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應走「中間道路」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相關數據顯示,自2007年率先探索發展種糧家庭農場以來,上海松江的家庭農場已有1206戶,經營面積13.66萬畝,覆蓋全區80%的糧田。這樣的家庭農場對上海農業究竟會帶來怎樣的變革?昨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上海城市中已經湧現了一批對高附加值農產品有需求的消費群體,因此能夠進行多種經營的家庭農場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家庭農場應該和農業大公司和普通農民區分開,走一條「中間道路」。

鄭風田分析認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諸多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制約因素。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我國舊式農業經營管理面臨新挑戰,其中一個主要的挑戰是未來誰來種地問題,它涉及到我國未來農業經營主體穩定性和持續性問題。目前,我國進城務工人員超過2.4億,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誰來種地」、「誰來養豬」已經成為一個不可迴避的重大問題。一項新生代農民工調查發現,新生代農民工絕大多數都不願意再返鄉務農。採取有效措施使部分青年人願意務農,培養和穩定現代農業生產隊伍確是我國當務之急。讓不願意種地的農民將土地流轉給願意種地的家庭農場主,可以應對「誰來種地」這個問題。

對於上海郊區正在推廣的家庭農場,鄭風田認為是個不錯的嘗試。不過,他也提到,雖然政府目前對家庭農場已有一些補貼措施,但是畢竟機械化運營成本比較高,如果生產一般農產品,規模並不算太大的家庭農場很可能競爭不過農業大公司和普通農民,因此家庭農場應該走「中間道路」,也就是緊緊抓住城市中的多種需求,生產出高質量、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大公司規模化生產,養豬成本低,家庭農場是不是能生產質量好、有品牌、價格更高的散養豬?」鄭風田說,從這一點來看,家庭農場更需要有經營頭腦、有點子的高素質農民。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也就是鼓勵「資本下鄉」,不過文件同時也提到要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准入和監管制度。鄭風田分析認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既有所鼓勵又有所限制,標準就是堅持農地農用,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資本下鄉’是把雙刃劍,國家必須對此有所管控。」鄭風田說,工商資本下鄉可以盤活原來分散低效率的農業,滿足工業化、城市化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資本下鄉」也可能導致 出現「挂羊肉賣狗肉」的現象。早幾年,有很多城市工商企業去農村發展,鑽政策的空子「圈地」搞房地產開發建設,比如建別墅、高爾夫球場、開發生態旅遊等。如果城市工商資本長時間大規模地直接參與農業經營,佔用更多的農地而又都不種糧,在某種程度上將影響國家的糧食安全政策。過去的亂象完全是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約束造成的,如果完善相應的制度規定,以後這種亂象就不會再出現了。

據鄭風田介紹,韓國也是允許工商資本下鄉的,但韓國有一個嚴格的規定,既在允許他們購買農村耕地時規定必須要從事農產品的生產經營,不能用來幹別的。這點值得我國農業部門借鑒。短期來看,這些管控措施可能打擊「資本下鄉」的積極性,但是長期來看有利於國家糧食安全。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鄭風田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