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夫-弗爾秋曾說:「醫學是一門社會科學,而政治學不過是一種宏觀意義上的醫學。」也就是說,政治制度的好壞將影響到社會乃至個人的身心健康。近日,四川省崇州市反貪局局長柯建國墜樓身亡。官方媒體引述相關人士稱,死者患有抑鬱症,初步排除他殺可能。「官員抑鬱自殺」現象,表面看來是醫學意義上的原因,但事實上卻與制度有關。
近年來,已有多起官員自殺事件發生。從媒體報導的情況來看,自殺官員中有公安局長、檢察長、法院(副)院長、教育局長、監察局長、地稅局長、組織部長、縣長、市長、紀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副省長、直轄市政協主席等等。自殺官員的級別覆蓋到科級、縣處級、廳局級、省部級,官員自殺採取的方式除了有常規的跳樓,還有開槍、割腕、割脈、自縊,撞火車等。在自殺的官員中,有的正在接受組織調查,有的已被檢察機關刑事羈押,而大多數則並未「東窗事發」。
官員為什麼會選擇自殺?抑鬱症又有何誘因?
「抑鬱症」這個醫學名詞頻繁出現,在大陸還是1990年代以後的事。在轉型社會,經濟多元導致價值多元,多元價值一定引起內心矛盾和衝突的增加,使得心理問題發生的概率必然上升。調查顯示,官員抑鬱症發生高峰多在職務升遷和身居高位時期,譬如有些官員與「一把手」關係搞不好,壓力很大;有人自身能力不足,疲於應付,遇到事業低潮期,就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自我貶低,並自我拋棄。不少專家在分析官員自殺現象時,都提到了官員的壓力問題。在社會轉型期,原有的領導模式、思維方式均需更新,自己又面臨巨大的晉升壓力,而日臻完善的問責機制,也讓官員的心理壓力大增。
不過對於大陸官場而言,「官場自閉症」似乎本身就是一種官場做人的必要條件。大陸某官員就曾無奈地說:「到政府機關本來就是沒有靈魂地用軀體幹活,你不要有思想,不要發表什麼高見;人與人之間要學會裝笨蛋,哪怕自己知道,也要去問別人,給人謙虛的印象,人家才不會排擠你。」
可見,官員的生存狀態可謂畸形,隨著反腐敗的逐漸高調,官員貪污面臨著諸多困境。不貪污似乎升遷無望,但貪污了卻隨時小命難保。
於是在一些地區,實權部門的貪腐官員還相互結盟形成了組團腐敗。因涉非法處理污染物、倒賣醫療垃圾,三個月內江蘇南通環保、衛生系統就有10名以上官員被調查。河南許昌東城區拆遷領域60餘人相繼被批捕、起訴,加上數人潛逃,東城征地辦全軍覆沒。為了維持最大程度上的「安全」,官員在政治上拉幫結派,經濟上相互牽連,結成了利益同盟,呈現出明顯的群體性,即「窩案」、「串案」。其主要特徵一是涉案人員眾多;二是涉案人在政治上喪失黨性原則,形成了具有緊密人身依附性質的關係網;三是在經濟上互相利用,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因為一些制度上的關卡使一把手要想一人腐敗也很困難,需要打通這種關節,就需要組團腐敗。
組團腐敗從形式上看,是利與罰的綁定,官員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似乎比較有利於官員。但官員很難估計什麼時候反腐拿自己祭旗?又或者,什麼時候走漏風聲?
