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副校長褚健落馬
掌管校辦企業8年侵吞數億國資

【看中國2014年01月11日訊】編者按/2013年不斷爆出一些高校領導被調查或者被逮捕的消息:四川大學副校長安小予、南昌大學校長周文斌、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以及最近剛剛被調查的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褚健,中國高校的行政管理體制使高校領導更大程度上接近於政府官員,而如果高校本身又擁有自己創立的產業和創收渠道,那麼高校官員貪腐就有了便利之門。據瞭解,此次浙江大學副校長褚健被調查就涉及校辦企業的利益輸送。

一線調查

褚健:浙大「首富」?

中控科技總裁金建祥接受調查

繼四川大學副校長安小予、南昌大學校長周文斌之後,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褚健因為經濟問題成為又一個落馬的高校負責人。

2013年12月31日,浙江省檢察院一內部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褚健涉嫌侵吞數億元國有資產被檢察院批准逮捕。「實際上,多年來一直有人舉報褚健,每次都沒有結果。」

履歷顯示,自2005年起褚健掌管浙江大學校辦企業8年之久。「如果沒有‘教授抵制新任校長運動’,褚健如今仍然穩穩坐在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的位置上。」在很多人看來,褚健的落馬純屬偶然,但高校負責人的頻繁出事則暴露出了高校辦企業中的腐敗和監管空白。

禍起阻止校長換人?

據浙大一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沒有「教授抵制新任校長運動」,褚健如今仍然穩穩坐在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的位置上。

「教授抵制新任校長運動」發生在2013年6月24日。彼時,一條關於「浙江大學教授集體上書,公開反對新任校長任命」的新聞開始熱炒。

引發該事件的導火索則是重慶大學校長林建華可能調任浙江大學擔任校長一職。2013年2月,浙江大學原任校長楊衛調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之後校長職位已空缺4個月。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在幾個副校長裡面,宋永華較受上級認可,擔任校長可能性較大。但他的英國國籍,讓他錯失機會。剩下的兩個副校長為吳朝暉和褚健。

一起畢業典禮時間的改變開始引髮網上抵制活動。據當時記錄顯示,重慶大學畢業典禮由原定6月28日改為6月24日,目的是配合林建華校長調任浙江大學,能夠參加6月29日的浙江大學畢業典禮。

這場抵制行動最終矛頭直接指向「反對林建華先生擔任浙江大學校長」。多個呼籲方趁此提出了出任浙江大學校長的四個條件。

對比上述四個條件,褚健一度被認為是符合條件的「完美校長」。為此,浙大校內論壇有人發帖稱,浙大校友會的「抵制鬧劇」是受「副校長」的暗中指使。

2013年6月26日林建華被教育部任命為浙江大學校長,與此前傳聞臨時改變重慶大學畢業典禮旨在參加浙江大學畢業典禮完全吻合。

此後,網上明確反對林建華就任浙大校長的微博徹底淡出。上述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發布聲明的‘浙江大學全球各地校友會’是校外組織的聯合,真正校方組織的浙江大學校友總會並沒有發布過任何聲明。混淆了概念,引起了極大關注。」

褚健履歷顯示,從1978年以15歲之齡進入原浙江大學化工系工業自動化專業就讀,到1986年成為浙大化工生產過程自動化及儀錶專業與日本京都大學的首屆博士聯合培養第一人。

1993年,時年僅30歲的褚健晉升為浙大的正教授。也是在這一年,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創建了中控科技集團的前身——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公司,褚健是創始人之一。

此後20年內,褚健成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首批特聘教授,在1997~2012年間曾多次登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名單。在被立案調查之前,褚健已進入201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評審的第二輪候選人名單。

學術之外,褚健參與創建並曾擔任總裁的中控集團被視為產學研結合的典範,也是國內自動化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因此,中控集團頗受浙江省乃至中央的重視。

涉嫌侵佔國有資產

褚健落馬之所以具有偶然性,是多年前的舊事引起的。浙江省檢察院一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證實,褚健涉嫌侵吞數億元國有資產被檢察院批准逮捕。「實際上,多年來一直有人舉報褚健,每次都沒有結果。」

具體事情則與中控科技涉嫌掏空浙江海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海納」)資產有關。上述浙江省檢察院內部人士說法與此前有關傳聞和報導吻合。2013年12月31日,記者在浙江省檢察院採訪時,有關部門也確認褚健已經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之所以被認為是舊事,公司記錄顯示,自2002年起褚健已經與浙江海納劃清了界限,2005年辭去了中控技術公司的一切職務。

