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道滘鎘超標米粉事件之後,東莞再度曝出有大米品牌鎘超標:日前,省食安辦通報抽檢出的31批次鎘超標大米名單中,有一款來自東莞長安的「蓮峰牌金至尊米」,生產單位是東莞糧食局長安糧食管理所。記者調查發現,該款大米曾在2012年被廣東省糧食行業協會列入第四批「放心糧油」名單,被評為「放心米」。由一個貌似專業的糧食行業協會評出的「放心米」,原來竟是長期食用會致人骨質疏鬆症的「鎘超標大米」,這真是莫大的諷刺。在這個盛產「黑色幽默」的時代裡,我們總是驚異於一些語詞的毀掉和變異——它們往往要「反著讀」,你或許才有可能逼近真相。比如,這裡所謂的「放心大米」,用一些幫閑專家的說法,或許就是「鎘對人體的傷害並沒有達到令人恐慌的地步」;而用一些黑心老闆赤裸裸的說法,則大約等於「吃不死人」。
如此「放心大米」,到底是怎樣煉成的?雖然按申報標準,有一二三四等等眼花繚亂儼然嚴格的條款,比如「產品各項指標全部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不含任何違禁物質」、「企業已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質量監督、質量保證體系」云云。然而,從此次長安「蓮峰牌金至尊米」鎘超標事件中,我們難免這樣揣度:「放心大米」的評選,恐怕更像是一種權錢勾結的遊戲。要不然,一種堪稱「慢性毒藥」的大米,何以堂而皇之地混進了「放心糧油」名單,並被廣而告之?
從記者的調查來看,這種猜測並非空穴來風。雖然「蓮峰牌金至尊米」在去年10月底未通過複審,但該產品到底是檢測不合格還是自動退出複審,經辦這次複審的省糧協和省質監糧油監測站的兩名負責人,再現了我們所司空見慣的回應姿態:踢皮球、挂斷電話後再也不肯接聽、以手頭沒有資料為由「說不清」等等,如此閃爍其詞、遮遮掩掩,已然有些做賊心虛的意味了。
省糧協的「放心糧油」,與時下滿天飛的「著名產品」、「名牌(名優)產品」、「免檢產品」等等評選,一道見證了我國品牌評價秩序的混亂。在規則不規範、程序不透明、監管缺失的語境下,這些評選因其所具有的官方色彩,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異化為政府的一種變相擔保行為,乃至成為問題企業、問題產品的遮羞布。從這個角度言之,當「放心大米」出現問題,也就意味著評選機構的擔保失敗。省糧協有責任做出回應,解釋評選的具體過程和標準,檢討其中是否存在漏洞,而不是躲貓貓了事。
何況,在此次長安鎘超標大米事件中,省糧協在某種程度上還充當了「幫凶」的角色——省糧協將鎘超標的大米品牌評為「放心米」,無異於給涉事企業做了一次虛假廣告。這種「廣告」的正負效果是顯然的:一方面,該款大米被評為「放心米」後,價格上漲,這意味企業獲利不小;另一方面,又因為這種大米鎘超標,損害人體健康。因此,省糧協作為這種「虛假廣告」的製作者和發布者,還有可能要付出相應的責任,甚至是法律責任。
類似「放心米」這種變異的評選行為,所造成的結局是多輸的:忽悠、坑害消費者不說,對於一些企業而言,不努力提高產品質量,而熱衷於走捷徑花錢買頭銜,終究為消費者拋棄;而消費者選擇「放心米」,並不是出於對產品企業的信任,而是信任省糧協那點可憐的所謂專業和權威,而當「放心米」屢屢讓人不放心,我們不禁要問:類似的評選還有必要繼續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