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4月11日訊】村民中一大半都有手機,有的還會在手機上打遊戲,但村裡不通班車,沒有商店,吃水要開車30多公里去拉……陝西宜君縣雷塬辦事處嶺裡村就是這樣一個現代的「原始村」。因為自然環境艱苦,人口已由上世紀70年代末的160餘人,減少到現在的50多人。
路況:不通班車下雨就出不了村
嶺裡村處在宜君、白水、洛川三縣交界處,前嶺、後嶺、木瓜灘三個村民小組呈三角形分布於山梁的最高處。站在嶺前組前面的土崖上向南俯瞰,可以望見一條白帶子一樣的洛河從山谷中間曲折流過。
「整個一道山梁都是村裡的地。」前嶺組組長高和升揮手一指,所到之處就是嶺裡村50餘口村民可以賴以生計的土地。高和升說,村民靠這些土地,這些地卻要靠天。雨水充裕了,地就多產些;遇到乾旱年份,整片整片的地都顆粒無收。
廖家福站在村道上望著自家破舊的院落
因為地處偏遠,進出村子的交通一直是個大問題。嶺裡村距雷塬辦事處約15公里,下了通鄉水泥路到村裡,還有一段近8公里的土路。因為坡急路狹,至今沒有班車跑這條路。
最要命的是下雨和下雪,「雨下多久,村裡就與外界隔絕多久。」高和升說,今年正月那場雪斷斷續續下了半個多月,村裡的人從正月初五一直到月底都出不去,拉的水吃完了,最後連窖裡的存水也吃完了。走進村民家裡,幾乎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放著一個大塑料桶。因為村裡打不出水,附近也沒有引水的水源,村民要用這樣的大塑料桶到別的地方拉水。
據村民介紹,他們拉水的地方是白水縣的收水鄉,距離大約20多公里。村民往往一早就開著四輪車出發,到中午時分才能拉回來一趟。
水來得不易,吃用上就特別仔細。記者注意到,村民的院子裡都有一個水泥槽或者粗瓷瓮,洗用過的水不是隨意潑灑到地上,而是倒在水泥槽或者粗瓷瓮裡,給養的畜禽再飲用。
人口:村裡近10年來只辦過一場婚禮
因為村子小,地處又偏僻,嶺裡村至今沒有一個小商店,村民買包鹽都得到鎮上去。
採訪中,高和升的妻子白劉花給記者講述了她最近一場患病的經過。3月末她感冒了,後又引發呼吸道感染併發燒。因為村裡沒有衛生所,高和升開車送她到鎮上的衛生室看病,當天就打了幾瓶吊針。第二天原本還要繼續去打吊瓶,可天下起了雨,山路濕滑出不去。接下來的一天,天還下雨,她又不能去鎮上打吊瓶。「我就發著高燒在家等天晴。」白劉花說,因為耽擱,原本只是個小病,最後讓她花了一千多元,最近才治好了一些。
因為自然環境惡劣,別的地方的姑娘都不肯嫁到嶺裡村來。據瞭解,近10年村裡人口都是只出不進,未娶進來一個外村的姑娘。今年31歲的劉小濤2007年娶了本村的一個姑娘,兩人的婚禮也成了村上近10年來舉辦的唯一一場婚禮。高和升說,他唯一的兒子3年前也到白水給人家做了上門女婿。
未來:「搬遷也不容易,但總比沒希望強」
採訪中,記者發現嶺裡村的村民在經濟上並不是很困難,相反有的家裡收入還不錯。據瞭解,該村耕地面積750畝,人均耕地6.5畝,現在都種地膜玉米,遇上雨水好些,收成相當不錯。採訪中,走進每家的院子,糧倉裡都滿是待售的玉米。據瞭解,一季收成一家一戶都有上萬元甚至數萬元。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村民住的土窯洞。這些窯洞最老的已超過百年,大部分都住了四五十年,年久失修,顯得很破舊。
「有時不是錢的問題,是沒那個心勁。」廖家福說。廖家福有兩兒三女,現已全部成家並在外居住生活,家裡只有老兩口。「把屋子收拾那麼好給誰住啊?」他說。採訪中記者也發現,「搞一搞就行了」在嶺裡村村民中已是一種普遍的心態。
據瞭解,1977年時嶺裡村人口為160多人,目前36戶僅有50多人。「按照這樣下去,20年後,這個村就沒幾個人了,自然就消失了。」高和升說。他表示,過去人住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沒有選擇,現在社會越來越開放,走出去也是必然的趨勢。
但村民還是希望在有生之年搬離這個地方,開始一種新的生活。村民郭成喜說,幾年前就聽說有移民搬遷的政策,從那時起他就很期望。「當然搬遷也不容易,但總比沒希望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