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網路王圖片)
【看中國2014年02月20日訊】林毅夫《單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是自掘墳墓》一文語出驚人,特別是「投資推動技術改進可使中國經濟增長20年」的生猛話語讓人大惑不解,不知林先生是真的不明白當下「投資」多為負債的真實含義,還是基於「棄暗投明」後發自內心深處的真誠祈願!或許林先生當年在臺灣的確不知「畝產萬斤」的虛假數據是怎樣產生的,因而沒有經歷大躍進「放衛星」的感同身受,故在當前普遍要求改變以投資拉動經濟實施結構轉型的情勢下,仍一如既往地對投資拉動經濟一往情深。
其實林文的標題並沒有問題,只是文章內容名不副實,林文毫不留情地對消費拉動經濟肆意鞭撻,說出了當下地方官員想說不敢說的話,地方官員何嘗願意「消費拉動經濟」?須知,消費拉動經濟必須增加工資提高民眾收入或減免稅收,這會加大地方財政的成本和影響政績工程的!還是投資來得快,依林文之見,「通過投資推動技術改進和創新,可使中國保持年均8%的經濟增長20年。」
以上是《自掘墳墓》一文最自以為是的一段經典概括。讀到這裡,我倒吸了一口冷氣,在林文把「投資」吆喝得如此理直氣壯的背後,我不敢說「保持年均8%的經濟增長20年」這類話語中是否潛伏著「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大躍進禍根,但至少有一點感受是,此種「吆喝」難免讓人產生一種取悅他人的感覺。
此外,即使自認為投資是「真理」,也不能將消費拉動經濟怒斥為「自掘墳墓」。林文此語之直白,真的是急地方當局之急,想地方當局之想,竟然不怕得罪渴望以消費拉動經濟獲取些許小利的萬千民眾。
當然,林先生會解釋自己並非完全反對消費,之所以怒斥消費「自掘墳墓」,僅僅是指「單靠消費」的方式。然而,細細精讀林文,林文於字裡行間對消費拉動經濟的全面批判豈止標題上的「單靠消費」?林對消費拉動經濟是持全面否定態度的,林認為「經濟增長不能以消費需求作為主要拉動力,那是自己給自己掘墳墓,因為前車之鑒——美國的問題、歐洲的問題都是因為消費拉動造成的」。林的鐵口直斷,似有全面批判消費拉動經濟之勁道,讓當下的地方官員在中央要求經濟結構轉型的壓抑下暗自竊喜。
無庸諱言,誰都知道在GDP「投資、消費與對外貿易」的三駕馬車中,內需消費與對外貿易具有雙向互動的含義,通過對外貿易特別是內需消費拉動經濟是能夠獲得良性互動的回報的。但是,這一切多由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在撥弄,GDP數據的增長不能按照政府自己的意志隨意提升。而投資則不同,特別是政府與大型國企的投資,是單向度的單邊行為,政府基本上可以完全掌控。因此,地方政府對投資拉動經濟趨之若鶩,故「投資」在GDP三駕馬車中一騎絕塵,獨領風騷。
可是,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並不能長期持續,特別是當下社會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大,在「投資」回報率低下之際,追求「投資」就意味著「印鈔」和向「銀行借款」。地方官員在追求「投資」即獲得GDP數據增長並實現政治願景的情況下,並不看重投資的回報率與盈利效果。想必林先生不會不知道,有些投資的回報幾近於零,即使投向技術改進和創新方面,信貸資金的返還也遙遙無期。如國產汽車更新技術的開發之疲軟,不用說本金甚至利息的償還也幾乎不能。以原鐵道部為例,其投資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打著「技術改進和創新」為幌子的,然,審計核算2.6萬億的投資債務尚需100多年償還。至於地方債務,不償還並不影響政績。因此,地方債務持續攀升、債臺高筑。當中國的貨幣存量迅速飆升達到百萬億的世界之最時(見《南風窗》2013年第12期第67頁),隨之而來的負債規模之大,就不能等閑視之。如今,負債性質的投資拉動經濟已日漸乏力,如果林是一位負責任的經濟學家,斷不會相信地方債務永遠鎖定在10.7萬億不會增長。當然,林先生關於地方債務處於健康範圍仍需擴大投資的演講,是發表在2013年6月12日國家審計署公布近兩年地方債務規模增加、風險難控的審計報告之前。但作為一位博學的經濟學家也不能為急當局所急而忽略了正常的邏輯判斷。
