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老闆入股HTC是個什麼信號?(圖)

【看中國2013年11月06日訊】據《華爾街日報》消息,過去兩個月,香港中文傳媒巨頭壹傳媒董事會主席黎智英陸續購入宏達電子(HTC)約2%的股權,成為宏達電子僅次於董事長王雪紅夫婦的第三大個人股東。

HTC自2011年到達到巔峰後, 股價累計跌幅已經超過八成。根據彭博社8月統計數據,HTC出售傳聞前後市值比實際營收低56%,被資本市場唱衰。黎智英向來以資本運作眼光準確為業界稱道,此次斥資23億多元新台幣(折合約4.76億元人民幣)投資HTC,發言人稱黎智英認為HTC股價被低估,將來面臨很好的增長機會,黎智英可以藉此機會繼續積累資本。

最早做織造業(創立佐丹奴品牌)起家的黎智英一路以來在商業戰略上做過不少轉型。特別是1999年之後,「臺灣」、「網際網路思維」、「平媒轉型」、「移動網際網路」這四個概念緊繞在一起。投資HTC並非簡單的資本運作,而極有可能是壹傳媒這一媒體巨頭轉型的又一塊里程碑。

服裝-傳媒-電商-傳媒-移動網際網路路線

黎智英這次對HTC的巨額投資,一方面或許能夠拉動資本市場對HTC的估值;幫助HTC進行改革;另一方面,本次投資也如前文所說,和黎智英以及他的壹傳媒集團的轉型分不開關係——翻看黎智英的一系列業務戰略以及投資行為,立足港、臺;試圖找到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間連接點的訴求一直貫穿始終,其中最具代表性是黎智英進行的四次嘗試:一是平媒與電商;二是多媒體新聞,三是網際網路電視;四是手游,或許對HTC投資可以算做第五。

第一次嘗試:平媒與電商結合

1999年,平媒發展順風順水的黎智英在香港創辦電商網站Admart「蘋果速銷網」,顯現出對網際網路和電商的興趣。蘋果速銷網主要銷售食品、飲品、日用品,以及低價的電子產品,並專門設立了負責送貨的物流公司Ezvan。

開業初期,Admart不僅利用壹傳媒的平媒資源打響知名度,還在每日銷售的《蘋果日報》中夾雜單張Admarkt商品情報。通過大量傳統模式宣傳,憑藉網上訂貨、低價以及配送上門等服務,Admarkt迅速打開電商銷路。

但僅過一年,由於自身電腦系統、伺服器無法達到電商要求,訂單處理常常出錯;香港網路購物人群體量不足;香港兩大連鎖超市百佳以及惠康聯合抵制,Admarkt自身沒能力管控整條產業鏈,產品質量低下等原因,Admarkt迅速陷入巨額虧損,2000年宣布終止業務。電商嘗試失敗告終。

第二次嘗試:網際網路時代,用動畫串起平面與電子媒體

2001年之後,黎智英將業務版圖向臺灣擴展,並將壹傳媒由單純的平媒向電子媒體轉型。2007年在香港創辦壹媒體網路,以多媒體形式表現新聞發展過程;2009年,黎智英利用臺灣《蘋果日報》做出轉型實踐,新聞頁下方加入下載條碼,掃瞄後可以在手機或電腦上看動態(包括動畫)新聞、下載折扣卷以及電子書等。

2009年時面對香港記者,黎智英做出判斷:「新一代的年輕人看網路比文字多,所以未來報紙需要結合影像才能生存。」

第三次嘗試:多媒體與網路電視

為了從平媒解放出來,壹傳媒2009年在臺灣設立壹電視臺,後續還通過推廣壹網樂通機頂盒,被當地政府視為低度管制的網際網路電視。提供的服務包括電視頻道、隨選影片、隨選即購等項目、電視遊戲、教育等項目。但2012年壹傳媒公布的財報中顯示,2011年壹電視虧損港幣11.7億元,虧損數字是10-11財年的10倍以上,壹傳媒被迫選擇對壹電視裁員、出售,並終止壹網樂服務,網際網路電視業務宣告失敗。

第四次嘗試:拓展手游業務

移動網際網路來臨,壹傳媒產生了做手游的想法。而其對手游業的興趣可謂和2009年對動畫新聞的興趣一脈相承。2011年,壹傳媒以1億美元出售壹傳媒動畫(壹動畫)母公司Colored World Holdings(CWH)70%權益給大股東兼主席黎智英旗下公司森達,交易完成後,森達公司及壹傳媒分別持有壹動畫70%及30%權益。

2013壹傳媒動畫進軍日本,跨足遊戲製作、代理及獨家動畫製作,幾個月後,壹傳媒全資子公司壹傳媒遊戲,以現金代價約340.86萬港元,向壹動畫收購手機遊戲業務,通過旗下nxTomo品牌銷售手機遊戲。

第五次嘗試:手機業務,HTC?

平媒巨頭壹傳媒的傳統業務正在逐年下滑,急於從免費報刊及電子媒體趨勢中解脫出來已並非秘密。報刊銷量下降以及讀者人數下滑是傳統媒體面臨的普遍問題。黎智英和壹傳媒對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趣並非現在才產生,而是從1999年做Admarkt即告開始,一個不斷試錯的長期過程。

2012年起,壹傳媒開始嘗試剝離電視業務以及部分印刷媒體業務,加強對網際網路以及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的投入,擴大圍繞手機的內容銷售,並將其與公司業務組合,其中進軍手游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次黎智英大手筆投資HTC,從商業地理角度看,符合他一貫將臺灣作為業務轉型嘗試基地的習慣;從資本角度看,HTC長期不被資本市場看好給了他進入的機會;而從業務的角度看,這或許是傳媒大亨又一次的戰略試水——既然他早就認為傳統媒體必須與網路結合,「未來報紙需要結合影像才能生存」,比起智能終端,又有什麼是媒體內容由平面向影像、向網路轉型的更佳載體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