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老年人前景黯淡 令人驚心(圖)
中國甘肅一村莊,一名老年男子坐在自家的屋子裡(原文配圖)
【看中國記者張琪編譯報導】據《華爾街日報》5月30日(週四)北京報導,第一份對60歲以上老年人的大規模調查顯示,中國的老年人處於貧困、有病及抑鬱狀態,已達到驚人的數量,這是北京的巨大挑戰,也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長期弱點之一。
這份對中國1.85億老年人生活狀況的調查描繪了一幅暗淡的前景,與政府建立的所謂「和諧社會」的努力相違背。在創造中國經濟繁榮的這一代人中,有4240萬人(佔22.9%)處於貧困狀態,每年消費不到3200元人民幣(522美元)。
對變老和沒錢的恐懼使得很多中國人存錢,這又與北京的另一目標-調整經濟來促進消費相違背。
這項由中國學者和國際學者發起的調查,覆蓋了中國31個省份中的28個省的17,708名個人,其部分資金由政府通過一個科學機構贊助。該調查顯示,中國的老年人身體殘疾和精神問題十分普遍。在被調查者中,有38.1%的人日常生活有困難,40%顯示出了高度的抑鬱症症狀。
國際間的比較由於定義問題較難實現。但是中國的貧窮率、殘疾率和抑鬱症率都相對較高。據美國人口調查局顯示,美國人65歲以上的貧困率為8.7%。美國健康和退休研究發現,在老年美國人中有26%到27%有殘疾,抑鬱率也明顯比中國低。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約翰•斯達思(John Strauss)是該項目的領導人之一。他指出:中國高貧困率的部分原因是中國相對較低的發展程度。他說,「我們需要記得中國仍是發展中的經濟,還不是一個高收入的國家。」
人口老齡化意味著事情很複雜。據聯合國預測,每100名工作的人中,所對應的老年人口數——也就是撫養比率——預計會從2010年的11人升至2050年的42人。其他國家的撫養比率也在增加,可中國老齡化的節奏尤其顯著——這是計畫生育的後果。
該調查發現88.7%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幫助的老年人會從家人那裡得到幫助。但計畫生育和外出打工可能會改變傳統的子女照顧父母的方式。
中國很獨特的地方在於它仍是個貧窮國家就遇到了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其他國家都是老人有錢,」另一位參與研究的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阿爾伯•帕克(Albert Park)說道,「中國在發展的較早期就老齡化了。」
余百惠(音)就是這種情況。現年73歲的余女士與丈夫居住在重慶邊緣有3100人的仁沙鎮上一個破舊的房子裡。她和許多其他貧困的老年人一樣,曾經是農民,由於太老以致於無法從席捲年輕一代到工廠工作的經濟大潮中獲益,又被一個偏向於城市居民的福利系統所「遺漏」。
「我父母沒有退休金和補貼,」余女士的兒子羅正峰(音)說道,他現在在重慶靠賣雨傘和地圖來養活妻兒和年邁的父母。
中國動盪的歷史也給經歷過的這一代人有巨大影響。「中國老一代人在經歷過在1950年代的飢荒和文革的動亂」,帕克先生說,「這些早期經歷給他們身體和精神上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中國老年人普遍的貧窮也削弱了中國用低存款高消費來穩定經濟的努力。儘管工資快速增長——根據去年的官方數據,私營企業僱員的工資增長了14%——人們還是不願消費。一個原因是:為防止老年時貧窮。「我希望政府良心發現,然後發放更多的退休金」,一位30歲的北京商業雜誌翻譯員Cecilia Wang說,「否則我們需要自己存錢。」
90%以上的老年人口現在擁有醫療保險,但是自己的花費仍然很高。「我母親去年中風了,在醫院裡花了1.8萬元,可我們從保險中只能拿回1000元」,羅先生說。這1.7萬元自掏腰包的費用幾乎佔了他年收入的一半。
「中國政府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帕克先生說。但是解決並不容易。老年人越來越多,勞動力越來越少,家人的照顧又靠不住。增加退休金和醫療福利會給公共財政帶來壓力激增的風險。
(譯文有刪節,點擊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