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時期的蔣介石(左)與白崇禧。(網絡圖片)
龍潭戰役是北洋軍閥孫傳芳與北伐國民軍之間進行的一場著名戰役,也是北伐戰爭中最激烈、最具決定性的一場戰役,龍潭戰役奠定了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的基業,也決定了顯赫一時的五省聯帥孫傳芳從此一蹶不振,變成光桿司令的轉折點。縱觀中國戰爭史,多由北方統一南方,北伐成功的例子極少,只有朱元璋取代元朝和國民革命軍推翻北洋軍閥兩例。因此,不少國民黨元老對龍潭戰役印象猶深,于右任老先生曾寫過一聯:「東南一戰無餘敵,黨國千年重此辭。」
說起龍潭之役,就繞不開白崇禧的名字。因為時任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被迫於1927年8月12日宣布下野,當時的南京政權由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等軍人維持。但這三人互不隸屬,平起平坐。在強敵壓境的危難之際,北伐軍副參謀總長、淞滬衛戍司令白崇禧實際行使參謀總長職權,他鎮定自若,指揮有方,既當軍師又當總指揮官,在此次戰役中親臨前線,功不可沒。
北伐軍群龍無首 南京城防務空虛
白崇禧(1893年~1966年),字健生,廣西桂林人,畢業於保定軍校,屬國民黨桂系中心人物,陸軍一級上將。他與李宗仁並稱「李、白」,蔣介石屢次重用又「敬而不親」,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甚至連日本人也稱之為「戰神」,曾獲中外勛章二十餘枚。
1911辛亥年,白崇禧參加武昌起義,1917年,白崇禧結識李宗仁、黃紹竑,共同從事統一廣西的大業,時稱「廣西三傑」。北伐時期的重要戰役,白崇禧幾乎都參加了。在1927年指揮了關乎北伐成敗的龍潭戰役之後,1928年6月11日,白崇禧領軍長驅直入北京,受到北京各界歡迎,成為歷史上由華南領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
北伐開始時,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麾下共8個軍,約10萬人,除3個軍各一部留守外,其餘全部參加北伐。1926年至1927年初,北伐軍進軍十分順利,很快進抵長江一線。1927年4月12日開始,蔣介石和白崇禧在上海發動了清黨運動,4月18日,在南京建立了「國民政府」。此舉不僅造成國共分裂,也引起國民黨內訌,形成武漢、南京兩個「國民政府」,使北伐大業暫停。
此後,寧漢各自指揮的北伐軍分東西兩路北進。「武漢」指揮的左路北伐軍進軍順利,在河南擊敗奉軍主力。而「南京」指揮的右路北伐軍兩敗徐州,退守江南,士氣低落;蔣介石被迫於8月12日下野,三軍無主,兵失戰心。寧漢分裂,北面北洋軍閥孫傳芳企圖聯合西面「武漢政府」北伐軍唐生智部會攻南京,消滅右路北伐軍。因此,龍潭戰役關係重大,勝可繼續北伐,統一有望;敗則構成右路北伐軍的主力黃埔系、桂系將不復存在。
此時,李宗仁的第七軍主力布置在南京西南的蕪湖、當塗方面,防備武漢方面唐生智的部隊東下,何應欽的第一軍駐守在滬寧線上,南京城內的防守相當空虛。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