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含淚寫血書「我不想做作業」(圖)


初中生含淚蘸鼻血寫下「我不想做作業」

「我不想做作業!」昨日下午,一條微博引發了昆明網友的關注,它來自一位初一學生,4月26日晚上,寫作業時流鼻血,孩子含淚蘸血寫下了這樣的話。

最近昆明天氣炎熱乾燥,流鼻血也不算稀奇,但在這樣的場景下、含淚蘸血寫下的這句話,除了讓我們心疼,還應該有什麼?當減負年年成為熱點時,這麼多年來減負的真正效果可想而知。我們關心的是,這個社會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環境,孩子要怎麼樣面對現實,怎麼樣做才對孩子有利。

家長 顧忌影響拒絕採訪

一張白紙上的血漬有濃有淡,但這句話透露出的心酸委屈卻讓人為這個孩子動容。「我不想做作業!」曾經的兒時經歷,現在的為人父母,微博上的這張照片引來網友們的關注,不少人回覆以淚流滿面的表情符號。網友點評——

「祖國的花朵被摧殘到什麼程度了。」

「我小學幹過這樣的事情,我直接在作業本上面用鼻血寫下,我實在是不會做,最後被請家長說我威脅老師,唉。」

「做作業做傷了,上學成了煎熬,我們離‘教育’二字,越來越遠了。」

「媒體應發起一輪對現在教育體制的深層討論了,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邊緣,有孩子的人最關注。」

「從幼兒園開始,他們就沒有了自由,連家長一同被捆綁在教育這輛風氣污濁的公共車上。」

……

晚報記者為此聯繫了發這條微博的網友,原來,事情發生在她朋友的朋友的孩子身上。可是出於對老師和學校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的擔心,孩子家長拒絕了記者的採訪,「現在都說減負,可孩子還被累成這樣,說不過去,責任可能追究到老師和學校」。而幾個小時後,網友也刪除了這條微博:怕孩子受連累,只能刪了,好無奈!

實話 減不減負都讓人糾結

經過糾結的多方考量,王女士和先生最終決定讓小升初的女兒不再繼續上名校,而是選擇了外語學校。身邊的朋友都有印象,這個曾經懵懂可愛的孩子上小學後被課業折磨的片段;而媽媽看到的是,在從美國來的同齡孩子自信、陽光的背影下,女兒微微有些瑟縮的身軀。

小學一二年級時,女兒常常做作業到深夜11點,有時候甚至做作業做到哭。「早上6點就得起床,這麼小的孩子,正在長身體卻睡都睡不夠,連我都是送她上學後再睡個回籠覺」。王女士為此也跟班主任屢次溝通,老師也是一臉無奈:你知道班級之間比拚到什麼程度?平均分小數點後的三位數。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學而優則仕,在王女士這一代也確實實踐了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但現在高考這條途徑已經不再像過去那麼有作用了。「看看現在的教材,真是覺得我們教育內容和內核都出了問題。」現在的家長們都很矛盾,一方面在生活上百般滿足孩子,一方面在學習上百般折磨孩子。

無語的王女士看著女兒的壓抑和委屈,也看到了自己的心疼帶來的「惡果」:女兒不太愛勤奮學習,不願意下苦功夫。她引用了最近在微博上被很多人轉發的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王女士說,她希望女兒人格健全、知識面廣,而不是混得沒有選擇、沒有機會,只為餬口而奔忙。

聲音 分數論英雄不變,減負就是空談

「學校佈置的作業太多,這是普遍現象」,昆明市青少年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曾汝弟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家、省市教育部門三令五申減負,但實際是學生負擔越減越重,關鍵還是在於教育體制。

目前,我們仍是分數論英雄,仍是以分數評價學生、評價老師、評價學校。老師為提高成績,用題海戰術、加大作業量來提高學生分數,學生成績好了才談得上評職稱、提工資、報先進。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是被迫的,因為學生的負擔重了,老師的工作量也加大。曾汝弟曾問過一位屢獲佳績的中學名師,是用什麼獲得這樣的成績,這個老師的回答很簡短:用命苦來,用命換來。曾汝弟說,中學老師、校長壓力很大,但減負的主要責任不在老師,「改革教學方法,轉變教育思想和評價體系,不要一切圍著分數,能不能嘗試著引導老師創新教育方法,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提高成績?」

