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廣東公布中產收入標準 市民:開玩笑吧?(組圖)

 2013-07-16 06:1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7月16日訊】廣東省社科院依托各地民情志願服務隊,今天公布了據稱是廣東首次對中等收入群體的調查。「中產」的劃分標準,竟然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萬的人群。結果公布後,很多市民啼笑皆非:按照最低的收入門檻3萬元,每月可支配收入只有2千多,能置什麼產?這分明是草根,還能算中產?

廣州市統計局公布去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5313元,一年的收入就超過6萬多元,就算可支配收入只佔收入的一半,也不少於3萬元。按照這份報告的標準,在廣州拿平均工資的職工,都是中產了。

對於這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不少市民表示,一個月只有二千多元可支配,應付生活都已經捉襟見肘,還算中產階級?無產階級還差不多!

不少白領指出,這種調查的立足點,並不理解中產的含義。因為這份調查是立足於廣東城市戶籍人口平均收入線作為參照基準,將平均線以上至平均線2.5倍的人群定義為「中等收入層」,也就是說,用全省的數據再機械地圈出中等收入範圍,從而視之為中產。

廣州不少白領人士認為,中產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所產生的階層,不僅其經濟收入在城市群體裡居於中上位置,而且還要形成獨特的價值觀、經濟收入模式以及一定的公共民意基礎,從而成為一個城市的特質人群之一。哪裡是在廣東找一批城鎮居民的收入情況平均一下,然後加上一定的係數,就劃定為中產的?

有市民笑指,這份調查的取樣數據表明,廣東目前人口中佔比最大的依然是處於收入中位數以下(2萬以下)的人群,年收入2萬元以下是什麼概念?這些城鎮又是什麼城鎮?誇張點講,有關調查機構是用農民的收入為基礎,來圈定中產的範圍。

不少人士更認為,對於中產的定義,是十分嚴謹的,如此大的定義分歧,怎會出現在權威機構專家組織的廣東首次「中產」調查中?

近期廣東不少專業的學術機構紛紛發表有關經濟、民生的調查報告,其中不乏讓市民啞然失笑者。不久前,廣州某大學研究院發表報告指,廣州最優人口規模807萬,但前年年底常住人口即達1355萬,人口已超出城市承載力。報告一出,也是引來非議四起。

有市民在報刊上著文反駁稱,較早是,國家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直言,城市承載力是個偽命題!

更多的市民則是從現實情況去否決的。他們指出,廣州200公里之外的香港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香港面積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但容納了七百多萬常住居民,還有每年數千萬的旅遊人口,廣州面積七千多平方公里,反而承載不了一千多萬人?

時下,在不少市民眼中,一些網民發布的調查報告或者排行榜,反而比大學專家發表的報告靠譜。例如,不久前,有網友發表中國十大城市娶老婆成本排行榜,深圳以208萬元居於榜首,雖然結婚消費豐儉由人,但如果追求一場優質的婚禮,很多網友還是認同這份報告所顯示的巨額財政支出。

最近,網友又製作了中國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廣州以201.4萬元居於第四位。結果,這個報告獲得了廣州不少媒體和行家的認同,給市民帶來了參考的作用。

為何廣東部分權威學術機構的一些調查報告,在市民心目中的認可度,還不如網民炮製的城市生活開支的排行榜?不少廣州市民認為,部分專家的調查思路和手法,既缺乏地氣,也缺乏人氣。因此結果一出來,市民第一反應就是覺得搞笑。

目前,廣東在經濟和社會等公共決策領域,都增加了大學專家參與決策的比例,例如,廣東已建立地方立法研究的「高校聯盟」,參與聯盟的高校參與省人大的地方立法,提供智力支持;省大人也公開選聘80名立法諮詢專家;廣州市也成立重大城建項目公眾諮詢監督委員會,裡面不乏專家的身影。

對此,不少市民擔心,這些專家的建議,究竟接不接地氣,有沒有人氣?

有市民表示,其實,網路目前已經成為反應民意、民聲的重要媒體,政府應該多聽市民的意見,如果以為聽取了專家的意見就能準確把握到民情方向,制定的政策是否科學難料。

来源:綜合新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