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國民黨王牌師為何改為無名師

【看中國2013年11月21日訊】2月25日會議結束時,蔣介石處分了多位將領,並宣布第9師番號取消,改無名師。這是蔣介石沉思已久的。他之所以這樣做,其一是為了激勵部隊,喚起軍人的榮譽感和好勝心,另一方面,則是為著抗戰大計,他希望此舉能遏制國軍中與日寇一觸即潰甚至不戰而退的勢頭。

1940年年初,日軍在岡村寧次率領下以重兵繞道廣西賓陽,迂迴國軍第37集團軍左翼,由此直接威脅到駐紮此地的集團軍總部之安全,也威脅崑崙關守軍的側背。在此情況下,擔心日軍之舉會切斷友軍對崑崙關的支援,國民黨第2軍軍長李延年遂率領駐守在此的部隊棄關撤退。

不料,李延年這一撤,卻令第2軍第9師掉入鬼子事先設置好的口袋陣。在日軍猛力攻擊下,9師潰不成軍。以第2軍副軍長身份兼第9師師長的鄭作民見形勢危急,為了打出一條撤退通道,他身先士卒,端著衝鋒槍與敵拚搏,不想在衝鋒時竟為流彈擊中,壯烈犧牲。

湖南新田人鄭作民是黃埔一期生,他曾參加過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淞滬會戰、徐州突圍戰和田家鎮守衛戰中還屢立戰功,堪稱國軍一員虎將。犧牲前不久,鄭作民還於桂南會戰中奉命由貴州馳援南寧,在臨行前立下遺囑,安頓家事,決心與日軍決一死戰,其言其行令國人為之一振。得知其為國捐軀,蔣介石深感悲傷。稍後,當得悉鄭作民犧牲之詳細情況,尤其是第9師竟然是在戰爭結束後才得知師長的犧牲並派騎兵連找回鄭作民屍體時,不禁大發雷霆。

1940年2月22日,蔣介石在柳州主持召開了有100多名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檢討此次作戰。2月25日會議結束時,蔣介石處分了多位將領,並宣布第9師番號取消,改無名師。這是蔣介石沉思已久的。他之所以這樣做,其一是為了激勵部隊,喚起軍人的榮譽感和好勝心,另一方面,則是為著抗戰大計,他希望此舉能遏制國軍中與日寇一觸即潰甚至不戰而退的勢頭。

改主力師為無名師,這種處分在國民黨軍中確是史無前例的。不僅如此,第9師是王牌第2軍的王牌師,將其改為無名師簡直就是軍人的奇恥大辱。同時,上級為了激勵官兵「明恥教戰」,還在官兵所佩戴的符號和臂章上印上「進就不退,守就不走」的警語。

就這樣,佩戴著警語的無名師成了國民黨軍的重要一員。直到一年後該部因反攻宜昌有所貢獻,才正式恢復第9師番號。不過,無名師因其歷史的短暫和獨特,已被寫入中國近現代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