對於這個含淚蘸血寫下「我不想做作業」的孩子,曾汝弟表示,要加強孩子學習艱苦性教育,大家的負擔都是一樣重,為什麼有些孩子叫苦、有些孩子能適應?面對現實,提高孩子承受力,這就是學習的心理素質教育,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艱苦的勞動,好成績不是輕而易舉的來的,光埋怨、怕苦怕累是不行的。但也要體驗到學習的收穫樂趣,讓孩子理解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面對孩子的畏難情緒,家長要理解、同情、鼓勵孩子。鼓勵孩子「別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勇敢面對困難和現實。「這些說起來簡單,改變並不容易」,曾汝弟說,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幾乎是每個家庭都遇到的難題,它的解決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建議 讓作業變成孩子寵物

沒有孩子是天生愛做作業的,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家長必須得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巧。兩位中學生的家長向記者分享了他們的經驗。

面對常常忙得分身乏術的女兒,張先生覺得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學習樂趣,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你看看,這些作業就像是你養的小寵物,今天數學這個小寵物是不是吃飽了?英語那個小寵物是不是要天天餵著」他循循善誘,這樣做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周女士覺得在作業問題上一定要注意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我兒子小的時候相當不喜歡做作業,我從來都說:做作業就跟你媽要上班一樣呢,不上就沒飯吃。」結果——她兒子很快就把上學看得很職業化。孩子爸爸曾有個設想,與學校商討一下,讓兒子可以不做作業,等畢業時看看跟做作業的孩子有啥區別。這個主意遭到周女士的強烈反對,她覺得孩子不能孤立於群體之外,否則會給孩子成長造成負面影響,讓孩子在同齡人面前抬不起頭。

發問 年年減負何時了

減負這個話題究竟有多熱?每年全國、省市兩會,每年新學期開學,這都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就連兩個月前省長答覆網友留言中,都包含減負這個信息。「作為家長,不忍心看孩子背那麼多的習題和卷子。不是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嗎?怎麼孩子的書包越來越重?」

2月27日,雲南網友留言:「我家小孩沒哪個週末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作業越來越多,不是畢業班學校也要求補課。我還以為只是我們小孩一個學校的現象,一問同事才知道基本上所有小孩都在補課。」省教育廳對此回覆:我們對減輕中小學生負擔歷來十分重視,並把經常性工作與重點抽查結合起來,中小學生的「減負」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因網友未提供具體學校,無法有針對性地調查處理,如您需要繼續反映情況,請直接與省教育廳監察室(電話:0871-65198097)聯繫。

就在家長、學生不斷發出減負呼籲,教育監管部門十分重視減負的現實背景下,又有幾位家長能站出來向相關部門反映減負如何不到位?

2006年1月,晚報就報導過「昆明小兒郎拖著書包上學堂」,孩子羸弱的肩頭背著平均重量在4公斤左右的書包,最重的竟達7公斤。7年過去了,當年「給學生減負!」這句話仍然具有現實意義,甚至日趨嚴重;當年背著重重書包的小兒郎現在已經變成了中學生,他們面對的仍然是寫不完的作業、背不完的習題和卷子。

可以嘗試心理「減負」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教會孩子自己學會心理「減負」。

第一招 讓孩子學會釋放壓力

告訴孩子她的同學中也有不少人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滿,而很多人每天都在快樂地生活。這是因為他們有些人喜歡在壓力中迎接挑戰,以從中獲得一種愜意的滿足。一個人不是每次都有好運氣,壓力太重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久而久之便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釋放壓力,放鬆心情,這樣你也會快樂。

第二招 讓孩子學會適應環境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每個人的立足點也不一樣。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和各自的性格,但只有適應身邊的環境,才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第三招 讓孩子學會知足常樂

讓孩子知道,一個人不可缺乏進取心和奮鬥精神,但把目標定得過高往往會得不償失。千萬不要對自己太苛求,不要活得太累。

第四招 讓孩子學會適度宣泄

讓孩子懂得,真正的健康是一個人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善狀態。如果覺得自己的心理狀態不夠好時,可以通過運動、讀書、聽音樂、看電影、找朋友傾訴等方式來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緒。用與別人交流、溝通的方式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一定會更加愉快。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