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死灰復燃 上大學成賠本買賣?(圖)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標語曾刷遍農村的大街小巷。但今年新年記者回老家豫東農村發現,原來對教育幾近痴迷的鄉親對孩子是否上大學猶疑不定,「讀書無用論」在部分農村地區死灰復燃。
記者家鄉的村莊曾走出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幾十名大學生。過去,村裡人拜年聊天話題都會繞到考大學上,家家戶戶都憋著勁要讓自家出大學生。村裡大學生多,惹得周邊村非常羨慕,「大學生村」的美譽不脛而走。
新年期間,記者給小學老師書勤叔拜年,他不無感嘆地說:「咱村這麼多大學生都畢業了,沒見有人幹出多大的成就,甚至還不如打工掙得錢多,村裡人這幾年對上大學失望了。」
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田地和打工,收入有限,供出一個大學生非常艱難。在豫東一帶,誰家有大學生,誰家基本就是貧困戶。村裡一戶人家供讀一個大學生,曾窮到「吃涼麵條不帶放醋的,油就更不用說了」的地步。
苦心巴力供出一個大學生,理所當然地希望能有高回報。但是,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後,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部分人並沒有如鄉親們所期待的那樣出人頭地,而是在城市裡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無力反哺供應自己多年的家庭不說,買房結婚時甚至還需要年邁的父母再接濟。相比之下,還不如一早就輟學出去打工的過得好。
另一條是生育觀念上的衝突。農民是不生出兒子不罷休。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在城市生活,不論男孩女孩只能要一個。生了男孩,家裡基本無事;若是女孩,家裡是死活不願意。村裡一位獨子家庭的大學生生了女兒,老父親放話:「村裡一千多號人,不上大學的也沒見餓死一個,你在城市裡不敢生,就回家種地吧,反正得給我生個男孫。」
在農民眼中,錢沒掙到,再不能生個男孩,上大學就是「人財兩空」的賠本買賣。「咋算咋都不划算,你說說對上大學這事能不泄氣嗎?」書勤叔說著兩手一攤。
上大學曾是農家子弟躍出農門的重要途徑。現今,這條路越來越難走,希望也越來越渺茫。如何遏制農村泛起的「讀書無用論」,打通農家子弟的上升渠道,加強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這是一個迫切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