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花園裡的荊棘很誘人?(組圖)

 2013-04-29 17: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中國紅十字會在國際紅十字會的歷史上寫下了特殊的一章,西方民主又被認為不適用於香港,那麼西方人到底要從中國學習什麼呢?

四川雅安地震的籌款,與五年前的汶川地震不可同日而語。香港《明報》發表張文光的文章《不信任票》,用他的親身經歷,提醒人們要算賬的不止中國紅十字會,還有中國政府和它的貪官們。


汪洋親臨災區,也無法挽回民眾的不信任

作者回憶說,華東水災之後,港人經歷過很多的籌款,像送暖行動、希望工程等。那時,自己還是教協會長,是籌款的發起者,當中最難忘的有兩件事。其中第一件是送暖行動。華東水災後,很多災民失去家園,冬天仍住在河堤,苦不堪言。有心的教會朋友,想給災民送上暖包。內地朋友向作者保證,暖包會直接送到災民手上。稍後,卻傳來令人沮喪的消息,個別地區的幹部,在義工離去後,便立即按災民名單,收回先前的暖包。第二件是希望工程。作者說,希望工程的動人之處,是每捐三百元,便可義助一個孩子,完成六年的小學。教協立即籌集了六百萬,幫助二萬名孩子讀小學。但希望很快便落空了,最初是通信沒有了,接著更出現真假難辨的醜聞,說捐款移作高風險的投資,爛尾收場了。

到了汶川地震,作者說,「我們看見人性的美麗,也看到了對貪官的包庇,更看到追查豆腐渣的譚作人,被關進四川的監牢」。因此,「這次雅安地震,我冷靜的告誡自己:不要捐給政府,連同中國紅十字會。倘若要捐,就捐給有往績的志願機構」。


香港人嚮往真正的民主

西方民主也不適合香港?

中國內地人經常被告知,西方民主制度不適合中國。現在這種教育也被用於香港,於是香港的教授們也要跟中國的公知一樣,不得不進行一些關於民主的基本問題的辯護。香港中文大學陳健民教授,針對中央官員說「西方的花不適合種在自己的花園裡」,在《蘋果日報》發表文章《何以在沃土上廣種荊棘》,指出民主的基本前提是多黨政治的競爭,而且絕不能對不同性別、種族、宗教、政治信念等的人士作出不合理的參選限制。

陳健民指出,「沒有真正競爭的普選違反了民主的政治平等原則,像中國地方人大選舉即使容許一人一票,因為候選人絕大多數控制在中共手裡,國際組織如Freedom House等一直不認為中國已實行自由的選舉。在全球195個國家中,中國被評為政治權利最差的17個國家之一」,「除非提名門坎非常低、又或者提名委員會用非常民主的方式產生,否則香港特首選舉只會變成中國地方人大選舉的翻版」。

西方的花不適合種在我們的花園嗎?陳健民說,事實上東亞國家如日本、韓國以至臺灣已實行普選,民主之花早已落地生根。根據一項民意調查,連非洲也有七成人認為民主便是追求人權,參與決策和投票權,有七成半的非洲人民支持發展民主。「民主已成為普世價值,怎會是只適合在西方花園生長的小花?」

西方人向中國學什麼?

黑石集團創始人施瓦茨曼在清華大學設立3億美元獎學金,每年將資助200名學生到中國留學,其中主要為美國學生。中國作家余華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提出疑問:「向中國學習,但是學什麼呢?」

關於施瓦茨曼捐贈,中國有人發出驕傲的聲音:「我們教育他們。」余華說,這是一個雙關語。一方面是角色互換,從大量的中國學生留學美國和歐洲國家,到越來越多的西方年輕人來到中國。另一方面是教育西方的商人,要想在中國掙錢,必須學會服從政府和討好政府裡的官員。西方商人早就明白了,「要想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到中國去,首先要讓中國的政府官員們吃好玩好」。現在他們似乎還需要明白更多。

前不久,中國政府發起了對蘋果公司的圍剿。這個圍剿從中央電視臺的3.15晚會開始,隨後官方媒體發表了一百多篇抨擊蘋果售後服務的文章。余華認為,原因在於「蘋果卻沒有給打假晚會投入廣告費」。最後,蘋果公司選擇了合作的姿態,不同尋常地做出正式道歉。

余華說,「這次事件有點像三年前的谷歌事件」,當時谷歌選擇了強硬的立場,拒絕在中國大陸自我審查,將用戶定向到谷歌中國香港網站。余華問道,今天谷歌是否感到後悔?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