浙江海納是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浙江大學企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聯合浙江省科技風險投資公司以及李立本、褚健、趙建、張錦心共同發起,以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當時的招股書,浙江海納上市時的核心資產主要有三塊,即浙江大學半導體廠、杭州浙大中控自動化公司、浙江大學快威科技產業總公司經營的業務。這三塊業務,經由資本運作,先後被剝離,並試圖再次包裝上市。

有關披露顯示,在浙江海納上市3個月後,浙江海納公司聯合褚健等23個自然人共同出資3000萬元組建浙江海納中控自動化有限公司,其中浙江海納出資2950萬元,佔總股本的98.34%,該公司佔據6個募集資金投向中的自動化項目。

中控科技集團成立於1999年2月,當時的註冊資本僅為100萬元,其中浙大工業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作為持股50%的控股股東。而褚健自1992年4月起擔任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根據有關媒體報導,之後通過多次增資、轉讓,2003年中控科技集團變身中控企業集團。通過將公司逐年累積的未分配利潤用來增資,公司的註冊資本已經高達1億元人民幣,褚健以60%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

資料顯示,中控科技集團的四家股東浙江恆匯投資有限公司、浙江致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創瑞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和浙江勢道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有集團60%、20%、5%和15%的股權。

其中大股東恆匯投資的股東分別是自然人褚健(持有90%)和褚燕芸(持有10%)。據之前媒體報導,褚健和褚燕芸系親屬關係。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控集團擁有4000多員工,2012年的產值超過30億元。

截至2003年6月,中控科技的實際控制人褚健辭去浙江海納董事後,除卻褚健本人持有浙江海納45萬原始股外,中控科技和浙江海納不再有任何聯繫,直到2005年浙江海納面臨破產。

另外一個褚健與掏空浙江海納有關的證據則是,據上述檢察院內部人士透露,在褚健被調查期間,現任中控集團總裁金建祥也接受了相關方面的調查。

中控集團則於2013年12月25日發布公告稱,「褚健自2005年以後不擔任本公司任何職務,也不參與本公司經營活動。目前,公司總裁金建祥主持本公司工作,其他領導也在公司正常工作。」

校企監管空白混亂

褚健的落馬再次將校辦企業在經營、監管中的問題暴露。在產學研精神的推動下,全國各大高校均創辦了大量的企業,浙江大學也不例外。

根據全國科技大會和教育部全國高校科技產業工作會議精神,為理順高校與高校企業間的資產關係,規範高校企業的投資行為和經營活動,浙江大學成立了浙江大學圓正控股集團(下稱「浙大控股」),下轄浙江海納(後重組為合眾機電)、浙大網新(5.82, -0.36, -5.83%)等上市公司和眾多企業。

浙江海納作為浙江大學第一家上市企業,因監管空白成為學校領導爭相就職的目標。

相關資料表明,浙江海納上市時的董事會成員和高管人員幾乎涵蓋了浙江大學理工科重點學院的院長和書記。並且大部分在海納大股東浙大企業集團裡(即浙大控股)任職,職位還較高。

以1999年浙江海納上市時的高管職務為例,董事長梁樹德,曾任浙江大學黨委書記、紀委書記、石油化工學院院長等職,並為浙江大學企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世明,公司副董事長。曾任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院長、浙江大學校長助理、副校長等職,並任浙江大學企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裁。

李立本,公司董事兼總裁,歷任浙江大學硅材料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長,浙江大學半導體廠廠長等職。

褚健,公司董事兼副總裁,曾任杭州浙大中控自動化公司總經理,現任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工業控制研究所副所長。

姚志邦,公司董事兼副總裁,曾任浙江大學科儀系黨總支副書記,浙江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杭州中程興達電子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並任浙江大學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浙江大學企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

趙建,公司董事兼副總裁,曾任浙江大學快威科技產業總公司總經理等職。

浙江海納上市後,其三大資產即開始了向外輸送和變賣,最後分別被立立電子、浙大網新、中控技術所吞噬。其中立立電子曾創下了兩次衝擊上市記錄,結果均因「資產騰挪」等問題被證監會叫停。

結果,浙江海納徹底被拖垮。2005年浙江海納證實被掏空,2007年停牌,並成為中國首例債權人申請上市公司破產重組的案例,2009年7月16日經過資產重組更名為眾合機電(10.15, -0.04, -0.39%)。

10年前即有多方質疑,浙大系實際上也是被一部分人所支配的。比如,中控技術的實際控制人褚健同時也是浙大圓正集團的法人代表;而趙建同時也是浙江浙大網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等。為此,曾有多人舉報,均沒有結果。

據瞭解,2005年3月起,褚健任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分管浙大的人事處、後勤集團,以及浙大下屬的企業。

此番褚健落馬,偶然中包含著必然。

本文留言

作者晏耀斌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