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國父母如何從生活中教會孩子花錢(圖)
(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3年08月19日訊】(記者穆笑晨綜合報導)在放長假期間,孩子離開學校,並不意味著他們什麼都學不到了。其實,利用假期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正是好時機。家長可以有相對充足的時間與孩子一起制訂購物清單;一起購物;一起添置大件日用品;一起參看打折廣告;跟孩子分享您的購物策略和計畫;是否要貨比三家;是否要等候減價,選擇更好的購買時機等,這些都可利用來教會孩子預算、存款、投資的理念。
教孩子金錢的價值和作用,對他們未來的財務狀況非常重要。從小就開始教育孩子如何花錢,能夠幫助孩子未來做出明智的財務決策。
1、認識貨幣
在北美,幼稚園就開始教孩子認錢了,老師利用塑料硬幣、紙幣教會孩子。平常買東西的時候,家長也可以給孩子介紹錢幣,比如一塊錢相當於多少硬幣,100塊錢怎麼用10元和20元的鈔票組合。不僅讓孩子認識到了錢的價值,也可以同時學習數學,一舉兩得。
2、瞭解賺錢的辦法
小時候,孩子會認為:提款機自動吐錢,塑料卡片刷一刷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了。所以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賺來的很重要。如果條件允許(有些公司一年有一天「帶孩子上班日」),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您工作的地方,這樣可以讓孩子把工作和賺錢聯繫在一起。慢慢地,孩子就知道父母上班是為了賺錢來供給生活需要。
3、養成儲蓄的理念
給孩子開設個人帳戶,告訴他;儲蓄是在投資自己的未來。在節日或生日時,給孩子一些錢,存起來。讓孩子懂得儲蓄、利息和增值的概念。專家建議:盡量不把零用錢和日常家務掛鉤。家務活是孩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當然,如果孩子做了額外的家務活,可以給予報酬。
4、體會儲蓄樂趣
家長除了提供必需品之外,可以讓孩子自己買一些他們想要得到的物品。比如:玩具、自行車、球拍或者旅遊計畫。孩子從中體會到自己攢錢、買自己喜歡物品的成就感和喜悅。培養孩子有計畫地使用金錢的能力。當孩子想要某樣東西,錢又不夠的時候,告訴他這件東西的價錢,並幫孩子一起制定存錢計畫來購買。
5、慾望管理
從孩子開始想要買東西的那一天起,就要教他分辨「需要」跟「喜歡」的差別,「你要買這個文具盒,是因為你真的需要用到它,還是因為它的圖案特別吸引你,才想買?」孩子長大後在消費時,便會冷靜評估「需要」與「喜歡」的比重。管理自己的慾望,是理財的最重要的一步。慾望無止境,荷包的大小在一定時期卻是不變的。
6、感受掙錢的樂趣
孩子有了花錢的快樂,就有了掙錢的動力。北美的夏天,經常有家長把不再需要的物品擺在院子裡賣,小孩則幫助招呼客人、收錢、找錢。他們也會自製檸檬蜂蜜水,賣給客人。或自製手工拿出來賣,感受掙錢的樂趣。當然,大孩子可以在適當的年齡勤工儉學,體會掙錢的喜悅與艱辛;與人相處的道理;他會更加珍惜現有的學習環境以及父母給予的一切。
7、培養主流觀念,鼓勵慈善捐助
鼓勵孩子給需要的人或事捐助,體驗人與人互助的溫情。美國人是世界上最慷慨的,這與國家在稅務上的鼓勵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有關,美國人均年捐款超過3,000美元,是法國人的3.5倍,德國人的7倍,義大利人的14倍。在美國,平均 1美元的私人捐助會拉高GDP約15美元。可見,慈善捐助的正效應之大。美國、加拿大中小學的募捐項目繁多,成為另一道風景與文化。華人渴望融入主流社會,就要從小教育孩子形成主流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