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克鎛:造型奇特的青銅樂器(圖)
鎛是中國古代一種青銅鑄制的打擊樂器,盛行於春秋戰國時代。鎛是由鐘發展而來的,又比鐘的形制更為巨大。其特點是環鈕、平口、器身為橢圓形或合瓦形。古代文獻記載:「鐘、磬編懸,鎛特懸,位於鐘磬之南,所以應鐘磬也」;「鎛如鐘而大,奏樂,以鼓鎛為節。」作為單件使用的打擊樂器,鎛常在貴族宴饗或祭祀時,同編鐘、編磬相配合使用,指揮樂隊的演奏。
西周克鎛高63厘米,橢圓體,平口,四面有透雕夔紋凸棱裝飾,鼓部有銘文七十九字。《貞松堂集古遺文》記載,據北京琉璃廠古玩商人講,此鎛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土於陝西岐山縣法門寺任家村的窖藏之中。同時出土的還有克鐘、克鼎等青銅器物一百二十餘件,多數已經散失。工部侍郎張翼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北京琉璃廠購得此克鎛,其子張叔誠又在1979年將包括此克鎛在內的家族畢生收藏獻給了國家。
陝西岐山屬周原所在地。根據史料記載,周文王的祖父由豳率眾渡漆沮,來到岐山之下,在那裡安營紮寨,成為周朝先民的早期都邑,後為西周的重要政治中心。自西漢初,在岐山一帶就有青銅器出土。兩千多年來,共出土一千多件窖藏青銅器。
上文所說的克鼎、克鐘、克鎛都出自一窖。「克」原為姬姓,是周王室的宗族。這批器物之所以被稱為克氏青銅器,是因為它們都屬於周朝夷王、厲王時期一個叫做「克」的貴族所有。
根據銘文可知,克接受周王的賞賜及命令,沿涇水東到京師巡查,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得到車輛和馬匹的賞賜,因而作此器,以追念逝去的祖先,並祈求幸福。
此器是出土的克氏青銅器中唯一的一件鎛,器型完整,紋飾精美,氣勢宏偉。對於研究西周音樂、禮儀有著重要的價值,同時也為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制度及軍事活動提供了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