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來了不敢開門,查水表的不讓進屋,入戶人口普查不得不改成去居委會報到,買菜時習慣性地要把小販的秤搬到眼前,買肉時總要用手按按有沒有注水,去超市買牛奶麵包看不清保質期絕不會輕易埋單,樓上樓下住了六七年的鄰居至今依然互相不認識……所有這些都不是電影《世界末日》或《冰河世紀》中的片段,而是當下中國人冷漠和互相不信任的寫照。這當然不是杜撰,而是來自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2-2013》的調查結果。
在此次調查中,社科院藍皮書課題組對北京、上海、鄭州、武漢、廣州等7個城市的1900多名居民進行了詳細訪問。結果顯示,除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下降,超過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只有兩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其實這種冷漠病症並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今見到有人失足落水時,人們冷漠旁觀;見到有人跳樓自殺時,竟然有人吹響刺耳的口哨並爆出邪惡的哄笑;街邊行乞,當下還有幾人相信那是山窮水盡的背井離鄉;見到見義勇為者被歹徒報復毆打時,人們惟恐躲之不及……人心之冷漠,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我們不禁要問:「我們到底怎麼了?全社會的人心為何會冰冷到如此的地步?」
反思一:好人無好報
冷漠如今成了我們這個社會的風景線,你冷漠,他冷漠,大家都冷漠,於是,也就沒有誰對誰錯了。幾千年的文明綁架和統治馴服,造就了人們冷漠麻木的看客心態。中國人自小潛移默化的教育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就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幼兒園裡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給陌生人開門」;在家中叮囑老人:「陌生的電話號碼不接」、「買東西不聽陌生人的推薦」;銀行門口擺放著提示牌:「不給陌生賬戶打款」;社區警務站貼著海報:「陌生人搭訕輕易別理睬」……
道德喪失逼走好人,好人沒好報,唯利是圖,人情自私冷漠,這也是現在中國社會的縮影。在無社會正義體制的保障之下,見義勇為的成本之高,也難怪看客的冷漠?。一個好的機制是能「揚善抑惡」,而且可以調節、約束人們的行為,引導、鼓勵人們見義勇為,托舉向善的力量。遺憾的是,在很多時候,都缺乏明確的制度規定。甚至在某些時候,我們的機制起到了「揚惡抑善」的作用,成為冷漠的催化劑。行善者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行惡得不到應有的懲治,惡性循環的現實,不斷的扭曲和異化著人們的道德觀念,豈不叫英雄流血又流淚哉!
反思二:公權力不作為
因此,很多人將目前人們的普遍冷漠指向2007年的南京「彭宇案」是不無道理的。至少,法官的判決是明顯侮辱國民智商的。當時南京小夥彭宇好心扶起在公交站摔倒的徐壽蘭老太,卻被徐老太及其家人反誣為是撞倒徐的人。儘管有目擊證人證明事實,但南京鼓樓區法院卻按「你不誤傷她,就不會送她上醫院」的邏輯判處彭宇4萬餘元的賠償。這件事漫延到全國各地以後發生了什麼問題呢?就是有位老漢70多歲摔倒了,摔倒以後沒有人扶他;許多人去送衣服、送水都可以,但是沒有人敢把他扶起來,以致於他躺在那兒大叫,「我自己摔倒的不關你們的事」。如今的中國人們見到老人跌倒在街上,除非跌倒者先高呼聲明「自己跌倒」,否則不管老人「口吐白沫」或「頭破血流」,無人敢解救或敢打電話報警。
此案判決被稱作對社會良知的「毀滅性打擊」,造成嚴重社會後遺症。做好事者被誣賴本就窩火,公權力又一而再地來「和稀泥」,社會風氣可想而知。人們為什麼冷漠,還因為在面對罪惡時人們無能為力。在這個社會中,如果人們面對罪惡時是一種無能為力的狀態,如果與罪惡的對抗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如果人們對抗罪惡的努力得不到應當維護正義的公權力的支撐甚至還會為此受到懲罰,底線就會處在失守狀態,冷漠就會成為多數人必然的選擇。
反思三:制度是消除冷漠的基礎
亞辛斯基先生有句箴言說:「不要恐懼你的敵人,他們頂多殺死你;不要恐懼你的朋友,他們頂多出賣你;但要知道有一群漠不關心的人們,只有在他們不作聲的默許下,這個世界才會有殺戮和背叛。」事實上,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海外,個人的善惡觀都是緊密受大環境影響的,大環境惡化,那麼,個人的向善的一面則會收縮;相反,大環境好了,也會進一步激發人們向善的一面。
中國人崇尚少管閑事,特別是莫談國事,那些「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層出不窮的人的悲慘結局,足以讓每一個熱血青年經過深思熟慮保持理性與克制,抑或叫做冷漠與麻木。權力一向不喜歡被人說三道四,評頭論足,對於那些不識時務沒有眼色的人,自然無所不用其極,終究會讓多言者閉嘴,想言者沉默。試問:倘若出頭就要挨打,挨打又是白挨,那誰會願意出頭呢?在政治家演講家嘴裡,正義比生命重要。可是對一個老百姓來說,還有什麼能比性命重要?更何況他這條命不只是屬於一個人的!
君不見十年文革,多少匹夫淪為文盲耗盡青春,甚至陪上性命。誰對這些匹夫負責?三年所謂的自然災害,幾千萬匹夫成為餓殍,誰又對這些匹夫負責?有人出於正義檢查貪官,結果被報復,輕者傷殘,重者喪命,誰為這些匹夫負責?有人因見義勇為而重傷,傷得何其轟轟烈烈,活得卻何其窩囊。一方面喪失了勞動能力,失去了唯一得經濟來源;一方面又要面對巨額的醫療費,可謂是前有阻敵,後有追兵,真是把人往死路上趕吶!
現代文明社會是一個立體的多面體,「博愛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個面。三十年前我們打開國門,開始向別人學習現代文明,然而我們的眼睛似乎只盯住了「市場經濟」(金錢)這一個面。於是三十年來我們建設的只是一個經濟的單面體,在這個單面體裡,中國人除了對「金錢」有了更多的認識之外,沒有看到也認識不到「現代文明社會」其他更多的面。沒有「博愛文化」,我們就建不成「現代文明社會」。如今,我們終於發現,我們的社會土壤太需要注入人道主義關懷「營養液」了。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