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躍進究竟餓死多少人?
【看中國2013年10月20日訊】讓很多歷史學家失望的是,中國共產黨扼殺其統治所面臨的意識形態威脅的努力,為一群效忠體制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他們否認毛時代曾奪取數千萬人生命的最不光彩的一段歷史。
學者們廣泛將1958年到1962年間中國農村發生的大飢荒視為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多數中外研究學者都估計,「大躍進」泡沫破裂後因飢餓和患病而死亡的人在2000萬到3000萬之間,或許更多;「大躍進」是黨推動中國一步到位進入共產主義富足社會的企圖。這是毛澤東統治時期的標誌性災難之一,迄今黨一直在用審查制度和委婉說法對這場災難遮遮掩掩,試圖維持人們對這個共產黨國家開國領袖的尊敬。
但是在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120週年紀念慶典到來之前,他的一些支持者和黨的辯論家超越官方在這個問題上長期緘默的姿態,主張他們出爐的對這場災難輕描淡寫的版本,並攻擊那些與他們意見相左的歷史學家。他們否認這場大飢荒造成了數千萬人死亡,其中一些人說最多隻有幾百萬人死亡,他們還指責那些認為死亡人數更高的學者是在煽動反黨情緒。
圍繞中國政治未來的爭論,波及到了在歷史問題上相互對立的觀點,一些得到官方打氣的政治傳統主義者聲稱,要通過為毛辯護來捍衛黨。
中共機關報旗下有影響力的小報《環球時報》9月份發表一篇標題為《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三千萬」是重大謠言》的評論文章,作者是數學家孫經先,此人因聲稱「大躍進」期間「營養性死亡」的人最多隻有250萬而受到關注。他辯稱,餓死3000萬的數據是在錯誤數據基礎上得出的荒謬結果。
一本名叫《總要有人說出真相:關於「餓死三千萬」》的新書成了否認那次大飢荒餓死數千萬人的毛的支持者的一個試金石,這本書堅持認為,最多隻有400萬人在這場飢荒期間「非正常死亡」。作者楊松林是一名退休官員,他說,這確實是場悲劇。但他將其主要歸咎於惡劣天氣,而不是糟糕的政策,他和其他觀點相似的學者指責,觀點對立的學者誇大飢荒規模,目的是抹黑毛和黨。
楊松林在他位於中國中部鄭州市的家中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一些人認為他們抓到一個機會,只要他們能夠證明大躍進期間死了幾千萬人,共產黨,執政黨,就永遠無法交代清楚。」
對這場飢荒進行了研究的學者警告稱,有人正以政治正統理念的名義,試圖篡改歷史上一些苦澀的真相。
今年72歲的歷史學家楊繼繩曾是北京的新華社記者,他成了此輪攻擊的主要目標,他在電話採訪中說,「長期以來,我是因自己的研究被罵,受到攻擊,但現在又出現了這些人,他們根本否定發生過大飢荒。」他與楊松林並無血緣關係。
楊繼繩對「大躍進」時期飢荒的標誌性研究《墓碑》一書的中文版於2008年在香港出版,經過改動和刪節的英文版在2012年出版。該書在中國大陸被禁,但通過走私和盜版渠道被廣泛傳閱。楊繼繩估計,有3600萬人因為「大躍進」造成的暴行和食物短缺而死亡,他稱,否認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大飢荒是當今政治焦慮中一個令人不安的徵兆。
楊繼繩說,「為了維護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所以必須要否定餓死幾千萬人。黨的領導層有一種社會危機感,所以保護自己的地位變得更加迫切,因此迴避歷史真相變得更有必要了。」
「大躍進」從1958年開始,當時黨的領導層擁護毛推動中國快速實現工業化的雄心,通過一場火熱的運動來動員勞動力,將農村合作社合併成巨大的,從理論上來說具有巨大生產力的人民公社。
隨著浪費、效率低下以及盲目的狂熱讓生產每況愈下,競相建設工廠、公社和大食堂,打造奇蹟般的共產主義富足典範的努力開始撐不下去。
到1959年,農村地區開始出現糧食短缺,而加劇困難的是,農民被迫將糧食上交給國家,以保障不斷擴張的城市的糧食供應,結果飢荒開始蔓延。表示質疑的官員遭到清洗,由此製造出一種瘋狂的恐怖氣氛,使這些政策得以繼續推行,直到災難局面不可收拾,迫使毛不得不放棄。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對那個時期的研究限制有所放鬆。歷史學家能夠得到有限的一些檔案,還可以獲得成套的人口統計數據和其他人口信息,這讓研究人員能夠對那場飢荒構建一個更加詳細,儘管仍不完善的理解。
一些學者得出結論稱,約有1700萬人死亡,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個數字高達4500萬,這反映出學者對正常時期死亡率和其他不確定因素(包括飢荒年間官方統計數字在多大程度上低估了死亡人數)的假設各有不同。
位於北京的國防大學退休黨史學家林蘊暉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毛時代的歷史,他在電話採訪中說,「學者們意見分歧,但無論他們的估計是高還是低,都不會影響到‘大躍進’製造了一場巨大災難這個事實。我個人估計是3000萬人左右非正常死亡。」
那些否認大飢荒導致數千萬人死亡的研究人員抓住數學家孫經先的研究大做文章。孫經先稱,大多數所謂的死亡人數是統計數據混亂所造成的錯覺:那些離開村子的人被認為已經死亡,因為他們未能在新住址登記。
然而很多中國專家對孫經先的觀點不以為然。上海交通大學人口歷史學家曹樹基研究大飢荒已有多年,他說,對估計死亡人數的戲劇性下調,建立在對統計數據的「荒謬」扭曲,以及對官員們如何編製這些數據的錯誤理解之上。曹樹基說,「我讀到這篇文章時幾乎暈了。這種文章絕不可能通過專業刊物的審核。」
中國領導人迄今沒有對這一爭論公開置評。但是毛的聲譽對於這個仍要依賴革命淵源來維護權力的黨來說依然很重要,儘管該黨已舍棄毛的革命政策。令人費解的是,去年11月上臺的共產黨領導人習近平尤其熱衷於捍衛毛的政治遺產,儘管與他的幾個前任相比,他的家人在毛手下經受了更大的苦難。
習近平的父親是毛澤東的革命戰友習仲勛,他在1962年遭到清洗,經歷了16年的監禁和政治罪名。但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政治科學系榮休教授愛德華•弗裡德曼(Edward Friedman)說,習近平對歷史的態度是由政治需要(而非家庭記憶)驅動的。弗裡德曼曾合編楊繼繩《墓碑》的英文版。
1月份習近平對官員稱,他們不應該輕視或是懷疑毛的成就。他還多次警告稱,蘇聯解體就是政治鬆懈的代價。4月份他簽署並頒布了一項命令,列出了威脅黨統治的七大意識形態,其中包括「歷史虛無主義」,這被定義為通過抹黑黨史來否定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合法性。
最積極執行習近平意識形態指令的人之一是北京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慎明,他也批評那些估計大飢荒造成3000萬或者更多人死亡的學者。李慎明5月份在黨刊《紅旗文稿》雜誌上稱,這些數字是「有人刻意編造的虛假數據」。這篇文章被其他中國媒體廣泛轉載,在網上引起激烈的辯論和批評。
弗裡德曼說,「他們需要他們的偉大領袖是潔白無瑕的。他們需要有一個值得懷念的歷史敘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