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7月10日訊】7月初,在成百萬民眾的抗議聲中,埃及總統穆爾西下臺;但他並非自動下臺,而是遭軍方推翻。這一結果,引發世界性爭議。在穆爾西的支持者看來,這是一場政變,軍人干政;但在穆爾西的反對者看來,這不是政變,而是軍方順應民心、拯救國家之舉。
隨後,穆爾西所在的政黨,穆斯林兄弟會,號召其支持者上街抗爭,與軍方發生激烈衝突,相繼有數十人遭槍殺。穆兄會與軍方相互指責,指對方應為流血負責。穆兄會指控軍方射殺抗議者,軍方則宣稱,是回應武裝分子的挑釁,因為武裝分子首先開槍攻擊軍警。
其實,雙方都有嫌疑。埃及軍方,勢力強大,在2011年民眾推翻前獨裁者穆巴拉克前後,軍隊都曾開槍彈壓民眾;但穆兄會也並非平和之輩,部分領導人鼓吹起義,其中的激進份子揚言:「如果不能用選票,就用子彈」去贏得政權。支持穆兄會的民眾,抗爭軍方,聲稱是2011年革命的繼續;反對穆兄會的民眾,則認為,推翻穆爾西,是二次革命,而軍方再次站到人民一邊,值得稱頌。
埃及軍方推翻民選總統穆爾西,嚴格說來,是一場政變。但軍方在罷免穆爾西的同時,宣布由最高憲法法院院長曼蘇爾出任代總統,並承諾很快舉行新的大選,表明,軍方無意攬權,更無意執政。軍方首領、國防部長塞西在宣布這一變局時,他身邊站滿了除穆兄會之外幾乎所有埃及重要的政治、宗教和司法領袖,象徵民意所歸。
早些年,泰國和巴基斯坦,都曾多次發生政變,使民主進程受挫。發生在埃及的政變,更像泰國,而不像巴基斯坦。在泰國,軍方更溫和,往往在政變後不久,即恢復民主;而巴基斯坦政變後,軍頭實施鐵血統治,持續很長時間,直至其軍事統治難以為繼。
泰國軍方政變,往往請由國王出面認可,安定民心。埃及沒有君主立憲制,沒有一個德高望重的國王,出面安定局勢,因而在一定時間內,亂局難免。況且,具有85年歷史和濃厚伊斯蘭色彩的穆斯林兄弟會,是埃及第一大黨,根基深厚,組織嚴密,人員眾多,絕不會善甘罷休。
埃及再度動盪,作為埃及首任民選總統的穆爾西,難辭其咎。一年前,穆爾西僅以微弱優勢當選,選前曾承諾建立聯合政府。然而,當選後,穆爾西不僅沒有踐諾建立聯合政府,反而獨斷專行,由穆兄會一黨獨大。
穆爾西犯下一系列政治錯誤:一上任,就解除軍方最高領導人職務,令軍方不安;廢止過渡時期由軍方和社會各界達成的憲法,儘管穆爾西本人經由那部憲法當選;急劇擴大總統權力,被反對派斥責為「集權者」、新的「獨裁者」;而由穆爾西及穆兄會新立的憲法,納入大量伊斯蘭教義,遭到自由派和世俗政治力量的激烈反對。另外,穆爾西執政一年,無法解決埃及面臨的經濟問題,也顯示其施政無能。
一位以微弱優勢當選的弱勢總統,卻憑藉手中的權力強勢執政,如果不是出於傲慢,至少,也是缺乏執政經驗。作為民主化之後的首任民選總統,原本應該擔當民族和解、全國團結、社會穩定的溫和推手,卻成為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只顧自家政黨利益的強硬人物。這可成為所有新生民主國家和政治人物應當吸取的沉痛教訓,前車之鑒。
外交方面,穆爾西推動埃及與伊朗改善關係,卻與以色列疏遠。2012年8月,穆爾西出訪伊朗,成為1980年之後首次訪伊的埃及領導人;2013年2月,伊朗總統內賈德到訪埃及,也成為1980年之後首次訪埃的伊朗領導人,穆爾西親到機場迎接。與大國外交,穆爾西首先出訪中國(2012年8月),然後才出訪美國(2012年9月),意味深長。
穆爾西的反常外交,直接激怒了埃及的自由派,也間接開罪了埃及最大傳統盟友和最大經濟軍事援助國——美國。穆爾西四面樹敵,不僅在國內漸失民心,在國際上也得不償失。他為自己的倒臺,自埋禍根,自掘墳墓。面對埃及變局,世界不必困惑。
如今,美國左右為難,出於對民主價值的維護,美國政府無法公開認同埃及軍方的政變;但顧忌穆爾西及穆兄會的極端伊斯蘭傾向,擔心埃及演變成另一個伊朗,美國政府又不得不默認埃及軍方的舉動。華盛頓呼籲埃及軍方克制,盡快舉行大選,還政於民。
至於中國政府,表面無所謂,內心卻不安,好不容易才拉倒一個中東重要「盟友」穆爾西,誰知好景不長,轉眼間,埃及二度變天,讓北京再遭打擊。上一回(穆巴拉克下臺)是意識形態上的打擊,這一回(穆爾西下臺)是現實利益上的打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