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28日訊】李娜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自己是被迫參與體育運動的。父親在她5歲時未徵求其意見就為她報名進入了一所當地的體校,後來教練以李娜手腕不夠柔軟為理由,建議她的父母為她更改項目,而網球運動在當時的中國相當罕見。「他們都同意讓我改學網球,」李娜說,「但沒人費神來問我的意見。」
這樣的經歷,讓李娜從一開始就對國家運行下體育機制的束縛忿忿不平。中國的舉國體制製造冠軍的方法就是日復一日地將年輕的運動員逼到極限,終年不息。李娜第一次反抗教練是在11歲時,當時她面臨崩潰,拒絕繼續訓練。得到的懲罰是在訓練途中原地罰站,不允許動,直到悔改為止。14歲時,父親因為一種罕見的心血管疾病去世。這對於李娜來說打擊沉痛。
李娜在訓練中
2002年,風頭正勁的李娜突然消失。那年的一天早晨,沒有告訴任何教練,李娜溜出了國家訓練中心。為避免引人懷疑,她只攜帶了一個裝著必需品的小包。在宿舍的書桌上她留下一封信,告訴網球的上級主管她要求提前退役。信中並未細說退役的理由,但李娜對《紐約時報》揭露了其中的原因:繁重的訓練讓她身體透支,教練粗暴地壓制她與一名名叫姜山的男隊員的戀愛,主教練強迫她違背醫囑,服用類固醇藥物參賽,使她藥物過敏,虛弱不堪。
網球運動向來因為父母與童星、教練與學徒之間的激烈爭吵而為人詬病。李娜的丈夫姜山參加過戴維斯杯,16歲時他成了李娜的初戀,直到如今。制度上隊員之間不允許戀愛,但姜山成了李娜的避難所——先是讓她從體制找到解脫,後是幫助她渡過每一次勝敗起伏。幾個小時之後李娜與姜山在武漢籌劃大學的校園新生活。「我一到家就關了手機不接電話,」李娜後來在自傳中寫道,「自由的滋味真好。」
紐約時報截屏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