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在美國成長
【看中國2013年06月15日訊】今年母親節一大早,我從睡夢中醒來,聽到樓下廚房裡有聲響,還以為是幻覺。後來,大兒子領著弟弟,端來一盤豐盛的早餐:一個荷包蛋,兩個薄煎餅,一碗色拉、一杯牛奶和一根香蕉,讓我在床上享用。雖然每年的母親節,大兒子都會有所表示,但今年卻異乎尋常。近年來因為課外活動、報考大學、交友和早戀等等,我們之間戰歌高響,此起彼伏。有時候我暗自流淚,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
大兒子說:「明年的母親節,我要在西北大學讀書,也許以後很難在家陪你過節。所以今天我很早就起床為你準備早飯,給你一個驚喜。我愛你,媽媽。」我的眼淚又流了下來。回想起和兒子激戰中的有些言行,我甚至擔心他會恨我。我和在美國長大的兒子之間除了代溝,還有語言的差異和文化的隔閡。這些不同,有時候給我們的關係蒙上一層陰影,有時候又增添一些花絮。
大兒子從小愛笑愛交朋友,討人喜愛。上學前班時,每天早上四個班的小朋友都要先在操場上或走道裡排好隊,然後再進教室,他總是主動和四個老師以及身邊所有的同學打招唿。他對小五歲的弟弟也非常友好和愛護,從不欺負弟弟、和他爭玩具鬧矛盾。每次班上發零食,他都要悄悄地留下一半,回家帶給弟弟。在我和他爸的眼裡,大兒子一直是一個聽話、懂事、聰明、善良的好孩子。
可是到了高中,聽話的好孩子變了。他開始提醒、抱怨甚至指責我們有時候說話聲音大、打斷別人的話、有種族歧視的趨向、對選舉不夠關心、對弱勢群體不夠友愛。一開始,我們很惱火,覺得沒面子,生氣兒子沒大沒小、不知道尊重父母。我們從小到大、在家在外被灌輸得最多的就是聽話,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總之要聽話。對父母不敬,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雖然我們的父母也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或者是不敢提醒他們、教育他們和幫助他們改正。可是,對於在美國長大的孩子,父母不是高高在上的創世主、不是完美無缺的領袖、不是恩重如山、需要下輩子報答的大人,而是和他們平等的成年人。如果兒子說得有道理,我們為什麼不能虛心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呢?想到這些,我們開始坦然地接受孩子的批評,逐漸地改變自己。
有一天,大兒子對我說,他不想彈鋼琴了,想學演講和練長跑。兒子已經學了九年多的鋼琴,我每搬到一個地方,第一件事就是給他找當地最好的鋼琴老師。老師們都很喜歡他,誇他有天賦。可他爭辯說鋼琴是我讓他學的,他並不喜歡彈琴。我承認我讓他從小學了許多東西。雖然我也知道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可孩子太小,怎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萬一孩子喜歡上不好的東西怎麼辦?於是我就讓他嘗試所有我認為好的東西,自己省吃儉用,送他學這學那,發現他實在不喜歡或不擅長的東西就放棄,最後只剩下了鋼琴。可現在孩子要放棄鋼琴,去做他從來沒有碰過的演講和長跑。我愕然了,覺得太可惜,但最後還是同意了。結果,大兒子在演講和長跑上表現出超常的努力和熱情。面對強手如林,他連續兩年獲得全州演講比賽第一名;長跑的成績雖然不理想,但他經常跑十幾英里,汗如雨下也從不叫苦叫累。有幾次腳腕受傷,他擔心我今後不讓他參加長跑隊,就想法忍痛瞞著我。想起他以前時常抱怨練琴,我終於體會到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況是多麼的不同。
大兒子性格開朗活潑,交了許多朋友。有一次,我聽說他的一個朋友涉及到喝酒和吸毒,就提醒兒子當心點。兒子很生氣,覺得我輕通道聽途說、對他的朋友很不公平,接連幾天不理我。我告訴他:「如果你的朋友有不良的品行,你要提醒和幫助他改正;如果他不聽,你要遠離他,不然近墨者黑,久而久之,也許你也會受影響。」兒子立刻爭辯起來,他說他一不能幹涉別人的私生活,二不會受別人的影響,反而指責我讓他拒絕朋友很冷酷,為此我們陷入了冷戰。但後來兒子還是漸漸地疏遠了這個朋友。
我一直自覺不自覺地對兒子進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從小讓他學中文背唐詩、給他講中國的輝煌歷史。我越想他成為中國人,他越想自己成為美國人,於是我們進行了持續數年的拉鋸戰。我一說到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大兒子就反問:「好像我們家用的東西,從抽水馬桶到電視機,從割草機到電冰箱,沒有一樣是中國人發明的。」令我解釋不清,惱羞成怒。終於有一天,大兒子不耐煩了,直截了當地說:「你為什麼總是告訴我中國以前多強大,中國人多聰明?我對這些不感興趣。」我只好說:「我們長得矮小,我擔心你自卑。因為你有中國血統,我希望你對自己的血統有自豪感,這樣就會更自信。」兒子這才心平氣和下來,他說:「血統在美國並不重要。歐巴馬當上總統,並不是因為肯尼亞有多強大呀。」後來我想:兒子是美國人,我為什麼要擔心他成為一個黃香蕉?難道我希望他像海一代那樣,不能融入美國社會嗎?就在我準備把家裡一堆中文課本統統扔到垃圾桶裡的時候,大兒子對我說:「媽媽,我上大學後想學經濟。中華圈是個很大的市場,你以後能夠教我學中文嗎?」
轉眼孩子就要上大學了,我們又會面對新的生活、新的挑戰,我和孩子還會在愛與怨、笑與淚、和解與衝突中一起成長,直到有一天我的生命融入這塊土地,只給他留下一段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