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鳳凰圍城,切片官商樣本(組圖)
自4月10日開始收取148元門票起,鳳凰古城部分店舖關門停業、商家聚集圍堵抗議、多家旅店零入住等現象引發社會熱議,縣政府不恰當的回應也使輿論浪潮一波三折。「帶女友回家被索要門票」、「鳳凰古城負責人出雷語」、「鳳凰縣政府召開發布會」等事件屢現報端,引發一輪又一輪的網友聲討,甚至有大V微博網友發出倡議,呼籲網友五一假期不要去鳳凰古城以抵制收費。
鳳凰圍城,邊城變圍城!(看中國配圖)
權力與資本合體化
在「鳳凰圍城」收費,實行"大門票制"的事件中,我們看到權力肆意地越界和資本狂野地膨脹。因此,有必要先將權力與資本之間關係講講透:
對資本而言,和權力的結合可以得到實在的好處,在權力至上的社會裏,「利出一孔」,政治資源意味著綿延不絕的經濟資源。因此,資本得到權力庇佑之後,就可以一本萬利或無本萬利地獲取更大的利益。這正是中國商人不惜血本也要去爭個紅頂子戴戴的關鍵原因。
權力與資本合謀,拔毛鳳凰(看中國配圖)
對權力而言,和資本的結合能讓權力變現,可以完美地實現利益的輸送,這也是官員權力尋租的最佳途徑。在我們這個社會,權力還真身不由己地要與資本結合,首先,這是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千里做官只為財」,陞官發財是很多中國人的中國夢;其次,政績唯GDP的必然,我們整個國家信仰就是GDP,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之下,一個官員若真想有大作為,就必須考慮如何運用權力讓資本來撬動GDP。在政府唯GDP、民眾唯金錢的功利主義社會之下,必然會促成權力與資本的媾合。
在我們這個社會,權力和資本都像吃上了春藥,合體的衝動非常強烈!依筆者之觀察,資本與權力勾結,概能分成兩種形式:
第一種是政商合體化,即成立即官即商的公司,這是權力膨脹的極致。
在威權政體之下,權力至高無上,可以掌握和壟斷所有的社會資源,一旦權力與資本合體,必將無往而不利,無敵於天下!為何如此強勢?原因很簡單:當經營活動需要政府出面時,這種公司因本身就是官辦性質,因此具有極強的行政干預乃至決斷能力,簡而言之,政府的政策可以圍繞著公司利益來制定;當經營活動要批上市場的外衣或者打出市場的旗號時譬如要漲門票,則將漲價行為標定為公司的市場行為了。
因此,官商合體組建的公司,往往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實現收益的最大化。鳳凰縣政府與葉文智古城旅遊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一家新的公司,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要官方出現,鳳凰縣就像神一般存在了,通過行政命令來推動圍城收票,實行「大門票制」,誰不服,就通過警察約談;要公司出現了,公司就拋出理由大叫漲門票,拋出一大堆市場決定價格的理論。如此一來,鳳凰古城的旅遊收益盡落入這個公司的囊中,從而實現政府的權力與葉文智的資本「雙贏」。
其實,中國諸多產業領域都是如此版圖,比如菸草局之於菸草公司,發改委之於「三桶油」……凡是此類政商合體化的公司,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必定會極壟斷之能事之。當然,實現了永續的暴利,這類官商合體的公司還會在一邊賣乖,賺了缽滿盆盈照樣說虧了老本,為新一輪漲價預熱!
