟動海水淡化工程,計畫在2019年正式向北京市民提供淡化海水作為飲用水。不過這項工程也引發了質疑的聲音。
多家中國官媒體報導了北京將在河北唐山興建一座海水淡化工廠,可望從2019年起,為這個乾旱的中國首都提供飲用水,緩解華北地區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和地下水污染問題。
成本翻番
官媒《環球時報》英文版最近發表一篇報導的大標題是《2019年海水進京》。海水進京的成本約為每噸8元,是目前居民自來水價的兩倍。
據中國媒體透露,北京海水淡化項目一期工程是在北京以東的唐山市曹妃甸區興建一座工廠,抽取渤海的海水淡化,日產5萬噸。規劃中的二期工程規模更大,預計造價為70億元人民幣,而連接到北京的270公里管線的預計造價則為100億元。
海水淡化在中東地區的國家比較普及,如沙特、以色列等中東國家。那裡地處沙漠地帶,淡水資源嚴重匱乏,70%的淡水來自海水淡化。
缺乏技術
中新社援引中科院煙台海岸帶研究所胡雲霞教授的話說,北京海水淡化工程,需大幅壓縮成本。她說中東等地區的類似淡化海水每噸成本僅50美分,約合3元。
和中東國家相比,中國缺乏建造大型海水淡化廠的經驗,很多昂貴的材料和技術,必須從外國引進。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最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指出,北京不差錢,因為全國各地的優質資源都在向北京集中。
公眾憂慮
香港《南華早報》4月23日的報導稱,北京宣布了海水淡化項目之後,引發了公眾的憂慮,因為渤海屬污染嚴重的海域。
財新網的一篇報導稱,渤海猶如陸地垃圾桶,日漸成為海上荒漠。渤海是中國惟一的內海,黃河、遼河、海河三大水系40多河流,攜帶著GDP洶湧增長伴生的高污染,在過去30多年裡不停注入渤海。渤海已成為一個垃圾桶,五分之一以上海水均被污染。
文章援引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稱,2005年,渤海約有14%的海水被污染。到了2010年,這一比例上升至22%。9000多年來一直秀美動人的渤海,變為如今污穢不堪的模樣,僅僅用了30多年
海納百污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2008年渤海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整個渤海近岸,除了河北秦皇島南、北戴河和大連附近少量海岸線,其餘海岸線完全被污染線圈住。有關專家指出,近年來大連,青島等地連續發生漏油事故,渤海污染有增無減。據中國官方媒體公布的數字,天津市海域95%以上為劣四類海水:劣四類水是指被嚴重污染的海水,其特徵為「有一般令人厭惡和感到不快的色、臭、味」,而天津市正是開展海水淡化工程較早的城市。
面對公眾的質疑,北京官媒援引北控水務集團海水淡化部門負責人王小水為北京建造大型海水淡化廠的計畫辯護說,受洋流影響,曹妃甸海域附近的海水較清潔,將來北京的自來水將是「打開水龍頭就能喝」的飲用水。
南水北調
除了海水淡化項目,中國還有一項「南水北調」的浩大工程,旨在從中國南方的長江及其支流向北方調水,年輸水量至少達200億立方米。這項工程包含一系列的渠道與大壩建設,預計造價約4000億元。東線工程與中線工程已建設多年,並且超出了預算。西線工程則要穿越高聳而崎嶇的青藏高原,仍處於規劃階段。
中國近年來片面追求GDP高速增長,不顧自然環境的惡化,先發展後治理的思維,正在付出高昂的代價。經過三十多年嚴重超採,北京地下水資源已陷入日趨枯竭和難以維繫的危險境地。北京人均每年可利用水資源量現在已不到100立方米,30年減少了80%。由於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地面沉降逐年加劇,給北京的地下管道、軌道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安全帶來潛在威脅。截至目前,北京域內已出現五大沉降區帶。據新京報報導,廣渠路上突現「大坑」。2014年4月5日晚7點左右,東四環大郊亭橋西約800米處地面發生塌陷,形成一處深約10餘米的大坑。此前北京媒體還報導過北京居民院內地面塌陷,出現5平米的天坑,男主人墜入塌陷坑內受傷被困的消息。
居住在海外的中國知名作家,環境保護主義者鄭義最近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地下水污染已影響民族基本生存。他在文章中援引美國俄亥俄大學的專家稱,在水污染方面中國是世界第一。另外,一位長期監視和揭露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民間環保人士霍岱珊說:「因為各種化學和重金屬的污染,淮河兩岸不僅出現了癌症的高發村,而且不孕、不育現象增多,甚至出現了大量畸形兒。」有專家甚至警告說,中國的地下水污染關乎的已不是下一代人強壯不強壯的問題,而是能不能保住下一代的問題。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到影響中華民族基因正常的程度。海水淡化項目能否真正解決北京和華北以至於全國面臨的水危機,海內外的環保活動人士都對此表示關注。
(原標題:嚴重污染渤海水淡化後供北京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