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不用擔心,8個小竅門巧妙化解

【看中國2014年02月27日訊】如果家裡有個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長又氣又急,打也不成,說也不聽,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那麼,面對任性的孩子,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孩子有3種「任性手段」

為了達到某種目的,3-8歲的孩子大都學會使用以下的四種「手段」。

手段排行第一:哭鬧

為了實現自己的要求,哭鬧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這一招。一旦孩子哭鬧起來,父母馬上繳械投降,不但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額」完成「任務」。

手段排行第二:哀告

乞求孩子是可愛的,當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樣東西時,沒有幾個父母抵擋得住他的溫柔進攻。

手段排行第三:死纏爛打

「持久戰」的理論對孩子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來讓父母答應他的要求,而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手段排行最後:賭氣噘嘴、不說話、摔東西、不吃飯……

孩子賭氣的時間,一般持續得較長,因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戰的秘訣,沒耐心的父母只好舉手投降。

父母的五種行為導致孩子任性

1、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源於父母的過度表揚或批評

適當的表揚有利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同樣,過度的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錯時,家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裡,從而幫助其吸收教訓,改正缺點。

2、孩子固執、任性,源於父母過於民主

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學歷層次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於「曉之以理」,結果是理沒談成,孩子卻被慣壞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判斷力,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如果對其過於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使其變得固執、任性、為所欲為。因此,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對於年紀尚小的孩子,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源於父母濫用獎勵、缺少懲罰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父母應該在平時養成獎懲分明的習慣。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觀念,而另一些父母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只習慣於使用獎勵,從來不懲罰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

當然,懲罰並不專指打罵、責懲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種多樣,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適當的場所或時間濫用獎勵,也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牆上亂畫畫,本來父母只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獎勵的方法,「如果你不往牆上畫,明天給你買個新玩具。」顯然,這種方法會縱容孩子今後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從管教,源於父母間的教育意見不統一

由於各種原因,絕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一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讓。因為如果孩子認同了父母某一方說了算,日後當這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將很可能無法說服、管教孩子,從而給正常的家庭教育帶來人為的障礙。

5、孩子缺乏自信,源於父母的盲目扼殺和過分保護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像老母雞護小雞似的整日將子女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連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捨不得讓他們做,甚至將子女的活動範圍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內。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優柔寡斷,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責任心。

與此相反,有些父母則總是主觀地否定孩子的言與行,喜歡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甚至用過高的成人化標準要求孩子。長此以往,就會將孩子的積極性、上進心盲目扼殺,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無情的摧毀。

巧妙應對任性的孩子的8大戰術

1、安靜緩和法

這是對正在任性發脾氣的孩子使用的一種方法。孩子發脾氣時,情緒興奮、激動,有時甚至大哭大鬧、大嚷大叫。如果成人耐著性子採取親和、撫愛、哄勸的方法,反而會使孩子更加哭鬧不休;如果大人態度粗暴,急躁地打罵孩子,仍然難以阻止孩子的任性。安靜緩和法要求大人此時應持平靜的態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鬧,讓他安靜下來,此時沒有必要說服孩子立即承認自己的任性是不對的,待孩子平靜以後,再用平緩的口吻對他進行批評教育。比如,當遇到孩子發脾氣、哭鬧不休時,父母不必理他,讓他發泄一會,然後給他喝些開水,讓他喘口氣,幫助他平靜一些,條件允許的可讓孩子一人留在屋內,父母離開一會;如果屋裡人多,可讓他在別的空屋,把門關上。但不要鎖上,告訴他等他平靜了可自己出來。注意語調要堅決,但不可用責備口吻。把孩子隔開,只是讓孩子明白髮脾氣會影響別人的學習和休息,而不是懲罰他,待孩子平靜下來後給他冼臉,安靜睡—覺,過一會或明天和他再好好談談。

2、通俗講解法

對孩子講道理要深入淺出,可以舉一些孩子身邊的事情做例子,使道理容易為他們理解和接受。每當孩子和家長出現「頂牛」的現象時,家長可用講故事、講笑話的方法來緩和矛盾,並藉故事去觸及孩子的心靈。童話是對兒童進行說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童話故事,並叫他們聽完後談談體會,「對號入座」,改正不良習慣。

3、不予理睬法

對孩子的嘀嘀咕咕、糾纏不休等行為,家長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裝作沒有聽見或者暫時離去。這是一種避免孩子可能出現鬧事行為的有效方法。比如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一時難以說服他,這時可採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時說的「冷處理」。採用這種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須一致,同時採用不予理睬法。當孩子平靜以後,對他也不能遷就讓步,應當像沒有發生事情那樣,不予理睬。

4、攻心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堅定的心理狀態。不要認為拒絕孩子會造成傷害,相反,這恰恰是對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養一個棒孩子,那麼面對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

5、以退為進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個不能給他的東西時,媽媽可以這樣說:「這是媽媽的,媽媽現在不用,可以給你玩一下,不過明天你就得還給媽媽。」然後以退為進——第二天提醒孩子:「寶寶,把東西還給媽媽,以後想要的時候再跟媽媽說。」

6、預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記預先的約定,所以一定要給他定個規矩,一旦孩子破壞了規矩就要按規矩處理。比如和孩子約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須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餐,才能準時送你去幼兒園。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棄早餐,因為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一旦孩子賴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並告訴他:對不起,寶寶,我們有約在先,不能隨意破壞。

7、說一不二

對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後揚」。「先抑後揚」的做法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好「欺負」,從而無理要求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產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惡果。因此,拒絕孩子,一定要從一而終。

8、「戰後」要善後

父母對孩子說「不」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絕孩子而不給他被拒絕的理由,會讓他覺得受了委屈,甚至產生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和悲憤絕望的心理。雖然這種解釋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但是至少能讓他明白:父母拒絕他是有理由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