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垃圾分類改變了我的留學生活
日本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如今已經成為全球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日本公眾的一種自覺行為,即使沒人監督也會嚴格執行。這不僅得益於政府關於垃圾分類的制度建設,也得益於低碳環保的社會文化和每個人踐行制度的認真
在日本,我每搬到一個新地方,必定會有該區域垃圾分類處理時間的圖文介紹送過來,還是多語言版本的。日本幾乎所有商品都有垃圾分類標識,比如一個飲料瓶,瓶蓋、塑料標籤、瓶身都會標明屬於哪個種類,這樣更有利於回收。即便是寵物狗的糞便,如果不處理,也有可能因此而被逮捕,東京和長野都發生過這樣的案例。
日本的垃圾回收,每個區都不太一樣,但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可回收的資源垃圾,包括塑料容器包裝、玻璃瓶、書本雜誌等。這類垃圾由各區的專門從業者處理,統一回收再利用,基本上一週一次。
第二類是可燃燒的生活垃圾,包括廚房產生的生活垃圾、無法再利用的紙屑紙巾等。這類垃圾比較多,一般一週收集2到3次,回收後通常焚燒處理。另外,市場上也有專門處理生活垃圾的機器銷售,我的一位朋友有了小孩後,生活垃圾比較多,就專門買了處理裝置,以便每天自己處理垃圾,不會堆積產生異味或者招惹蚊蟲。
第三類是不能燃燒的垃圾,包括燈泡、陶瓷等廢棄且不可燃的生活用品。這類用品的回收處理比較麻煩,一般一個月一次。垃圾必須按指定的日期扔到指定地點才能被回收處理,否則會被貼上扔錯的標籤不做回收。
日本的超市有專門的統一回收點,回收泡沫容器、牛奶盒等,電器用品商店也有專門回收乾電池的容器。另外,粗大垃圾和電器製品垃圾,是需要花錢專門處理的,隨意拋棄屬於違法行為,會被嚴厲處罰。
不同分類的垃圾,回收時間也不同,過了規定時間就只能等下一次了。我住過一個公寓,生活垃圾每週六早上回收一次,而且不允許前夜扔,怕被烏鴉叼散。如果睡個懶覺起床晚了,垃圾車開走了,就得讓垃圾在家裡再臭上幾天。所以那段時間我每週六早上都得注意聽垃圾車的聲音,再困也要起床扔了垃圾再睡回籠覺。
垃圾分類回收後,循環利用也是分類進行的。第一輪篩選出能馬上再利用的物品,進入專門的二手物品流通渠道。比如二手書、二手電筒器、二手衣服,都有比較大的買賣市場。第二輪篩選出的物品,由專門的從業者處理,包括泡沫、塑料等可以被大規模回收利用的物品。第三輪才是廢棄焚燒處理。
日本年輕人從小就看到大人做垃圾回收處理,耳濡目染養成了自覺分類垃圾的習慣,不好好做的話會被周圍的人看不起。幾乎所有人都以自覺分類回收垃圾為驕傲,大部分擁有「一戶建」(類似於國內獨立的小別墅)的日本人,都會把垃圾整整齊齊地放在門口,以「恥文化」為中心的日本人是不會在家門口做丟人的事。
在我們居住的公寓,業主每個月需要繳納一定的管理費,有專人處理垃圾。被弄錯了分類的垃圾會被撿出來,貼上小紙條放在公寓入口處作為警告。我剛到日本那一兩個月,怕搞錯不敢扔垃圾,後來基本上都適應了。為了減少垃圾,我在買東西之前,都會認真考慮是否真正需要,用完應該怎麼處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確實改變了我的生活。其實都是舉手之勞,但精神獲得愉悅,於人於己於社會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