2012反腐倡廉藍皮書——《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藍皮書指出,2011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34萬餘件(次),立案13.7萬件,結案13.6萬件。共處分縣處級以上幹部4843人,移送司法機關的縣處級以上幹部777人。通過查辦案件,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84.4億元。
十八大報告用「亡黨亡國」來警示腐敗問題的潛在危險。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當選後的首次亮相中,以「打鐵還需自身硬」來表露反腐決心。近年來,大案要案呈頻發態勢,多個領域的「一把手」相繼因貪腐落馬。薄熙來、王立軍、劉志軍、黃勝等位高權重的領導幹部有長期擔任「一把手」的履歷,且主要腐敗問題也是在任「一把手」期間發生。辛向陽發現反腐呈高官化趨勢。據公開資料統計,2002年至2012年,共有40多名省部級官員落馬。
對官員來說,更悲催的是,堵得住上級的大嘴,卻擋不住網路的飛腿。3天,63個小時,正廳級「雷冠希」倒下,被稱為微博反腐「秒殺式」經典案例。如今,微博反腐作為低成本的反腐方式已經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社會監督力量。在雷政富前陝西「表哥」局長楊達才、被女主播揭發的市人大代表孫德江都是通過微博被揭發。近8年來中國內地有25個省(或自治區、直轄市)出現過網路反腐事件,共計118起。2008年至今,每年網路反腐事件都在10起以上,2009年為14起,而2011年尤其突出,達到近50起。網路反腐,涉及各個行業和領域。據杜治洲撰文介紹,排在前三位的領域分別是幹部的生活作風、「三公」消費和貪污受賄,排名第一的就是貪官的「色情腐敗」問題。
反腐若成朝野互動,兩面夾擊,官員如之奈何?為保住利益群體,保住家小,在官員看來,除了自殺,別無出路。這一點,既有明規則也有潛規則的雙向保障。
在官場中,有著這樣不成文的規矩。一個官員自殺了,無論他事實上是否「有事」,通常也沒有人再願往下查。這既是為了表示對亡者的尊重,也是為了擺脫「刻薄」的惡名,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潛規則」。
不僅是「潛規則」,就是正式的規則,也主張對官員自殺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按照《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具體來說,如果官員自殺時尚沒有立案,就不立案;如果案件在偵查階段,就撤銷案件;如果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就不起訴,而如果案件在審判階段,要麼是裁定終止審理,要麼是判決宣告無罪。
因此,有些官員相互之間形成了牢固的利益聯盟,大官保小官,小官保老闆,盤根錯節。當這個利益鏈中某個官員出了問題,眼看即將「全軍覆沒」,有人就會犧牲「小我」,丟卒保車。
除了貪腐上的壓力外,官員心靈空虛也是主要誘因。許多官員隻身軀殼在國內,而一家老小早就安排到國外,成為名副其實的「裸官」,目前這個群體有逐漸壯大的趨勢。
據全國人大代表、國內著名反腐專家、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林喆透露:「從媒體曝光的情況看,從1995年到2005年,我們現在有118萬官員配偶和子女在國外定居。」而根據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發布《中國法治藍皮書》,其中的《「裸官」監管調研報告》顯示,38 .9%的公職人員認同配偶擁有外國國籍或外國永久居留權,對這一問題公眾的認同度為34 .2%;46 .7%的公職人員認為其子女可以擁有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其中省部級、司局級、縣處級均超過半數(53 .3%、53 .4%、51 .7%),
事實上,「裸官」普遍是貪官中之巨蠹。一是掌握重權,或有特殊的人脈資源,非一般官員可比;二是貪狠程度遠過於通常貪腐官員,此類人等既已將家人送往國外,餘下的惟一「大事」就是狠撈一票,然後溜之乎也享受一生,自必精心策劃且瞄準重大目標以圖攫取巨額財富。這些人處於貪官群體金字塔的上層,基層紀檢監察、檢察部門在管理上恐怕有心無力。
但是,紀委也隨之祭出重拳,要求官員申報配偶及子女的詳細情況,預防裸官外逃。導致裸官們惶惶不可終日,而「妻離子散」空虛無助,個人情感與家庭問題處理不善,一旦壓力增大,很容易走上絕路。
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在互害制度之下,無論身居高位,還是富可敵國,都有可能瞬間化為灰燼,鋃鐺入獄,臭名昭著。
所以,官員的心理要健康,前提是要有一個人人清廉的政治環境,讓官員不想貪、不能貪、不敢貪,這就應該還權力以公共性、開放性,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樣執掌權力主體的心理也變得更加‘陽光’一些。而歸根到底,就是讓人治制度不再成為每個人的夢魘,從而建立公平正義的遊戲規則,實現民主憲政。
當民主憲政成為朝野共識,官員的升遷與收入都是經過人民同意而不是經常變動的上級,這就等於給官員提供更堅實的後盾,官員拿得「心安理得」,不怕「半夜敲門」,在統一的保障和約束之下,才可能出現政治清明、人心安定。否則,制度不變,再高調的反腐也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