第二種是政府「部門化」,即政府降格成為公司服務的部門,這是資本擴張的極致。
在政府唯GDP馬首是瞻的發展導向之下,當公司成為當地的納稅大戶,並且積累了綿厚的政治資本,那麼地方政府很有可能夠為了經濟利益,自動降格,扮演起這家公司附屬部門的角色。
這種政府淪為公司"部門"的現象,在目前階段,還是相當普遍的。比如江蘇江陰的華西集團,透過現象看本質,它只不過吳氏家族企業而已,但是它巧妙地控制了華西村的一切權力,村委會和黨委會為吳氏家族所控制,並全力為這個公司服務,因此,這些權力部門與公司的附屬部門毫無差別。更為嚴重的是,隨著華西集團資本的擴張,成為江陰市的骨幹企業,即使江陰市政府甚至無錫市政府都情不自禁地自動降格,為華西集團發展開綠燈,制定特殊政策。其實,這類現象最明顯莫過於「避鄰運動」中的那些涉事的企業,應該說這些企業嚴重危害到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民眾的生命健康,但是政府把屁股放在企業那一邊,"權力為資本鋪路",甚至"權力為污染提供保護傘"。
政府降格為公司的部門,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地方財政與稅收直接掛鉤,而作為當地骨幹企業的公司恰恰能給地方政府帶來綿厚而持續的稅收。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地方政府勢必對這樣的納稅大戶——公司奉若上賓,並且視之為「衣食父母」,儘可能地給予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特殊照顧」,扮演起大公司諸如公關、安保、宣傳等部門的一類角色,甚至通過"特事特辦"做一些違法的事,來穩定公司永遠落戶當地。
由此,也可以解碼「鳳凰圍城」的衝動了:官員主政一方,GDP增長和仕途發展,可謂名利雙收;對商業資本投資者來說,有政府的積極保駕護航,一本萬利甚至無本萬利地賺個盆滿缽盈,可謂再美不過了。
權力與資本可以互相勾結,在短期內,對兩者來說,確實是實現了雙贏。但對廣大民眾而言,它們的雙贏恰恰是犧牲了民眾的利益,無疑加重了民眾的被剝奪感,積聚起廣闊的民怨,從而激化社會深層次矛盾。因此,從長期來看,權力與資本媾合必定會惡貫滿盈,削弱民眾對權力的認同的支持。
有了權力與資本這層曖昧的關係,就下文可以切入「公共資源泛市場化」這個話題了。
公共資源泛市場化
在威權社會,權力最大程度地控制一切社會資源,比如掌握著自然風光的景區、人文歷史的古鎮等等,甚至包括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同時,政府等公共權力機關又擁有較多公共資源分配和管理職能,加上權力沒邊界又不受監督,無論出於個人私慾的權力變現,或出於政績考慮的GDP崇拜,都會促使政府等公共權力機關熱衷於處置公共資源。
這種變賣(或者稱之為「變現」)行為不管合不合法,反正許多地方政府一直在推動著,將這些「公共資源」轉化為「商品資源」,出售給企業,從而換取短暫的收益。
1、公共資源的泛市場化
以筆者觀察社會的經驗來看,現實情況正是如此,許多地方政府都急著想把公共資源變現,該賣的都賣掉,一輪接著一輪,而且越賣越瘋:先是國有企業該轉的都轉掉了,大肆賤賣國產,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嚴重;處理完國有資產後,再是處置埋在地下的礦產資源……如今該賣的都賣的差不多了,又瘋狂地熱衷於拆遷征地,目的當然也是非常明確的,囤積地皮,賣給房地產開發商,許多地方政府已經淪為「賣地政府」了……
這年頭,在唯GDP馬首是瞻的政績觀指導下,哪一屆地方政府能換搗騰出點公共資源來賣,就是有作為的地方政府了。於是,凡是該拿出來賣的全都賣了,反正賣的是也是公家,孫賣爺田不心疼!正是因為如此,公共性的資源比如歷史文化名城、山水自然資源等等,本來是屬於全民的資源,經過政府這麼操作下來,統統變性為少數投資者獲利的「市場資源」了。
這些本屬廣大民眾的公共資源,經過「地方化、私有化、市場化」之後,漸漸地成為各路諸侯的「私產」。公共資源無可挽回地走上了「泛市場化」的道路,反正什麼都要市場化了,於是,住房泛市場化了,教育泛市場化了,醫療事業泛市場化了,甚至連殯葬事業也泛市場化。雖然這些產業表現為市場化,但又不完全的市場化,因為我們這個社會依然是權力至上的社會,至始至終保持對資本「通吃」的能力。可以這麼說,中國市場真正操盤手依然是政府,所謂的中國特色市場,一言蔽之就是政策市。
這也正是我國目前社會的真實寫照,鳳凰古城收費、房產交易20%所得稅,集中反映了目前官與民爭利的趨勢。政府成為世界上最有錢的政府,而達到這些都是通過制定規則來實現的,因此,最苦的,還是真正創造價值的人民,因為最底層的人民壓根就沒有權力話筒!
