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打車「假新聞」 值得玩味

昨天(4月18日),中共在香港的旗艦媒體《大公報》以一個版的篇幅,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一個中共新任總書記習近平「微服私訪」的故事。根據該報導,3月1日,習近平僅偕隨扈一人,在北京鼓樓大街,搭上的士,前往城西的釣魚台大酒店,並與司機一路交談並被認出,習與司機一路議論北京環境污染治理等時政話題,抵達後,他給司機郭立新平寫下「一帆風順」四個字。

該報導刊發後,因《大公報》香港黨媒的特殊身份,很快在網上被迅速傳播、討論,許多評論員開始撰文大讚習的親民形象,官方新華社也跟進證實,下午2點左右,新華社的一個官方微博帳號發布記者李志勇的採訪,稱已向北京市交通局求證,並獲證實此事為真。

正當網友們還在議論,為何北京市交通局能掌握習近平一個多月前打車的行蹤,並迅速回應,此事忽然峰迴路轉,圍觀者「大跌眼鏡」。

下午五點左右,新華社忽然宣布,《大公報》這一消息是「假新聞」,很快,《大公報》此後也發出道歉聲明,自承有誤,該聲明說,「由於我們的工作失誤,出現如此重大虛假消息,是極不應該的。將以此為鑒,用準確嚴謹的新聞報導回饋公眾。」

與此同時,議論此事的微博、網路文章紛紛被刪除,事件的奇詭走向,令民間輿論議論紛紛。本臺記者試圖聯繫《大公報》駐京記者,被告知多人被約談,壓力極大,目前無法對外界回應此事。

習近平「打車」假新聞在該報導昨天上午剛剛出現的時候,就有論者質疑其可靠性,原因是報導發生的事情發生在50多天前,當時正值「兩會」前夕,習近平還未正式接任國家主席,是否有時間上街「微服私訪」很成問題。

更重要的是,該報導雖然有的士司機郭立新的照片,車輛,甚至神秘人士的「一帆風順」的題詞的照片,但全文唯一的信源是郭立新,顯然過於單薄。而郭對自稱是習的神秘人士在的士的議論記憶猶新,似乎也有些不合常理,從報導文本上看,《大公報》記者並未嘗試聯繫中共中央辦公廳等部門求證此事。

但至少在昨天上午,絕大多數公眾仍然相信這一報導的準確性,原因當然是大公報的「香港黨媒」的屬性,以大公報這類海外黨媒「出口轉內銷」,也相當符合以中共過往的外宣常規。

上午9點多,《南方週末》記者鞠靖就說,「希望有筆跡專家鑑定一下,那一帆風順是習的手筆嗎?大公報這篇報導是單一信源,大家卻都相信,其中值得玩味的東西很多。」

此外,這篇報導的兩名作者王文韜、馬浩亮,也是《大公報》的資深人士,王文韜是大公報北京分社社長,此前曾是新華社北京新聞信息中心副主任,馬浩亮則是大公報副主筆兼北京分社副總編輯、《北京觀察》專欄主要撰稿人。

而新華社下午的跟進證實,更增加了這組報導的可信度。發稿的新華社李志勇,本是新華社負責北京交通口報導的資深記者。

當昨天下午5點,新華社發稿,不但否定了自己此前對該報導的求證,並且斬釘截鐵地說「經核實,此報導為虛假新聞。」而當時,北京市交通局的微博也發布聲明,聲從未對外證實習的打車行程。

或者是中國網路輿論特有的質疑官方的習性作祟,許多媒體人紛紛猜疑,背後故事並不簡單,可能已被遮蔽。

本臺記者從某位熟悉這次報導的內部人士處得知,大公報該報報導的確獲得了高層的授意與首肯,但該採訪因為是間接採訪,其實並不能證明3月1日,在鼓樓西大街打車的的確是習近平本人。

該報導存在的瑕疵,本可向中共中央辦公廳求證,《大公報》其實也並非不存在這一渠道。或者如有媒體人建議的,可邀請獨立專家,對「一帆風順」題詞與習此前在公開場合的題詞做筆跡鑑定,甚至向釣魚台大酒店的服務員等求證等手段來補強,或者是在行文中有所謙抑,不要下斬釘截鐵式的定論。

但兩名《大公報》的資深記者並未如此操作,原因可能是,此稿獲得了高層的首肯和授意,屬於「放風」,因此,他們並未按常規新聞操作以降低風險。

從昨天上午該稿件在網路上的迅速轉載傳播,以及下午新華社的迅速跟進「證實」看,《大公報》此稿正按照宣傳系統原本擬定的「劇本」正在演出,傳播「正能量」,但隨之而來的最高層否定聲音,則使《大公報》處於尷尬的失語狀態。

有《大公報》內部人士對本臺透露,昨天下午,該報駐京多位高層被約談,並且嚴令該報員工不得接受外界採訪,不得透露上述稿件的操作過程。對《大公報》該稿件的出臺流程,目前可以確認的是,的確有這一採訪,的確有這一授意,這一授意更大的可能是來自宣傳系統。

但從技術分析上看,有兩種可能,首先是,習並未有此行程,採訪系宣傳系統安排,習得知後叫停。另一種可能是,習的確有打車的這次安排,但文章出來後,各種負面反響下,高層下令緊急叫停。

從新聞操作來看,3月1日,習是不是真從鼓樓打車去了釣魚臺酒店,除非習親身說明,或者其發言人有所表態,否則在目前的環境下,已經無法查證了。

就一般政治得失分析,雖然政治家並不以說謊作為完全的禁忌,但習大可不必為此小事蒙上不道德的謊言陰影,因此,他實際上沒有這次行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資深媒體人楊海鵬回憶起了5年前,胡錦濤收到據稱是「235名美國中學生」來信的典故,在楊海鵬看來,文宣系統習慣製造「典型模範」,操縱甚至捏造新聞事件,以此邀得高層歡心,而高層往往習焉不察,半推半就。

因此,這次假新聞事件,很大可能,是習與中共文宣體制的一次碰撞與裂痕。而《大公報》作為此次操作的執行者,雖然被指為「假新聞」,他們也被嚴令不得做任何的辯解,但實際上最大的責任者並不在他們,因此,相信他們不會受到太嚴厲的處分。

如羅昌平在微博上評論所指,近觀習李新向,「文宣雙軌制」似乎漸行漸明,即「受分工限制不動既有文宣系統,改以新媒體平臺傳遞親民形象」。他認為,這類似於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增量促存量,體制外突破。

就最近的宣傳導向看,習在多個場合談「中國夢」,就框架來看,中國夢雖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軸,但並不排斥個人自由,憲政轉型等,是一個開放式的結構,但宣傳系統隨後的解讀,則將其侷限在民族主義,政府主導,並說要寫入教科書,入腦入心,引起民間輿論的失望和反彈。

因此,在羅昌平看來,「文宣雙軌制」行不通,不僅民意負重和新媒難馭,僵化呆板的傳統文宣如同八方潛伏的冰山,任何改良向善的舉措均有觸礁風險。

(原題目:習近平打車「假新聞」事件凸顯中共文宣體制痼疾)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