可能林先生沒有注意到美國金融海嘯後中國釋放的貨幣早已超過了4萬億!因此林先生對顯而易見的流動性氾濫視而不見,忘記了我們頭頂上的資金堰塞湖激盪著天量的貨幣(2013年7月12日央行公布我國廣義貨幣(M2)達到名列世界前茅的105.45 萬億元),竟語出驚人地認為「地方債務處於健康的範圍」,並言之鑿鑿,揚言比之美歐日低得多。殊不知,林的話音剛落,地方債務的「准金融危機」已然顯現,2013年6月24日A股破位暴跌,商業銀行之間的拆借利息高達30%,讓不願做「奶媽」的央行也只好違心地出手救市,商業銀行的「缺錢荒」與地方債務暫時逃過一劫。如此驚心動魄的債務險情充分說明瞭我國債務性質與他國完全不同,我國現今債務的特殊性在於地方政府從舉債之日起就沒有想要還的意思,更何況已經沒有還債的能力。此外,地方債務已經連綴著房地產的過度開發,影子銀行的無孔不入,產能的普遍過剩與銀行理財產品的氾濫,形成了相互糾纏在一起的一種畸形的債務現象,完全屬於系統性、結構性的經濟問題。可在林先生看來,所謂這些經濟下滑的難題仍然是週期性問題,只要加大投資,推動技術改進和創新便迎刃而解了。
於是,林先生給出藥方:「用投資推動技術改進和創新,可使中國經濟年均8%的增長持續20年」。
乍一看,涉及技術改進和創新,這應是永遠正確的命題。但是在投資回報不斷下降之際,運用加大負債規模的投資方式來擴大技術創新,無異於毒藥一劑!
細細想來,用投資來推動技術改進和創新,真是「說的比唱的還要好聽」!中國的經濟,無非是樓市、車市、股市、外貿、「鐵公基」與內需消費幾大支撐。而真正與技術沾邊的汽車產業已經生產過剩,即使釋放資金實施大規模投資進行技術改進和創新,其仿製的技術改進和創新估計在十年內難以超越美國和德國。而林先生則認為只要有錢就有技術,這種想法雖然不一定完全錯謬,至少有些低級,違背了技術創新這碗飯是一口一口吃的道理。何況面對汽車產能過剩和城市交通擁堵的情形,地方政府也不可能把城市主幹道當作「停車場」來作為 「投資推進技術改進」的試驗場。至於對外貿易中的技術改進和創新,如果背離了冒牌仿製的製造業傳統,等到真正的技術創新出現尚需猴年馬月。現在而今眼目下,或許派得上用場的就是光伏產業了,遺憾的是光伏產業因低價競爭讓自己陷進了反傾銷反補貼的陷阱,就是此項技術能夠改進和進一步創新,且能售價幾何?因此,影響最大的支柱產業仍然是傳統的——樓市。而在樓市即房地產的開發中,誰願意忠實地執行林先生的技術改進和創新呢?房產大鱷獲得「投資」後必然圈地炒房,只有傻子才會在房地產領域「推進技術改進和創新」!由此看,在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林先生提出「用投資推動技術改進和創新」能使「中國經濟年均8%的增長20年」是一個神話!林先生鼓吹的這一氣泡,不用高深莫測的經濟學術語辯駁,只須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一戳擊破。
其實,中國經濟中的投資是一個巨大的筐,企業家在投資的筐中不會老老實實地按照林先生的旨意撿起技術改進和創新的小果子,技術改進和創新的藥方並不能解決房地產開發、「鐵公基」建設和工業園區的資金問題,企業家需要的除了貨幣還是貨幣,因為急功近利正是他們的本性!
可怕的是,一旦重新啟用林先生的「投資」高招,打開了投資的寶瓶,流動性的洪水傾瀉而出,很快將淹沒「技術改進和創新」的小小礁石,越過堤壩的「流動性洪水」如果滲進「油鹽柴米醬醋茶」的生活窪地,通貨膨脹的氾濫,將使弱勢群體乃至中產階層深受其害。屆時,有關方面為了社稷的安穩並不會考慮林先生的奉承與取悅而放棄尋找替罪羊的歷史傳統。
為什麼會出現林先生「自掘墳墓」的說法呢?或許林早就知道用投資推動技術改進和創新遠水不解近渴,在當下不會有結果。林之所以四處演講,其真正目的在於過程。換言之,只要把對中國的歌功頌德並且優於美國的傳唱輸送進廟堂,便完成結草銜環進而更上層樓的階梯之夢。
只不過,「自掘墳墓」式的吹捧也太簡單了,拾人牙慧的老生常談,在 「投資」與「如何用錢」方面的造詣,怎比得上實踐與理論結合得「近乎完美」的地方官吏。直白一點說,談投資,談用錢,何須博士衣冠,何須到美國留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