2、鳳凰泛市場化的範本
筆者也算是從事過多年的旅遊項目策劃,以我的經驗來看:此次「鳳凰圍城」,實行「大門票制」,真正的推手並非葉文智的古城旅遊公司,而是為利益驅使的鳳凰縣政府。
實行打包式「大門票」制的鳳凰古城,將收取148元的門票,而這148元縣政府絕對是最大的受益方。縣政府主要抽取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兩費一金」,即資源有償使用費15元、旅遊宣傳促銷費7元和價格調節基金11元,一共是33元;第二部分是企業經營產生的相關稅收,有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等費用;第三部分是直接的門票收益分成,作為收費的三大景區之一鄉村旅遊歸口屬於縣政府獨資的銘城公司。
如此粗算,縣政府就輕易地切走了門票近一半的票值。
但是,讓人們感到質疑的是:鳳凰古城的核心景點都被鳳凰縣政府前幾任官員悉數轉讓了,8處景觀轉讓給葉智文的公司,南華山神鳳景區則轉給了啟盛(鳳凰)旅遊公司……可以說,鳳凰政府該賣的都賣完了。然而,新成立的鳳凰古城景區管理服務公司,葉智文的古城旅遊公司佔51%,縣政府獨資的銘城公司佔49%(剛開始還稱是「土地入股」,也就是虛擬股而已),兩者合謀圍城收費。按理說,葉文智的古城旅遊公司控制著幾個景點,縣政府的銘城公司又控制了哪些景點?何況核心景點都已經轉手,剩下的要麼是古城的民居私宅,要麼就是屬於大家的道路、城牆、河流等公共設施了。這只能說明:縣政府又想將這些公共資源轉化為商品資源。
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整個鳳凰古城是屬於公共資源,屬於全體居民的,葉文智的旅遊公司只有城裡景點的經營權,沒有佔有整座古城(包括經營)的權力,因此,無論是鳳凰縣政府還是葉文智的古城旅遊公司,若沒有得到民眾的授權,是無權圍城的。但是,一意孤行的鳳凰縣政府在利益的驅使之下,不僅處理掉了這些公共資源,而且連居民的居住權也一起給打包處置了——這正是此次事件最大的荒誕之處!
公共資源泛市場化後,公共資源轉化為「商品資源」,作為商品,資本一定會過度消費,從而實現它的收益回報。鳳凰古城徹底的商品化,它就面臨著"商業至死"的危險。接下來,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談談鳳凰古城商業化的問題。
鳳凰古城過商業化
1、「鳳凰多少人假借你之名,謀一己之利」
鳳凰城能不能收費?有人說,若匹之以西安、北京這樣龐大的古城,圍城收費便有些荒唐可笑了;但配之以烏鎮、周莊這樣玲瓏的古鎮,圍城收費似乎有理可循。主要是鳳凰古城就是介於城與鎮之間,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處境比較尷尬。
但是,收與不收費都無法繞開一個「利」字。說白了,很多人都把鳳凰古城當作下金蛋的鳳凰。而且,這些人都在打這個金蛋的主意,能夠獨佔自然最好,若獨佔不了,那最好少數人來瓜分。誠如有人說的「鳳凰----多少人假借你之名,謀一己之利」!據有關報導,操作鳳凰這個旅遊項目的背後,其實有不少億萬級的隱形富翁們,他們通過代理人葉文智在操控著這隻鳳凰。
作為鳳凰古城旅遊的最大操盤手葉文智,雖然以旅遊策劃見長,但是其策劃手段並不是很高明,只會砸大錢搞轟動效應來吸引眼球,並不善於挖掘文化提升內涵來包裝旅遊產品——充其量,他只是個成功的商人而已!也正是如此,才有如今鳳凰古城商業至死的結局。
