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人為何不再讀書?

 2013-08-18 02:5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8月18日訊】中國人為何不再讀書?

作家余華曾描寫過「文革」剛結束時,眾多村民為買書徹夜排隊的場景。在當今中國讀者看來,這種場景似乎已經過時。經過30多年的經濟改革,中國市場充斥各種書籍:從數量上看,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出版業,去年出版各類圖書81億冊,但是,民眾對它們的興趣卻沒有跟上。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4月公布的調查,去年中國人均閱讀4.39本紙質圖書,這一數字遠低於主要發達國家。而且中國人每天用於讀書的平均時間僅為15分鐘。

儘管家長們不厭其煩地對子女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但中國消費者對圖書的支出並不能印證這種信念。調查發現,對於一本200頁的書,中國人願意付的平均價格為13.67元,僅為星巴克一杯冰拿鐵價格的一半,或一張電影票平均價格的1/3。中國人為何逐漸遠離書籍?這一問題已引起中國知識份子的深思。某作家表示,中國一心沉溺於追求經濟繁榮導致民眾考慮不了別的東西,「人們太浮躁太功利了。你需要靜下心才能讀書。」出版界人士認為,除整體遠離圖書,中國人還放棄了更嚴肅和更具知識性的著作而轉向簡易讀物。

「過去10年,暢銷書知識性越來越弱,內容變得越來越實用,」某資深出版人說。當前的暢銷書主要由「育兒手冊、食譜、健康和養生指導、備考書籍、驚悚和愛情小說」組成。中國的閱讀黃金時代是否一去不返?如今的中國迥異於上世紀80年代剛從政治運動浩劫中康復、求知若渴的封閉社會。很難想像當時的閱讀復興能回歸。然而,中國黯淡的書市中出現一個有趣案例:去年面世的《芬尼根的守靈夜》(第一卷)(被稱為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天書」----編者注)中文版受到意外熱捧。有些觀察家將此歸結為出版社大手筆的營銷活動。其他人則認為,讀者熱捧此書恰恰因為:隱晦的語言、難以捉摸的情節和作者的文學聲望,使該書對手握路易威登的中產階層來說,成為一種知識身份象徵。

来源:美國《大西洋》月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