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富二代,子承父業的不在少數;他們大多行事低調,外表整潔乾淨,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要學歷有學歷,要本事有本事。無論男女,他們中間一些人,從父輩手中繼承下龐大的家業,利用前輩人的人脈、經驗,做得風生水起,「富不過三代」這句老話,在德國早已成昨日黃花。
演藝明星中不爭氣的星二代也有,比如女演員Uschi Glas的大兒子,吸毒、醉駕、出手傷人,不僅遭到法律的制裁,也在報紙上鬧得沸沸揚揚。
人與人之間的公平是德國社會制定法律的準繩之一。德國人常常在討論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全國實行12年義務教育,而國家對經濟條件差的家庭有各種支持和補足措施下,富裕家庭的孩子還是明顯要比貧困家庭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在成人之後擁有更好的工作前景,並且往往家庭更幸福、更和睦。而來自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他們不僅僅是在學業上落後,成人後也會有更多各式各樣的問題。
在此,先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國家對弱勢家庭的幫助與照顧:德國公立幼兒園的收費標準是按照家庭收入的高低來制定的,孩子們一般都是就近入學,沒有什麼貴族幼兒園或者精英幼兒園之說。同一家幼兒園、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設施,唯一不同的是收費標準。按3歲以上的孩子每週入學時間在45小時為例,分為9個繳費的等級,一個年收入低於15000元歐幣的家庭免費,低於25000元歐幣每月收費48歐幣,低於30000歐幣每月收費82元,以此類推,家長收入越高,收費越貴,最後一個檔次在年收入10萬歐幣以上,每月需要繳納370歐幣的費用。
為了保證貧困家庭的孩子在幼兒園不受到歧視,費用是由家庭直接轉賬到每個城市的青年局,不經過幼兒園這關,園長和老師一律無法知曉。
國家採取的促進每個孩子都受到良好教育的措施無法在此一一列舉,但為什麼富裕家庭的孩子在各個方面還是有著明顯的優勢呢,別說違法亂紀、飛揚跋扈的事情與這些富二代無緣,他們常常代表了正面的形象:熱愛學習、熱衷公益,樂於助人,不僅僅高智商而且高情商。
這源於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德國富二代們含著銀匙而生,物質上的優越只能帶來生活上的便利,精神上的富足則是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結果。富二代的父母們自身受教育的水平和文化素養都非常高。我在馬堡(Marburg)大學的同學羅蘭,父母都是博士,母親在生育了三個子女後,留在家裡相夫教子。羅蘭在考取了博士資格後,父母贈送了他一輛二手奔馳,在當時同學們眼裡蠻拉風的。有次去他家裡做客,十分欣賞兩位老人的見多識廣和風趣幽默,而且他們對教育子女頗有一番見地。
羅蘭媽媽說,孩子從小就要上規矩,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一定要從小就跟孩子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模棱兩可不可取,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孩子都是白紙一張,不懂事不是孩子的錯,但不教育就是大人的錯了。孩子做錯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不聞不問。如果不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就是家長的失職。
每個孩子都是善於學習和能夠學習的,各種規則和規矩需要父母從小的言傳身教和耐心灌輸。如果你從小就告訴孩子要懂得尊重他人,顧忌別人的感受和顏面,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那麼他長大後就會這樣對待身邊的人和陌生人。
其實無所謂母親是職業婦女,還是全職主婦,影響孩子的關鍵是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是否能夠做到身體力行。
德國富裕家庭的主婦們有的也有自己的工作,豐富多彩的業餘愛好更是與她們如影隨形。她們的空閑時間並不比生活在低收入家庭的主婦們更多,但她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優勢得益於她們自身的素養、眼光和見識。如果一個母親自己生活都一團糟,不愛讀書、不講原則、沒有自律,那麼很難想像,她能夠給孩子什麼樣好的表率和影響。
注重培養孩子的方方面面,包括做家務的能力、與人和睦相處的能力,與同學同伴齊心協力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是教育的基本。
做事先做人,培養孩子絕不僅僅是培養才藝。一個快樂而有禮貌的孩子,一個懂得妥協與協作的孩子,比一個光會某項樂器、擅長某種運動,而欠缺與人溝通、不懂為人著想的孩子要受歡迎。
德國的成功人士們,有的讓下一代從青少年時代就在家族企業實習,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累積經驗;有的帶著後代一起做慈善、做公益,讓生活在蜜罐裡的富二代、富三代們,接觸社會底層的民眾,或者那些別的國家還在挨餓受窮的人們,讓孩子從小懂得,當自己生活得好時,不僅僅要知福惜福,還要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不如自己的人。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被培養成懂規則守規矩的孩子,長大後就會順理成章地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並且明白:一個人自由的前提必須是不妨礙和不傷害他人。
這些最樸素的道理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與貧富無關,但與家長的見識、素養和堅持息息相關。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