鳳凰古城經過這麼多年的開發,地方政府和葉文智的公司從遊客身上掙了這麼多錢,所謂「有錢好辦事」,按常理,鳳凰應該越變越好才對。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由於旅遊開發過度,商業化過於濃重,大傷鳳凰的「精氣神」。
圍觀2012國家文物局印發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我們就可以發現鳳凰古城的文化價值的消失,2006年「鳳凰古城」這個名稱悄然更名為「鳳凰區域性防禦體系」。
這個「防禦體系」已經不是鳳凰古城了,而是鳳凰區域內的鎮城、營城、汛堡、屯堡、碉樓、哨卡、邊牆7大類別15個保存相對完整,最具代表性的軍事防禦遺存點,這些體系基本與鳳凰古城沒多少關係。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由於旅遊開發過度,鳳凰古城作為遺產的「真實性」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如果繼續以「古城」申報,則需要整改、恢復原貌的強度太大,而這幾乎是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了。如今的鳳凰早已變異,鳳凰古城淪為仿古建築群了,鳳凰古城中留存的只有一部分屬原始建築,這些原始建築中也並沒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多的是後來為了商業而蓋的新建築,作為文物來說,古城已經先天不足,而且也無法改造。
2、「原來的寧靜和詩情畫意幾乎都沒了」
對於到過鳳凰古城的遊客而言,旅遊開發過度的感受可能更為直接和強烈:
身臨其境,滿眼都是店招、店牌、商鋪,讓整個小鎮顯得擁擠而浮躁;道路兩旁是一家接一家商店,貨物琳琅滿目,但晃眼瞧過去,跟全國各大旅遊景區一個模板,八成都是義烏貨;商家們都喜歡在最顯眼的位置放上大標牌,向顧客證明自己才是某電視臺或某網站推薦的正宗獨家,是孤本絕版,錯過不候,但是多看幾家卻是同一套路,原來這只是商家拙劣的炒作,李鬼和李逵早已真假難辯;正當你意興闌珊,一群盛裝的苗家女向你款款而來,似曾相識,激起內心的詩意,可到你身邊塞上來的卻是商家的一份廣告,一切好感頓時石化;走進夢寐以求的吊腳樓,想體驗鳳凰民居生活,卻發現原住民早已遷走;等待夜晚華燈初上的那份朦朧,殊不想恍若來到秦淮河畔,一樣的酒吧,一樣的霓虹燈,一樣獵奇的眼光……城市的燈紅酒綠移植到古城,仿古商業模式嫁接上了城市的聲色犬馬……
鳳凰古城商品義烏貨化嚴重(看中國配圖)
好一個惡俗!正因為如此,即使支撐古城鎮收費的阮儀三教授,說起鳳凰古城,也一樣痛心疾首「原來的寧靜和詩情畫意幾乎都沒了!」
鳳凰古城,它只不過是一個仿古建築群而已,文物價值其實並不高;作為吊腳樓文化,有千戶苗寨這樣的替代品;作為文化名人,沈從文無論其為人還是其作品,基調都是恬靜,顯然與如今躁動的鳳凰是格格不入……相對山西平遙、雲南麗江這兩座古城早已世界文化遺產,而鳳凰古城離世界文化遺產越來越遠!如今,鳳凰古城又推出「大門票」這種模式,這種模式與現代體驗式旅遊、休閑式消費是格格不入的,將真正旅遊愛好者拒之於門外,妨礙遊客的深度體驗,同時又損害了原有的商業模式,特別是粗暴的「圍城」方式,將嚴重地破壞文化生態、干擾居民生活、擾亂利益格局,從而制約旅遊的多元化業態,這絕對是逆旅遊發展之趨勢。
解碼鳳凰圍城,我們發現:「權力與資本合體」的衝動非常強烈,導致「公共資源泛市場化」,從而將鳳凰古城轉化為「商品資源」,最終導致它商業至死。
官商合謀,謀財害命,殺鳳凰取卵,此舉難有涅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